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想要夺取天下之初,就有一帮文臣武将和他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刘邦虽然是首领,但是也是在建立大业的过程中,严格要求了自己。他在数次战争斗争中,都是以身作则,奋不顾身,冲锋陷阵,亲冒矢石,置生死于度外。所以这样在成就大业过程中,极其负责任的刘邦,是受到那些文臣武将极其信任的,绝大多数始终不离不弃。刘邦也不忘记他们的功劳,胜利后同享宝贵尊荣。说起这些开国功臣,大部分的人脑中浮现的不意外是张良、萧何、韩信等等,但是,“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参,字敬伯 ,汉族,泗水郡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汉朝建立后,论功行赏时大臣们都推举曹参为第一功臣。然而在刘邦看来,却并非如此。在刘邦看来,将没有战功的萧何列为战功第一,有助于打压战将们的嚣张气焰,以便于从“武定天下”转向“以文制武”,以“文官治国”来加强皇帝的权威。

对此,群臣多有不满,他们纷纷说:萧何操持文墨工作,从未披坚执锐杀敌,怎么比得上豁出性命的咱们?凭什么让萧何位居我们之上。

然而刘邦却骂道:“打天下就如打猎,你们不过是追杀野兽的猎狗,要多少有多少;而萧何是发布指示的猎人,是不可多得的。功狗有很多,功人却只有一个。你们有什么好说的。且萧何举族数十人跟随我造反,你们谁能比得上?”听到这里,众人皆默然无语,其中自然也包括曹参。曹参作为一名功勋卓著的大将,却被刘邦评价为狗。

从此“猎犬”曹参对“猎人”萧何一直心怀不满,但也无可奈何。颇有心计的刘邦对部下们的关系了如指掌,他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而以曹参为齐相国。刘肥的封地在刘姓诸王中面积最大,有七十余城。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曹参的后裔——曹操收留了流浪于洛阳的汉献帝,并送至许昌保护了起来,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由于曹操功劳卓著、统一北方,其爵位也一再上升,由魏公升级为魏王,也算是为祖宗弥补了缺憾。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东汉就此灭亡,距离曹参封侯,已经有40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