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当一名漫画家。”

“当这个没前途,找不到工作,你应该去考个医学院当一名医生。”

“为什么呀?”

“妈妈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要多!”

现在很多家长反映,和孩子沟通不畅,孩子也常说:“我和你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们沟通?和我们沟通时,孩子的感觉是什么,是否“感觉”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认知过程就像金字塔,最底层是感觉,当我们沟通时,感觉好才愿意去听,才会去注意你说话的内容,进而记忆、思考、想象。

但是家长往往从第三层注意开始关注,只看孩子的注意力怎么样,注意力是否集中。殊不知,第一二层的感知觉才是前提。无论是和父母的沟通还是学习方面,孩子对某件事的感觉好还是不好,决定了他是否会去注意这件事,是否会去记忆和思考。

感觉好了,孩子才愿意去尝试,才会有经验和能力去做事,才会产生自信,进而自爱,获得自尊。

自信+自爱+自尊=自我价值。

只有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比较高时,他无论去做什么事才能是自信的,能够感到幸福的。

那如何去做到这些?

前提就是————感觉!

感觉是一个人认知这个世界的基础。

好的感觉来源于——肯定(自我的肯定,他人的肯定。)

那如何去肯定孩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可以试着从这几个方面多去肯定孩子。

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有人认可我们,那我们的感觉肯定是好的。表现在学习上,想要孩子学好,能够自己主动去学习,那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发展的方向和规划呢?他现在是是为了父母的规划在学习,还是按照自己的规划在学习呢?

这要归结到内驱力,有些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只有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才会有内驱力带着他去完成,那他是否有合适的内驱力来带领他去学习?

内驱力有四层,分为:

1.外驱力(考好了就有肯德基吃)

2.附属内驱力(考上了别人就会夸奖我)

3.自我提升内驱力(我想要去达到一个层次而去学习)

4.认知内驱力(我享受做这件事的这个过程)

如果孩子能够在学习的时候进入第四层的内驱力,那就真的是“不必扬鞭自奋蹄”了。

但是往往越优秀的父母越想去操纵孩子的人生。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却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他这个方面不好,长大了没有前途,你还是要选择爸爸妈妈为你选的路。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想,我为什么要努力?我努力了也只是让你满意,并不会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慢慢的,他的“感觉”就不好了,认知内驱力的基础就垮了。

所以,我们要去唤醒他的认知内驱力,让他感觉很享受。作为家长,我们看到孩子的努力,并且不断去肯定他,他会越来越好!

“妈妈,为什么‘有路不走非走桥,有米不吃非吃盐’?”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我有能力去克服困难,冲破重重挑战,去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