郭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月18号14点,正巧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FM90.5环球资讯舒扬对我做鸟类保护的连线采访,我便情不自禁地把今早苑遇雕鸮的好消息播了出去。

怎么回事呢?

这周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周。周一照常摸黑出家,天未亮,已抵达。早餐后巡苑,当我来到麋鹿苑西南,远见观鸟台的高台上有一羽毛状异物,怕其飞走,远远的掏出相机拉近先拍下,是一只大鸟,初以为是雌性雉鸡,却纹丝不动,难道是冻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上前一看,还不动,原来是一具雌性绿头鸭的死尸,无头,且内脏被掏空,无头案,谁干的?

出于防疫,我未触动之,只是从不同角度拍了照,并立刻以图文形式发到麋鹿苑工作群,留言“南部观鸟台,一起无头案,雌性绿头鸭被斩首,凶手是谁?”

生态研究室程科长很快回应,马上去处理并说可能黄鼠狼干的。但问题是,到底谁干的?尽管黄鼠狼常在那一带出没,但它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一只如此硕大的鸭子举上高台,也没必要。有人解释,也许谁捡来放的?存疑?存疑?存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麋鹿苑白主任毅然决定,查监控!这倒是好主意,不一会,听到楼下吵吵嚷嚷,似乎有了结果,传来消息说是普通鵟干的。

我赶紧来到监控室,物业小哥帮助回放到今早6点59分的南观鸟台位置,果然从空空如也到骤然有一只大鸟降落观鸟台,且爪下还携带一个猎物,降落地点正是我见到鸭子的位置,就是它干的!黄鼠狼首先被从凶手黑名单中排除了。

这只大鸟是谁?猛禽无疑!

初见体型硕大,绝非这里常见的小猛禽红隼,至于大猛禽,我觉得也就是普通鵟了,所以还以为这样就定案了呢,发给同事小红。因为今天大兴出现2名新冠感染者,单位通知住在那边的职工居家办公,我们便以微信交流,她认为与其说是普通鵟,不如说大鵟,因为普通鵟的体长55厘米,大鵟70厘米。从这家伙拎着野鸭飞来的阵势,小不了!

还是小红谦虚的提议,最好问问群里的高手吧。几乎与此同时,她问了野鸟会李强会长,我问了猛禽识别高手张鹏,竟异口同声答复“雕鸮”,真是专家一点通,令人顿开茅塞啊。

我再回想其明亮且前视的双眸,那分明就是猫头鹰的特征,只是由于麋鹿苑几乎未见雕鸮露面,就不敢往雕鸮身上猜。看来,我们的判断总在昼行性的猛禽身上打转,尽管天已初晓,思路还得转向夜行性猛禽上。

李强说:“看时间,大的鹰科鸟类不会这么早出来觅食,看眼睛都在一个平面上,且很大,所以觉得是一只雕鸮”。

张鹏更是精到地分析:从翅形、斑纹、飞行和停落后的行为都是个鸮,而且那时候天还没大亮呢,鵟干不了这活儿,看大小,也只能是雕鸮了。

当生态研究室程科长兴奋地在麋鹿苑工作群宣布“经过监控查实,罪魁祸首是……”,我马上纠正他,都是优胜劣汰,不能说罪魁祸首,顶多说是杀手已查明。面对自然,科学必须到位,感情不能错位!

先排除了黄鼠狼,再排除红隼,又将普通鵟、大鵟,一一排除,最终,水落石出,无头案的杀手定格在了雕鸮!我感觉收获巨大,不仅得到麋鹿苑的新鸟纪录:伟大的雕枭!更得到科学探求的启示:敏感存疑!严格求证!认真比对!去伪存真!

精彩的继续:

2021年1月18号18点天刚擦黑,我们可爱的雕枭又降临观鸟台,吃了几口鸭肉,觉得不够踏实。于是,一爪抓住死鸭子飞了!!!

关于作者

北京麋鹿生态中心暨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协副主席。曾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出版著述20余部并多次获奖,被中国科普作协评为“有突出贡献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