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9年,金一南教授的著作《苦难辉煌》出版。在当时,并没有人认为这本书日后会成为一本畅销书,甚至一些出版界的权威人士认为:(这本书)顶多也就卖七八千册。可是,就在这本书出版之后,令人意外的是它很快便被销售一空,出版社也只得再版。如今这本书多次再版,销量甚至已经超过了300万册,也成为了一本真正的畅销书。

那么为什么这本书能够成为畅销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要得益于它的“大不同”之处。以往讲述近代史、党史的书籍,往往都是采用的时间顺序,“模板化”严重;又大多采用书面化的史实陈述,晦涩、枯燥无味,自然也鲜有读者会主动购买。但金一南教授的这本《苦难辉煌》却“另辟蹊径”,书中他以叩问历史方式进行了历史的再阐述,并将个人命运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进行了清晰的解读。

直白点说,就是这本书在保证了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用语更加通俗化,对历史的展现也更加故事化,这也增强了书籍的可读性,从而才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让它成为了一本畅销书。

杨奎松教授的批评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对待一本书籍的评价上,有赞扬者自然也就会有贬斥者。对于金一南的《苦难辉煌》也同样如此。

就在金一南的《苦难辉煌》获得中宣部的力推、一系列大奖,央视更是以此为蓝本拍摄了纪录片《苦难辉煌》,民众中甚至形成了一股“金一南热”之际,华东师大教授杨奎松却站了出来狠批《苦难辉煌》一书,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作者(金一南)对历史几乎没什么研究,怎么会有人这样写历史。

在他的观点中直指作者金一南对引用的史料上存在诸多错误之处,观点及资料引证又全无出处注释说明;文字、史实上随性发挥。

“全书乃是按照其需求剪切拼接而成的速成品。”

如此激烈的批评,也迅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那么《苦难辉煌》这本书的水平又到底如何?杨奎松教授的批评又是否有道理呢?

《苦难辉煌》一书

关于《苦难辉煌》一书,金一南教授在1994年时便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此后的15年间,他查阅了众多的史料典籍,并以此为蓝本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由是如此才在2009年出版。

而对于它的定位,金一南教授将它定位为一本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它的意义是在于宣传近代史之中的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为何会选择我党、为什么我国人民会选择今天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纪实文学的特点是在强调真实性的同时,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渲染、艺术加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这本书的结果而论,无疑它的出版达到了纪实文学的宣传效果。在读这本书时,无数人能够从慷慨激昂的言语中备受鼓舞,看着书中300多个历史人物的选择,我们也会被不由自主地带入其中。也正是在300多个人物的或者正确、或者的错误的结果上,体现出了一个主旨性的命题——我党、社会主义被人民选择、时代选择是有其必然性的。

《苦难辉煌》的“错误”之处

杨奎松作为一个研究党史的著名专家、教授,他不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终身教授,同时他还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兼职教授、社科院近代史的学术委员,可以说对于近代史、党史研究上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他指出《苦难辉煌》的错误之中,我们一一来看。在杨奎松教授的言论之中,金一南教授本身作为战略专家,对于近代史显然相比而论是“门外汉”。

首先,在处理一些引用的历史性史料上,《苦难辉煌》并不严谨,存在错“抄”。一如在第六页关于刘镜人对于布尔什维克一词的翻译上,普遍认知上这个词是“多数派”的含义,但金一南却将它翻译为广义派。

这类“错误”其实还不少,第七页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上,全文共90余字,金一南将其中的孙逸仙改为“孙中山”,“苏维埃”改为“苏菲(维)埃”,还使用了“实际上”等现代词汇。

……

其次,便是杨奎松教授对于金一南教授《苦难辉煌》一书中,金一南教授的引用史料、观点上无出处、索引标注,在文字、史实上随性发挥的批评。

事实上,在杨奎松教授看来做学问、做历史学者,必然要有的态度就是严谨。这种严谨即表现在引用借鉴研究资料时,不能“想当然”而要“知其所以然”,并尊重历史史实;又表现在要对史料进行鉴别考证,追本溯源,更要标注引用出处、索引,如是才是真正做学问的态度。

坦白讲,杨奎松教授的这些看法、观点并无错误,这也是一位历史学者真正要做到的治学态度。但是,我们却不得不说的是杨奎松教授在对于《苦难辉煌》一书上的这种看法是“偏激的”。

至于原因,那就是《苦难辉煌》的定位是纪实性文学作品,它的受众是那些对枯燥、晦涩的史料并不会深入研究的群众。

作为纪实性文学作品,要求真实性,但更强调的是宣传性,显然这一点上《苦难辉煌》做到了,并且得益于这些看似不讲究的通俗化用词,也让读者更加容易接受,毕竟你说“孙逸仙”不一定有人知道,但若你说“孙中山”那肯定是人尽皆知的。

这一点上,笔者看来是无伤大雅的,甚至这才是它成为畅销书的主因之一。只有贴近了群众,增强了可读性,消弭了距离感,才能让更多的群众愿意了解那段充满着屈辱,但更有我党以及人民的坚定信念的历史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史学家费弗尔说: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我们的青年人对于苦难、对于历史知之甚少。而盛世之下,我们也总喜欢动辄便提及我们获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各项重大的突破;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那段苦难的历史,又何来我们辉煌的今天?

而历史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明智,就是让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居安思危,勿忘国耻,砥砺自我,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

作为一部蕴含着个人情感、民族情感的纪实性文学史实作品,金一南教授为我们展现的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先辈们的选择。

诚如金一南所说的:“历史命运蜕变为个人命运,终生便只有在周易八卦面前诚惶诚恐。”

这一段铭记着无数中国人信仰、鲜血的历史,我们又凭什么去忘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