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人雅士或许是世俗里不一样的烟火,绚烂却不沾染地上的尘埃。陶潜曾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淡泊名利是所谓有志之士的专属品格,今人不能就其实况谈论,只称其高洁。可凡是读过些书的人都知道,无钱,何谈雅士,更何谈学问?

五柳先生虽清贫,但他自身的积蓄已足够他实现"知行合一",俗称专心搞诗词,聊情操。

骨子里高傲的骚客或许有才,却不深刻,他们对于一些浮在上层的事物和依赖于下层发展的生活结合得并没有那么一针见血,多数人喜爱诗句里的豪放或典雅,可无法真正感到心领神会,更难以共情。

民国是一个追求自由崇尚人格独立的难能时代,即便在对待钱财这一问题上,民国文人大多也有着客观且实际的金钱观。

近代史上,一位文学巨人的出现让后辈们对社会与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白话文的开启者之一鲁迅先生曾说:钱,是要紧的。

超前的金钱观

1923年,鲁迅曾受邀来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演讲,在台上,他拿起一篇《娜拉出走之后》的演讲稿谈到:

"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呢?两条路,这个女人不是出走就是回来。如果她不想回来呢?那么她必须变得富有,提包里有些准备,说白了,就是要有钱。"之后的鲁迅表示:"梦是好的;但钱,也是要紧的。"

在那段新旧思想互相冲击的时代,极端的保守主义与维新主义屡见不鲜,人人都在这个未知的时间里坚持自己的理论,好似这样就可能会给命运或整个国家带来些许生机,可真理的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自由崇尚者鲁迅看似高傲,却十分讲究真实,当今社会发展所依赖的马克思思想,曾在他懵懂的唯物主义下初显弥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重钱的背后

一切发展的来源是实践。民风开化的年代里,像鲁迅这般直论钱的人实属不多,文豪的金钱观还需从他的家道中落说起。

幼时家境良好的鲁迅曾在自述中说过:"到我十三四岁时,家中忽而遭遇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了。"

出生于1881年的鲁迅先生,按照其口述时间推断,变故应是发生在1893年,这一年里,他的祖父周福清被卷入科举舞弊案自此,鲁迅成为了"破落户"。

从衣食无忧到被人嫌弃,原本充满心气儿的无忧少年陡然间失去了童趣,在其《呐喊》自序里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的鲁迅是他塑造金钱观的第一课。祖父入狱后的第二年,父亲也身患重病,为打点狱中关系,找医生看病开方,鲁迅四处奔波,家中原有的积蓄在厄运面前犹如螳臂当车。

回忆父亲生病的那四年,鲁迅说:"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当铺与药铺之间。在侮蔑那里借了钱,再去为父亲买药。"

寄住在舅舅家的少年,被人鄙夷为"乞食者",这段经历让鲁迅感到了钱,原来真的可以挽留住很多美好。

在其旧家庭长子的责任重担下,成年后的鲁迅依旧需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家庭运转的开支让鲁迅的生活依旧需要充裕的金钱,日记里可以看到他有不少向人借钱的纪录。

人生的金钱逆袭

急于摆脱这种经济危机的鲁迅,在结束求学生涯后迅速投入了赚钱的行列。鲁迅的理财观念十分超前,他似乎很懂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单靠教师无法给予鲁迅丰厚的收入,实现多样化赚钱方法才能够扭转人生。去往本地的不同学校进行授课、成为著作员、当一名自由作家。

中年时期,鲁迅走向了财富与文学的人生巅峰,也同时在不断追求自己曾经希望以笔杆子来挽救中国人思想的梦想。

鲁迅也曾坦言说道:"即使如我自己。何尝懂得什么经济学或看了什么文字宣传,《资本论》不到位曾寓目,连手也没有碰过。"

被金钱连累了一生鲁迅,却从未被金钱所奴役,世俗的物质面前,作为文人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当时鲁迅并不懂得如何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只是在不断试炼间造就了一生的传奇,但其清醒且中立的金钱观却值得我们借鉴。

1、 钱没有对错,也无善恶。

从不假清高的鲁迅在自己的日记里清楚地记载着每一笔收入与支出。《娜拉出走之后》里写道:"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是要被高尚的君子们嘲笑的。

