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募格课堂整合。参考来源:济南时报、中国科学网、一读EDU、各校官微
高校年度发放“研究生奖学金”总数超过1亿元,是种什么体验?
近日就有这样一所985高校,公布了2020年度研究生奖励体系大数据:
年度研究生奖励总额突破1亿元,其中学业奖学金占据奖励总额的7成以上;
获奖者约2.3万人,年纪最小获奖者出生于2001年;
更有一位博士生,仅凭一人就获得了16.5万的奖学金!
这所出手豪气的高校就是——山东大学!
图源:山东大学官方微信
报告列举了多个获奖者之“最”,不少获奖者一人荣获多个奖项,其中,获得两项奖励的有2963人,获得3项奖励的有100人,获得4项奖励的有11人;单人获得奖项最多的为5项,共2人。单人获得最高奖金达16.5万元,包含了学术之星奖3万元、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1.5万元、优秀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12万元,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山东大学本次发布的大数据覆盖“2020年1月至12月获得该校各类奖励的研究生”,包括校长奖、学术之星奖、学术之星提名奖、国家奖学金、优秀学术成果奖等29项,共计22619人次,发放约10626.9731万元,其中超七成为学业奖学金。
校方表示:设置研究生奖励体系设置的初衷和意义有很多,最突出的其一是奖励学术能力突出的研究生,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并激励他们今后继续奋斗;其二是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研究生见贤思齐,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还有哪些高校有过“高额研究生奖学金”的政策?
其实不止山东大学,近年来高校推出“高额研究生奖学金”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1月9日,深圳大学发布“大数据揭秘深大2020年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文中提及:2020年,研究生奖助学金累计共发1.4亿元,我校共6128位研究生获得各类奖项荣誉,其中9名博士和131名硕士获国家奖学金,博士学业奖411人,硕士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人数分别为713人、1562人和3031人。
深圳大学一名博士生全年获得校级奖金共计15.3万元,其中国家奖学金3万元,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4万元,学业奖学金2万元,博士助学金3.3万元/年,优博资助3万元/年!
图源:深圳大学官方微信发布
除了以上常规分析之外,深大还统计了获奖学金这6128位研究生的星座排名情况,可谓是别具一格的解析风格:
图源:深圳大学官方微信发布
如果说,山东大学和深圳大学是以年度汇报数据,低调展现“出手阔绰”的惜才作风,以下这些高校更是从招生标准上就体现了吸纳优生的决心:
广州大学最为“财大气粗”,所有一年级新生都可申请新生奖学金,表现优异的学生将不少于7万元。
211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也设立了4000-10000元的新生奖学金。
据宁夏大学发布的《宁夏大学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励办法(试行)》显示,宁夏大学对非在职攻读该校博士学位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奖励3万元/人,本科毕业于国内150所高水平大学(该校自己归纳)的,第一志愿报考宁夏大学并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奖励2万元/人,调剂生奖励1万元/人。
各高校设立的新生奖学金一般划分不同档次,“双一流”、985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推免生往往会拿到最高等级。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可以拿到1万元的一等奖学金;其他高校的校级优秀毕业生,或省部级学科竞赛二、三等奖获得者,只能拿到二等奖学金。
福建师范大学也在“2020级全日制研究生奖助政策”中明确:博士研究生宝琛创新奖学金,奖励标准:非直博生3万元/人;直博生5万元/人。在学制年限内每年12月份发放,每次发放10000元。
高校“出手阔绰”的背后,是何种动力驱使?
曾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一所大学的好坏,由学生承载”。
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当下高校竞争最激烈的“双一流”测评指标中,对于教学质量的考核也是举足轻重的。不仅如此,“双一流”建设高校本就承担着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综合多种因素得出结论,如果说,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一个高校的发展根基,那么,优质的生源将会是承载高校教育成果的保证。
因此,对于国内高校而言,生源争夺其实已经是一个老话题。高校为了提前获得优秀的本科生源,对还在读高中的学生发出预录取通知和优惠政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如今,这种“提前战”已经打到了研究生生源录取上。
为了吸纳更优秀的研究生,高校除了“出手阔绰”,更是在提前招生上下足了功夫: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鼓励招收保送生,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高校就不得不在招生生源的竞争上将时间线往前推,原本9月入学,4、5月录取,现在提前到年初,甚至在前一年9月之前,因此产生了很多的预录取或者夏令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
对高校、教师来说,优秀生源无疑是很抢手的。“优秀的研究生生源科研想法多,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也比较强。就我个人而言,我也非常愿意招收这样的学生,特别是一些‘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生,愿意保研到我的团队来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者直博,我都会无条件欢迎。”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喻海良笑道。
地方高校重奖策略能否奏效?
在一些高校施行“高额研究生奖学金”的进程中,是否起到了招揽人才的效果?相关的教育学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类似股市的熔断现象,就是地方院校出现招生困难,但从长远看,对那些有一定资源,有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地方院校是有利的,他们可能会招到更多满意的学生。”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国平认为,“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学费或奖学金的高低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本科毕业生考研,考虑的因素首先是城市,其次是专业,再次是学校。包含高等教育资源在内的城市资源禀赋多寡优劣,是理性的家长和学生首先考虑的。”
通过软科统计的中国最好大学排行也可印证一二,这其中权重最高的指标就是“生源质量”。新生质量排名是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看他们用脚投票做出的理性选择,这直接就反映了学校当年的招生成果和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输入决定输出,生源质量与高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