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的中原,发生过太多的事。这一年,刘备年初攻打汉中,黄忠于定军山击斩曹操亲族中的翘楚夏侯渊,曹操因此伤心不已。但此时刘备并不会想到,一晃到年底,东吴的孙权就把自己的二弟关羽给杀了。

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年间,都发生过哪些大事:上半年,正月,曹仁平定宛城之乱回防樊城,但汉中前线,曹军主将夏侯渊被黄忠所击杀。三月 ,曹操西出汉中,刘备险守拒不出战。五月,曹操退回长安,曹刘双方耗时约两年的汉中之战结束。

下半年,七月,刘备于蜀中称汉中王。八月,曹操势力范围内的南阳等地发生叛乱。叛军与关羽积极联系,关羽于是挥师北上,并趁着汉水暴涨,水淹七军,围曹仁于樊城。由于樊城距许昌未远,一时间,曹魏震动。十月 ,曹操至洛阳,开始考虑迁都以避祸。司马懿等谏言:可联络孙权偷袭关羽。孙权在收到曹操的消息后,很快给出答复:同意出兵。同月,曹操派出徐晃救曹仁。
闰十月,吕蒙以计蒙骗关羽,偷袭荆州得手。与此同时,曹操增兵徐晃,破关羽军。十一月,孙权取荆州,关羽兵散,败走麦城。十二月,关羽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关羽此次出征机会把握得极为巧妙:首先,是南阳一带的叛乱已经让曹操焦头烂额;其次,是借着汉水暴涨将曹仁围在樊城。但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曹操救援无望后,听从司马懿的建议联络孙权。孙权在收到消息后,立即便同意曹操,连个欲拒还迎的过程都没有。不仅如此,孙权还写信给曹操,表示希望对方能够保密,夹击关羽,以期一战而竟全功。

要知道,蜀国和吴国算是盟友,但孙权这种背后一声不响就捅盟友刀子的行为,着实有些令人不齿!不过,自从两年前鲁肃死后,由吕蒙开始主导的东吴外交军事政策便已开始转向。孙权认为,本着继承和发扬鲁肃遗留下的孙刘联盟合作精神的考虑,东吴目前的战略重点应该转移向徐州。至于荆州,虽然也想要占据,但目前联盟毕竟尚在,因此暂时也无可奈何。

但吕蒙并不赞同,吕蒙认为,战略目标还是得盯住荆州。吕蒙认为,徐州虽好但易攻难守,很容易招来曹操报复。而若能全据荆州,则可以保有长江之险。更何况,如果放任关羽在长江上游,那么吴国始终是仰人鼻息,要看别人脸色行事的,而孙权最终接受了吕蒙的观点。因此,建安二十四年,夺取荆州便已是东吴的既定国策。

基于此,于是曹操刚一伸橄榄枝,孙权便在第一时间进行恢复出兵。而刘备一方,在失荆州一事上,最大的问题则在于:从上到下,没有发现东吴的政策转向。刘备或许会觉得孙权简直就是一个白眼狼,居然在盟友的背后这么捅刀子!但随着曹操和孙权一拍即合,关羽的命运也就此被注定。

其实早在四年前,刘皇叔就已经跟盟友吴国因为荆州问题闹得很不愉快。建安二十年刘备才得益州,孙权便来讨要过一次荆州。当时刘备赖着不还,孙权便命令吕蒙带兵来取。双方之间气氛瞬时紧张,尽管后来因为时局有变,双方媾和,但孙刘联盟之间摇摇欲坠的信任却已经完全坍塌。说到底,盟友这种东西,就是在蜜月期,也都不一定能靠得住。

所谓联盟,成立的关键点在哪里?答案便是利益要一致。这种一致,不只是事先的一致,更包括事后的一致。孙刘联盟虽然看起来牢不可破,但其实只是在曹操军事压力下所形成的!只要曹操的军事压力一旦消解,那么双方之间的龃龉,就会立即上升为主要矛盾。从赤壁之战前孙刘双方的如胶似漆,到如今拔刀相向。现实使然,最终让亲密盟友不得不散。

如今回头想想,其实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的合作,大家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本质上就是为追求共同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一旦消失,比如说你所在一方获得升迁,亦或者你所在的国家实力变得弱小或强大……那么,双方的关系便会迅速消散,很快就形同陌路,各自冷暖。

孙权究竟应不应该偷袭关羽?站在孙权的立场答案当然是应该。既然东吴既定政策是夺取荆州,那么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从战略重点转向荆州的那一刻起,孙刘联盟被抛弃所差的不过是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关羽要不要杀?答案也是应该杀。既然决定了和刘备翻脸,那么就要用尽一切的手段来永绝后患。如果做而不绝,将关羽放回成都,那么关羽就将是刘备内部永远的反孙派!那鲁肃之前定下的孙刘联盟政策是错误的呢?并不!那是基于当时情况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只是想要维护住联盟的稳固,在做好大格局一致的基础上,难免会有小方面的矛盾和摩擦。

如果放到现代世界,我们可以将这种盟友关系认为是欧盟与美国,亦或者任何两个国家!表面上看,两国的合作可能是基于共同的文化,但本质上两个合作的原因仍然是利益!双方的利益是趋近的,但却不是相同的!如果曾经强大的一方开始走下坡路,亦或者曾经弱小的一方开始发展起来,那么两者之间就必然会有矛盾产生,而这种矛盾如果能够为外人所利用,进而影响到整个大格局。那么曾经的第三方,或许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