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民国传奇女子中,蒋碧薇不是最有才的,也不是最美的,却是最有个性的女子。

当人们感叹像缺钙一样地缺少爱情时,蒋碧薇不但收获了爱情,而且爱得轰轰烈烈、天崩地陷。

当人们羡慕她眼光独到、婚姻美满时,她却突然结束了长达28年的婚姻。

爱时热烈,恨时决绝,敢爱敢恨,独立特行。

可以说,蒋碧薇是那个时代最敢爱、最会爱、最懂爱的女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蒋碧薇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见倾心私订情

最具杀伤力的爱情便是一见倾心,徐悲鸿和蒋棠珍(蒋碧薇)正是如此。

“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当他们在上海蒋宅里第一次相遇时,那感觉竟是出奇的美妙。

徐悲鸿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蒋棠珍的父亲蒋梅笙,从此成为蒋宅的座上客。

两人都是江苏宜兴人,有了老乡这层关系,时常互相走动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蒋父是一位饱学之士,尤其喜欢诗词书画,恰巧徐悲鸿在这方面造诣颇深,所以这对忘年交非常投缘。

蒋家父母十分喜欢徐悲鸿,甚至说出“如果再有一个女儿就好了”的玩笑话,言外之意,再有个女儿就考虑嫁给徐悲鸿。

既然这么喜欢,为什么待字闺中的蒋棠珍不能嫁?

原来棠珍在13岁时,就和浙江海宁的查家少爷定了亲,两家都是名门望族,又是世交。

这几天查家派人来催促完婚的事,因为棠珍已经十八岁了。

对于查家的催婚,棠珍是一万个不愿意啊,因为这位查家少爷曾给她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这位查家少爷,是父亲那所大学的学生,有一次考试前,居然偷偷来家里索要考题。

这种作弊行为让棠珍不齿,她严重怀疑查少爷的人品有问题,这样一个品行不端之人怎么能托付终身?

所以当看到查家丰厚的聘礼抬进门时,蒋棠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她没想到,有个人比她还急,这个人就是徐悲鸿,因为他深爱着这个女孩。

这时,恰好徐悲鸿申请到一个去日本留学的名额,于是他便想利用这个机会带蒋棠珍远走高飞。

由于自己心里没底,所以徐悲鸿只好央求好友去蒋家探口风,而好友回馈来的信息也让他欣喜若狂,蒋棠珍居然同意跟他一起走。

接下来是周密计划的实施,在好友的帮助下,趁着蒋家父母到戏园子听戏的便利时刻,蒋棠珍跟随徐悲鸿,坐上从上海通往日本的邮轮离开了。

他们义无反顾选择私奔,让蒋家父母又气恼又难堪。

为了成功私奔,蒋棠珍甚至还在临行前使了一招“瞒天过海”的计策,她给父母留了封“遗书”,让父母对外宣称,棠珍去苏州探亲时得急病去世。

为了把戏做足,蒋家还正儿八经地买了棺材、办了葬礼。

邮轮上,陶醉在甜情蜜意里的一对新人,像困鸟出笼般愉悦。

徐悲鸿把两枚戒指展示给她看,分别镶嵌着两人的名字“碧薇”“悲鸿”。

“碧薇”是他给她取的新名字,从此世间再无蒋棠珍,只有蒋碧薇。

一腔孤勇,一颗诚心,蒋碧薇为了爱情赴汤蹈火,切断了所有的退路。

但可惜的是,接下来的日本之行,并没有他们理想中的那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异国他乡受尽苦

他们抵达日本后,租住在一间狭小的旅馆里,生活十分清苦,他俩行动匆忙,只从家里带来了两千元。

徐悲鸿出身贫寒,能吃苦。

可对于富家小姐出身的蒋碧薇,确实是考验。

为了追求爱情,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虽然在娘家已经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这里也只能直面现实。

看着钱越来越少,她舍不得吃一顿像样的饭。

吃饭还好凑合,洗澡的问题让她头大,日本都是男女同浴,她特别不适应。

无奈的情况下,只好自己买了瓦缸,让房东给烧热水,热水要收费。

租旅费、生活费是必须消费的,徐悲鸿对书画痴迷,购买书画是最大的开支。

爱情的力量确实是伟大!被爱情滋养着的蒋碧薇,硬是扛过了这些苦。

此时的蒋碧薇,满眼都是娇羞欢悦,苦,当然要给幸福让路。

钱不够花时,她就去当自己的首饰,直到实在支撑不下去了,他们大约在东京住了半年后,重又回到上海。

蒋家父母见到女儿如此清贫窘迫,只顾心疼,也就不计前嫌,还拿出钱资助他们,同时默认了这门婚事。

光靠娘家哪能是长久之计,好在没过多久,徐悲鸿被应聘到北京大学,成为画法研究会的导师。

第二年,徐悲鸿得到恩师康有为的帮助,他拿到了去法国公费留学的名额。

1919年3月20日,夫妻二人抵达巴黎。

徐悲鸿顺利进入法国国立艺术学校,蒋碧薇则在语言学校学习法语。

在法国的日子依然捉襟见肘,原因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各方军阀争城掠地,导致战乱不断,所以应该按月付给留学生的费用很不及时。