凡是承认饭需要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他若能按一按他们的胃,那里恐怕还有鱼肉并未消化完。恐得饿他个一天,再来听其议论。"

不同境况下的钱从各色人嘴里讲出,好像真的成为了某种具有特定标签的活物,供他人把玩与争夺。殊不知他们口中描述的钱只是这些小丑们的照妖镜罢了。只有将钱看得正确,人的意识才有资格去寻求自由。

2、 爱钱却不吝啬

"有铜臭味的人是真实的,而铜锈味太重的人是腐烂的。"曾与自己老东家北新书局为拖欠稿费而打官司的鲁迅在一众文人眼里落下了爱钱的名声。

中国文化中讲究的是"君子固穷",为钱争吵不休,对簿公堂实伤大雅。但放在今天,无论何人,维权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背后有法,心中有墙,要钱,鲁迅何错之有?

可看重钱财的他却并不吝啬,落魄的文艺青年萧红萧军皆曾受过其资助,有人曾统计,鲁迅光捐款就有1万银元以上,面对社会弱势群体时,他也曾慷慨施救。

敢爱敢恨的个性也是其笔锋犀利的缘故,旧时代里的大胆需要实力与底气,更离不开鲁迅做人的基准,这些在当代人眼里看来无比畅快的行事风格,尤其是在钱方面,十分值得推崇。

3、 金钱独立

清醒的经济独立意识,在鲁迅的金钱观念里十分重要。可能是受到少时家中变故的影响,鲁迅曾对自己的同事郑奠说:"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与人的相挤这么凶,每个月的收入应该储蓄一半,以备不时之需。"

在他心中,钱是生存和梦想的一个主要条件,总应该存储一些。时代发展的潮流总会有先锋者率先走出一条道路或提出些许有建设性的思想。

21世纪的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竞争力也十分强大,经济独立是每一位有志气的青年人希望实现的目标,依赖自身劳动所得的钱财建立安全感,鲁迅在百年前就已为后人做出了示范与警戒。

底层人在金钱世界里的挣扎

除鲁迅外,张爱玲在散文《童言无忌》里直截了当地表示:"我喜欢钱,因为我吃过没钱的苦,小苦的经验虽然得到过一些,但和人家真吃苦的比起来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每个人对于钱的需求不同,就张爱玲和鲁迅而言,人生的全部精力不必完全投进金钱的储蓄中,这也造就了他们许多具有时代引领性的著作

可有些人活着就已是十分艰难了,他们不曾拥有过一丝上天的垂怜。从无到有,才是最难。

贫穷是大多数人惧怕却无法避免的事,既无任何资本,也无法在不利条件下破开那命运的枷锁,这些底层的人分为两种。

一种是完全屈服并沉沦在这金钱世界里的奴役者,他们每天存在的意义只是赚钱,但了了的薪资却是活着的底气,只是活着,无奈中透露心酸。

第二种则是在寻求机会,他们认为自己是有转机的,但在社会的束缚下局外人知晓这不可能。不是因为他们贫穷,也不是因为他们缺少努力和运气,是一开始就丧失的视野和实力。

鲁迅就是个例子,他最后的逆袭无法离开少时的学习与年轻时的思想积累,天赋的加持同样不可或缺。张爱玲对此也看得透彻,所以她选择站在钱的一方,但不哭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上层梦想做出经济努力

钱,的确要紧。底层百姓的生活无法摆脱铜臭味,但他们才是社会的大多数。社会的进步与他们对金钱的概念相互扶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无论在任何时间或地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来源是物质,实现物质形态的方式则是价值交换。

我们一直在生存中寻求最有价值的事物并运用劳动去进行索取,钱的概念是交换媒介,也是求生存的制胜法宝。

不同阶级的人对钱财有着不同的重视程度,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所有人生前进的动力,都是在获得足够财富的前提下产生的。

当人类的社会发展使我们的金钱不再变成评价每个人身份的天秤时,或许我们都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追梦者。

但在当下,实现财富自由,依旧是平凡人的主要目的,虽然艰难,却一定不能放弃,那是我们进步的标志。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