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到此快要一个月了,懒在一所三层楼上,对于各处都不大写信。这楼就在海边,日夜被海风呼呼地吹着。”

这是鲁迅受邀到厦门大学讲课后,于1926年的八月份时,在写给好友许广平的信中,所表达出的他对厦门大学的糟糕印象。

鲁迅先生本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在“三一八”惨案之后,与众多学生一起被列入了政府的黑名单,而厦门大学则趁机向他伸出了慷慨之手,以月薪400大洋的价格想要聘请他为学生授课。

因生活需要,鲁迅没有推辞,但他至始至终都不待见厦门大学,和校长林文庆更是水火不容。

至于“厦门大学”这一牌匾,是后人因为对鲁迅先生的敬仰而特意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找出,并拼凑而成的。其中的“门”和“学”二字,都为错别字。

字为形式,心为本质

只要学过认字的,就可以轻易看出,在鲁迅先生的厦门大学四个字中,“门”字上少了一个点,“学”字上少了宝盖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又常为人师表,为何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难道说是他故意的,还是和他懒得下楼一样,懒得再多加一两笔?

这在外人看来肯定是件茶余饭后啼笑皆非的事,但在书法家们看来,却是鲁迅先生的独特人格魅力和艺术表达形式所在。

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写不出人们通常认为清秀俊朗和方方正正一笔不落的文字,反而是在对原有字体上有了深厚基础后才逐渐创建出的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事实上,鲁迅先生在书法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超高造诣,在年轻时就经常模拟和抄写古碑上的文体,且对碑帖拓片十分热衷。因此,鲁迅先生后来的写文都显得古雅厚重,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文人气息。

他如今的许多书法作品,像是《自题小像》、《自录旧作赠柳亚子》、《无题》等等,都被收录和珍藏在北京的鲁迅博物馆中。仅仅是即兴书写的一份手稿,就能在拍卖会上获价4万元。

所以说,“门”字无点,“学”字无宝盖,并非鲁迅不会写,而是在他的笔法中“门”字就是无点的,“学”字就是无宝盖的。

鲁迅先生的自由与洒脱

若是非要找出点原因,那就要从他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志向说起了。鲁迅先生与厦门大学中提倡尊孔、复古和讲究“金钱万能”的校长林文庆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跟那些不敢跟林文庆唱反调,唯唯诺诺的教师们也是脾性迥异。

在1925年的10月14号,鲁迅先生没有遵照林文庆的意思,为学生讲授《论孔子的真义》或者《孔子何以是圣人而不是圣人》之类,而是按照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进行了一场《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的公开演说。

并当着林文庆的面大胆提出,中国的热血青年们想要救中国,并不在于学习古代学者们的思想和著作,而是要努力实践,成为勇敢的“好事之徒”,为社会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迅的另辟蹊径令林文庆颜面尽失,使得两人的积累已久的矛盾到达了公开化和白热化的紧张程度。而鲁迅先生并不介意与上级的关系如何,他在意的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国为民、救国救民,这是他选择教书育人的初衷,也是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

蔑视以钱为中心而谈事的鲁迅先生曾多次表示,自己对厦门大学和厦门人的厌恶之情,以至于写信说:“我是不与此辈共事的,我本来想做点事,现在看来,恐怕是不行的,能否到一年,也很难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他还曾直接拒绝了陪同学校投资人照相和共进晚宴,也在学校会议上直接和林文庆“为钱叫板”,他的我行我素明暗中造成了与其它教员之间的严重人际关系危机。

但他依旧本色不改,在强烈的使命感之下,在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热爱之下,面对现实的黑暗时,敢于做最真实的自己,敢于直抒胸怀,公开说出别人不认同,或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话。

爱憎分明真君子

1927年的1月15日午后,忍无可忍的鲁迅先生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令他失望的厦门大学,在众多敬佩他的教师和爱戴他的学生陪同下,登上了远离厦门大学的小船。

“中国全国就是一个大墓场。”这是鲁迅先生来到厦门不久,看到富人区所在的城市中心,到处灯红酒绿,酒吧菜馆,还有十分豪气的洋房别墅,而郊外和普通民众所在的城市边缘,却是荒草萋萋,荒坟满地,由此就用他人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厦门的不满。

形容厦门大学时,也是用:“硬是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海边上。”这样充满着讽刺意味的句子。

不过,鲁迅先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爱憎分明,他并不会将他的不满和怨愤带到课堂上,带给正在汲取知识和学问的学生们。

所以,与校长和顾颉刚这样的老师不同,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导师和引路人。鲁迅先生对于授课的内容,通常会以丰富的资料进行引证分析,并教育学生要善于利用批判的思维来吸收所学的知识。

他曾明确地表明,处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子对于古代文学和思想应该要坚持什么,什么又应当摈弃。

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宿舍的时候,都会与前来讨教问题的学生进行亲切交谈,并帮助他们成立“泱泱社”和“鼓浪社”,筹办《波艇》月刊和《鼓浪》周刊,方便学生们的课后的文学和文艺交流。

鲁迅先生是千百年来惨遭压迫和奴役的中国人当中,极具反抗精神的另类,他和想要用金钱和权势来压榨教职员工,逼迫教职员工,又以教条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校长和讲师们显然不同。

他敢于愤慨、敢于发怒,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但鲁迅先生并不为这种不同而尴尬,也不为得罪他人而后悔,他敢做敢当,敢说敢言,敢爱敢恨。他的自由与洒脱也体现在写字当中,就像他写门字时无需有一点,写学字时无需有宝盖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