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到1月之后,虽然中国足球因为处在休赛期没有比赛可看,但是足坛并不平静,有关于中性名的议题三不五时就有新消息。在上周石家庄永昌改名沧州雄狮,并且将主场搬迁到河北省沧州市之后,上海上港也宣布球队将改名为“上海海港”,一个颇具争议的中性名。此后,两支的球队的球迷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不满,石家庄当地球迷会解散,而上港球迷则用“不助威”的方式来抵制这一充满争议的新名字。不过,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最常见的就是很多人认为这些球迷太“多事”,理由是球迷也不管球队出钱运营,没有资格指指点点。这样的论调看起来合乎情理,不过在职业足球这个领域,真的是谁出钱谁说了算那么简单吗?换句话说,中国球迷的感受究竟该该被尊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州、石家庄和上海

从去年中超联赛结束以后,有关于“去企业化”的中性名改革就开始在中国足坛的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但是争议也由此开始。从申花、国安、鲁能、泰达、亚泰等老牌球队的名字能否保住,到一些俱乐部动了迁移主场的念头,再到上港改名“海港”,这次“改革的春风”算是真正来到了高潮阶段。

中国足球和它的决策者中国足协始终是充满争议的,这次中性名事件尤甚。当申花、鲁能等老牌球队先后通过各种方式保住自己的老字号,当广州、江苏、河北顺应时势将队名“全运会化”,当国安还在通过自身努力来试图保全这块金字招牌的时候,人们原本以为事情将要告一段落,就此黑不提白不提。但是“洛阳龙门”、“沧州雄狮”和“上海海港”这三巨头的横空出世如同平地起惊雷,让中性名事件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最先表达自身不满的是郑州与河南的球迷,当盘踞省会郑州二十余载的建业打算搬迁“东都洛阳”,并改为龙门队,郑州当地球迷与广大河南球迷随即炸开了锅,他们不惜在航海体育场门口抗议,甚至在网络上发起了“n*24小时”的抗议活动,一来一去逼得建业俱乐部将改名一事从板上钉钉变为暂缓讨论。毫无疑问,这些球迷认为建业这一做法是对郑州的背叛,更是对河南的背叛。当省队变为市队,足球这种地域性极强的运动,会让洛阳以外地方的球迷瞬间对该队失去兴趣。

紧接着是石家庄永昌决定更名沧州雄狮,并且从省会石家庄搬迁到沧州,而且没得商量。在球队官宣这一决定的当天,“国际庄”的8个球迷组织宣告解散,这些从河北中基一路追随到永昌的球迷,瞬间失去了足球领域的心灵寄托,解散也只是一个必然的归宿。尤其是在石家庄全民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这些球迷组织的下场更显得有些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中国足协现任掌门人渊源颇深的上海上港则是争议最大的,该队决定改名“上海海港”,这被外界质疑是明目张胆打擦边球,是挑衅全国球迷智商和底线的行为,因为“上海海港”依旧可以简称上港。而足协出台的《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白梗的通知》中,第一条第三款中明确指出:“俱乐部名称中不得含有俱乐部任何股东、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操纵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也不得使用上述字号、商号或品牌相似或近似的汉字或字组”,上港这次改名明显有很大的违规嫌疑,于是很快就遭到了舆论挞伐。16日,上海当地3家上港的球迷会发布通告表示,对改名持保留意见,希望球队能够征询球迷建议将改名一事公开化,甚至会以不助威的方式来抵抗俱乐部的做法。

但是,针对球迷的这些举动,有不少说风凉话的人,他们的逻辑也很简单:”你们球迷又不给球队出银子,有什么资格在这瞎哔哔?”对,球迷们对于球队的运营管理确实贡献微小,但球迷们的心声就不值得倾听,意见就不值得尊重了吗?

职业足球的基础在球迷

横向对比建业、永昌和上港三支球队,河南老胡算是最厚道的,起码在球迷表达不满之后,俱乐部表示球队名还会再议。至于沧州雄狮和上海海港都是典型的先斩后奏,不给球迷们任何表达意见的机会,因为当外界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大势底定,俱乐部的注册手续也已经完成,球迷们的不满最多就是发发牢骚,对于既定事实的改变毫无作用。

中国足协推动俱乐部中性名,初衷是建设球队的文化,并且借此推动俱乐部在地化。但这一连串骚操作下来,足协这两个初衷都被否定了。老牌球队守不住老字号,延续文化无从谈起。俱乐部为了生存,接受省内某地赞助,不得不迁移主场,在地化也成了海市蜃楼。毫无疑问,这些乱象是对中国足协和中国足球的最大讽刺。

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被践踏最狠的无疑是球迷们的热情,以及对于球队的爱。河南建业官方微博曾经信誓旦旦列出10个候选名称,让球迷们集思广益。球迷们也抱着对球队的热爱和一腔热血,绞尽脑汁贡献自己的智慧。但是,换来的却是“洛阳龙门”。石家庄球迷也曾经为球队未来苦思冥想,但得到的却是球队即将远走沧州的结局。至于上港,恐怕那三家球迷会都替俱乐部这么搞感到丢脸,球迷们此前为球队辩护和其他队球迷所费的口舌都变成了笑话,反而俱乐部自己敲锣打鼓洋洋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回到那个问题,中国球迷的感受就真的不值得尊重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政治领域,有一句亘古不变的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职业足球的领域,道理是类似的,因为职业球队的基础是广大的球迷群体和他们所拉动的市场,当这两项基础都不存在的时候,球队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诚然,中国足球有很多不职业的地方,球迷们的一些做法也不够合理。例如人们并不愿意花钱购买俱乐部的商品,来帮助球队赚取收益。但这并非是球迷的错,因为现阶段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不具备这样的土壤,在北上广三地之外,足球终究是一种很小众的娱乐方式,更不要提购买周边产品。以中国人民现在的消费能力来讲,“买不起”是假的,“不愿意买”或者“没必要买”才是真的。如何让球迷们变得“愿意买”才是职业联赛发展的一个小目标,而不是以此作为践踏球迷感情的理由。

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认为球迷没资格批评俱乐部的所谓“球迷”或者是“吃瓜群众”,本身也是中国足球不够职业的一个缩影。他们一边痛斥中国足球的种种不职业行为,但一边却又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助长这种不职业的行为,逻辑十分错乱。难道在他们眼中,最职业的英国卡迪夫球迷,当年反对马来西亚华人老板,将卡迪夫城的主色调从蓝改为红,让球队从蓝鸟变为红龙,也是吃饱了撑的吗?

所以,中国足球和职业俱乐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想明白一个问题,不是说大老板出了多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尊重球迷的感受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在这里,并非是要让俱乐部被球迷的舆论牵着鼻子走,但在某些决策上,球迷的建议需要被聆听,而不是一味被漠视。别忘了,球迷是球队的衣食父母。

文/仰卧撑-张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