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个人志向的不同,父子两人有20多年没有见面;

因为介意父亲参与侵华战争,拒绝吃中餐和生育后代;

在父亲逝世后,拼了命把关于父亲的往事写出来。

这些都是村上春树的人生故事,也是通过个人所投射出来的历史。

这位喜欢跑步和养猫、人们心目中的“小资鼻祖”,原来已经悄然踏过了70岁的门槛,捡起了亲人的话题,“拼了命写出来”。《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的中文版,也于近日由文治图书/花城出版社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弃猫》中文版封面 图片:书鬼服下战争的“解药”

全书只有2万多字,意料之外的简短。这是因为它本来就是登载在《文艺春秋》上的一篇长文,之所以独立成书,村上春树对此的解释是:

这是一篇简短的文字,究竟该让它以何种形式出版,我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为它配上插画,单独出成一册。

■日版《弃猫》的插画

简单来说,对村上春树来说,这篇文字太特别了,以至于不能和其他文章归在一起。

小时候,看到父亲为死在战场上的人日日诵经;小学低年级时,父亲告诉自己曾在战场上处刑中国的士兵;因为个人志向的不同,父子两人有20多年没有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艺春秋》的配图:8岁的村上抱着猫坐在自家院子里

正因为此,反战是村上春树草蛇灰线的主题,且表达越来越明晰,让人想起著名的“鸡蛋和墙”的譬喻。1979年,他在自己的首部作品里便提及了侵华战争:“死了很多人呢,可大家都是兄弟呀!”

在2018年出版的《刺杀骑士团长》中,村上春树不仅提及了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二战中的真实事件,更以反问句直抒心中块垒:

有无数市民受到战斗牵连而被杀害则是难以否认的事实。有人说中国人死亡数字是四十万,有人说是十万。可是,四十万人与十万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村上春树一直到父亲过世后五年,才有勇气调查父亲的从军经历。这是因为他知道父亲曾经隶属于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第二十联队,担心确认“战犯”的事实。幸好,“父亲以一年之差,堪堪避过南京之战”,“有种卸去一块心头大石的感觉”。

为什么要反战?村上春树以某种意义上的亲历者的身份给出了答案。与其说他关注的是社会,不如说是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一个让人健康地生活的社会应该的样子。

令他的父亲感到愧疚的人,有受害者也有战场上的同伴,他们都没有在战场上活下来。

他的父亲,一个热爱学问、在西山专门学校接受了佛学教育、有一定俳句造诣的年轻人,在战场上写诗“是士兵也是僧人”,虽然躲过了死亡却没有躲过战争创伤。

而村上春树本人,通过“继承”获得了心理创伤的士兵的儿子,用了近乎一辈子的时光鼓起勇气面对真相,正视历史。

在《弃猫》中他写道:“一粒雨滴有它自己的历史,有将这历史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在先前创作的《1Q84》则有这样一句话:“剥夺正确的历史,就是剥夺人格的一部分。

自欺欺人容易,但这种做法无法和自己、家人、历史达成真正的和解,这恐怕是村上春树最想传达给年轻一代的话。

通过“弃猫”达成的父子和解

原来,村上春树也经常梦到在学校考试,考卷上的题目一道也不会。又由于父亲不能理解自己不爱学习,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

读到这一段落,很多读者获得了强烈的共鸣——为什么考试会带来如此巨大的阴影呢?为什么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志向呢?

相比战争创伤,亲子关系更容易让人有切身体会。释卷之后,你会感到父子两人的关系非常“东亚”,甚至有点“是枝裕和”。

■转绘自村上父子老照片的书中插图 图片:出版社

“弃猫事件”则是一个切入点——和父亲一起去海边丢弃一只母猫,母猫却奇迹般地先于他们到了家。父亲为此惊讶叹服,最终松了一口气,不再尝试把它送走。

先不谈“弃猫”的隐喻,童年的记忆比想象得更深刻。家里一直有猫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小孩子会和猫一起在廊下晒太阳,堪称“猫奴培养基地”。村上春树在书里说,书和猫都是最珍贵的伙伴。长大以后养了这么多猫,写了这么多与猫有关的书,和童年的经历不无关系。

在决定《弃猫》这篇文章单独出版后,村上邀请了来自中国台湾的插画作者高妍完成了书内插画(日版和台版),因为她的画“散发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熟悉与怀念的感觉”。

■日版《弃猫》插图 图片:网络

父子两人最终在父亲过世前达成了和解。想必,两人在执拗的不见面的20多年间,也是对彼此心存牵挂的。步入老年,村上春树“反思”自己和父亲的隔阂如此之深,也许是因为是如此相似。

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和历史中的人。最后,不妨以书中的一段话作结尾:

“下来比上去难得多。”说得更笼统些就是——结果可以轻而易举地吞噬起因,让起因失去原本的力量。这有时可能杀死一只猫,有时也可能杀死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