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简称“厦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名单,有着“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的美誉。

厦门大学有着悠久的建校历史,是由爱国华侨陈嘉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最早开始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厦大自创建以来,为我国培养出诸多优秀的现代化人才。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等都毕业于此,卢嘉锡也是其中之一。

卢嘉锡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是我国较早培养的现代化科研人才之一,后官至副国级。那么,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这还要从他进入厦门大学说起。

卢嘉锡出生于1915年,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永定。卢嘉锡的父亲本是一位私塾老师,他从小跟随其父亲读书,颇有诗词功底,尤其擅长对联。

1926年,卢嘉锡进入当地的一所公立小学学习。在此期间,他接受了先进的西方教育,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之后,他开始阅读先进书籍,并在13岁那年考入厦门大学预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卢嘉锡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在校期间,他严于律己,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了多项专业知识。毕业后,卢嘉锡选择了留校助教,并通过助教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

在此期间,除了继续研究化学知识,卢嘉锡还学习了数学和英语等知识,并于1937年考取了第五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之后他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并在著名化学家S萨格登的指导下从事人工放射性研究。

1940年后,卢嘉锡离开了英国,远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L鲍林的身边从事结构化学研究员。要知道,L鲍林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化学家,他对身边研究员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卢嘉锡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L鲍林的肯定,并在离开之际,得到了鲍林教授的挽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卢嘉锡应聘进入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第十三局马里兰州研究室工作。

他参与了战时军事科学研究,并在燃烧与爆炸的研究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还在1945年获得了美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局颁发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成就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卢嘉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先后进入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理学院任职。任职期间,他主持改革了多项教学制度,推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为我国培养出诸多优秀的现代化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时年40岁的卢嘉锡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即院士。同年,他被高等教育部聘为一级教授,他也是中国当时最年轻的院士和一级教授之一。之后,他被调任为福州大学副校长和福建地质结构研究所所长。

1972年后,卢嘉锡开始着手恢复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科研队伍和设备。在巨大压力下,卢嘉锡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带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排除万难,使福建地质结构研究所逐成为了一所具有明显特色的结构化学综合研究机构。

1981年,卢嘉锡正式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85年,他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于1988年升任为副院长,卢嘉锡也是担任此职务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不止如此,卢嘉锡还曾先后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二号首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等职。1993年,卢嘉锡当选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一举跻身副国级。

2001年6月4日,卢嘉锡在福州病逝,享年86岁。

卢嘉锡同志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科研工作永远饱含热情,为祖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向卢嘉锡同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