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都到了断粮的地步,只能靠白开水充饥。

为了能让生活宽裕点,蒋碧薇还给人缝补衣服挣点小费。

女人都爱美,蒋碧薇也不例外,她在商场里看中了一件风衣,流连数次终因囊中羞涩而无力购买。

徐悲鸿深感愧疚,用卖画的钱,为她买下了那件风衣。

蒋碧薇是那种掏心掏肺对待感情的人,她省下几个月的饭钱,为徐悲鸿买了一块怀表。

深陷爱情中的女子,不怕受苦最怕被冷落。

一到法国,徐悲鸿就投入到紧张狂热的学习和创作中,他还到处写生,有时出去就是数天。

他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这让蒋碧薇很落寞。后来,她在出版的自传中说:“悲鸿只爱艺术,不爱我。”

时光如梭,一晃在国外待了九年,日子有苦有甜,也算平稳。

如今的徐悲鸿学业有成,想回国发展。

世事难料,回国后,他们却步入婚姻的大危机。

(徐悲鸿)

功成名就渐行渐远

1927年,徐悲鸿和蒋碧薇先后回到上海,怀孕的蒋碧薇回国两个月后生下儿子。

1928年,徐悲鸿被南京中央大学聘任为艺术系教授,举家从上海迁往南京。

由于分配的宿舍很拥挤,徐悲鸿没有画室,想画画就要步行着,去大学里给他配备的画室。

教学绘画,徐悲鸿每天都忙碌,忽略了家庭妻儿。

虽然已经声名鹊起,他是一个勤奋的艺术家,不是投机商人,声誉有了,挣钱很少,更盖不起公馆。

随着添人进口,1929年,蒋碧薇又生下女儿,房子更不够用,夫妻俩都盼望有大房子。

他们还真等来了大幸运。

在当时人们对艺术家是比较敬重的,一位热心的国民党元老出资买地皮,又发起多人捐资,投入筹建,徐悲鸿公馆终于在1932年竣工。

搬进大房子,该知足和舒服了,谁知矛盾更加凸显出来。

很多人仰慕徐悲鸿的名气,更以得到他的画自豪。

可他耿直刚正,对不喜欢的人,不管权力再大,钱财再多,他都不肯画。

当时的蒋委员长过寿,有人求画,他婉言谢绝。

为此事蒋碧薇大动肝火,觉得他有点榆木脑壳,不善变通。

徐悲鸿一心在绘画上,成天专研画作。

蒋碧薇不愿意过得这么单调,现在有条件了,她也是有见识的女人,出国留洋,思想先进。

所以她开始打扮自己,又邀请众人来开派对,举办沙龙等。

这恰恰是徐悲鸿厌恶的,他喜欢简单安静的生活。

蒋碧薇的这些做法,徐悲鸿很不满意,又不好意思当面反驳,两人之间越来越无话可说,他对妻子越发冷淡了。

蒋碧薇也渐渐地安然于这样的相安无事,可是一个女人的出现,把他们的婚姻推向了万劫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捍卫爱情显本色

这个女子叫孙多慈,是徐悲鸿的学生。

孙多慈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痴迷绘画。

孙多慈出现在徐悲鸿的视线里,当时只是一名美术专修科的旁听生。

由于长相甜美,学画努力,短短三个月,她的天赋和优异就引起徐悲鸿的关注。

徐悲鸿由衷地夸赞:“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

他们到处采风写生,徐悲鸿还不由自主将她的风姿画成素描和油画。在一起接触多了,就传出许多闲话。

当蒋碧薇听到这些传言,决定核实并反击。

她冲到徐悲鸿的画室,抬眼看到那幅《台城月夜》,顿时心里了然,顺手就把画拿走了。

接下来,她又马不停蹄地发动爱情保卫战:

首先不依不饶,让徐悲鸿当着她的面写辞职信;

又去孙多慈的宿舍,严重警告她少和徐悲鸿来往;

接着又给孙多慈的父母写信,让他们管教好自己的女儿;

最后,她击碎了孙多慈的出国留学梦,这个留学名额来之不易,是徐悲鸿运作多方关系,努力争取到的。

蒋碧薇确实拆散了两人,前后折腾了10年的这场战役,蒋碧薇目的达到了,孙多慈另嫁他人。

他们夫妻也在1945年离婚,一场是非恩怨终于画上句号。

28年的婚姻,她的青春和付出,换来100万现金,40幅名画和100幅徐悲鸿亲自画的画。

有人说她做事太绝,甚至说徐悲鸿的病逝,是为她作画辛劳所致。

对于婚外情的处理,有人选择容忍成全,有人选择鱼死网破,不能说谁对谁错,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性格和态度。

身为女人,在争取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尊严的路上本就艰辛,局外人应该少一份苛责,多一份谅解。

蒋碧薇是敢爱的女子,大胆去爱,即使像飞蛾扑火;

蒋碧薇是会爱的女子,为了支持爱人,披肝沥胆;

蒋碧薇是懂爱的女子,放手可以,但不能亏了自己。

身为女子,不必万事求全,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好自己。

爱过恨过苦过甜过,这一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