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席席老师

来源 | 习伴(ID: xiban2020)

近几年,因为孩子沉迷手机酿成大祸的新闻越来越多。

有些孩子因为沉迷游戏,跟父母反目成仇。

有些孩子因为打赏主播,偷偷挪用父母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存款。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2020年10月17日,国家重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特别增设了“网络保护”一章。

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孩子沉迷手机的责任,也不能简单归咎于平台和孩子自身,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

如果你的家庭是以下三种情况,就要警惕了。

亲子活动少,缺少高质量的陪伴

有很多父母认为,呆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孩子。

其实大错特错。

曾经有一张照片刷爆朋友圈。

地铁上一位年轻的妈妈认真地看着手机,旁边的孩子也在好奇地看着妈妈的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人在孩子身边,心却在手机身上,何谈高质量陪伴呢?

爱荷华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教授安德森说过:

“我们并不能控制孩子的同辈文化中媒体的影响,但父母可以关注孩子周围的媒体,并保证其接触健康的媒体,最起码在家里,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其参与健康的游戏。也可以与其他父母交流,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才女武亦姝,在去年高考时以613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新雅学院。

网友们都忍不住赞叹:生女当如武亦姝。

但是,我们常常只看得到“别人家的孩子”,却没看到“别人家的父母”。

武亦姝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平时无论工作有多忙碌,他都坚持每天下午4:30关闭手机。

全身心陪伴两个孩子,跟她们一起读诗词,练习绘画,探讨人生。

试问,被这样陪伴的孩子,怎么会沉迷手机呢?

得不到充足陪伴的孩子,生活必定乏味无趣,便很容易把手机当做他们获得快乐的唯一渠道。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更多地为孩子创造亲子间相处的机会,丰富家庭生活。

可以在生活中设定固定的“亲子时间”,增强互相陪伴的仪式感。

在亲子时间里,可以陪孩子一起尝试读书、运动、看电影,也可以带孩子外出冒险,体验自然,体验社会。

在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学着跟父母一起打扫卫生,做饭,让孩子更多参与到生活中去。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跟他人沟通。

让孩子明白,在手机之外,还有更大的世界,和更有趣的事情等待他们去开拓,自然也就不会沉迷于手机了。

2

“子不教、父之过”,缺少健全的教育环境

有很多人说,从小就爱玩手机的孩子,大多有个“懒”父母。

不无道理。

闺蜜家的孩子就是这样,我每次去闺蜜家,几乎都能看到她五岁的儿子正在抱着手机看得津津有味。

闺蜜的老公在一家外企工作,每天忙到不着家,加班出差都是家常便饭。

相信带过孩子的妈妈都明白,自己一个人带孩子,每天都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

家务要收拾,衣服要洗,家里老人的事情也要打点。

还有一个小豆丁不停地跟在屁股后面找麻烦,简直分身乏术。

闺蜜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只能拿出手机给孩子看动画片。

趁孩子窝在沙发上专心致志看动画片的空闲,才有时间去忙别的家务。

时间一长,给孩子看手机好像成了应付孩子的“尚方宝剑”。

只要拿出手机,她忙碌的时候,孩子就不会打扰她,平时也不再需要花心思去哄孩子。

甚至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只要把手机塞过去,孩子的情绪就会马上平复下来。

孩子现在只有五岁,玩起游戏,刷起抖音来都熟练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闺蜜的老公难得在家休息,看着儿子认真玩手机的样子也忍不住抱怨:

“你跟手机的关系怎么比跟爸爸还亲?”

父亲本来担任着指引孩子的作用,但是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母亲常常因为分身乏术把孩子交给手机这个“电子保姆”。

长此以往,不仅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降低,父母也无法敏锐地观察到孩子的需求。

而孩子情感上的依赖和需求,也将渐渐转移到手机上。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错过一次就是错过一生。

所以作为父亲,更应该多陪伴孩子,多跟孩子互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全的教育环境。

如果工作忙碌,可以在睡前陪孩子讲讲故事,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感需求,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关注。

在日常中也不要求一时方便,就直接用手机哄孩子。

可以让孩子多看看图书绘本,或是有益的儿童节目,同时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互相反馈。

比如父亲可以在临上班时跟孩子说:

“爸爸要去上班啦,今晚回来你要给爸爸讲讲今天看了哪几个故事呀。”

总之,不要放任孩子在手机中取得快感和满足,而是应该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真正的情感满足。

3

粗暴教育:不问过程、只求结果

前段时间,一位父亲“教育”孩子的视频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视频中,孩子被父亲打到头破血流,父亲似乎还不解气,仍然不停骂着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3种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和游戏,尤其第一种(家长自行查看)

被打的男孩是一名初三学生

当晚他因为沉迷游戏,深夜11点多还不睡觉,于是惹怒了父亲,随即大打出手。

父亲不但把孩子打到血流不止,还把他被打后的样子拍下来,发到了孩子的班级群里。

父亲还声称自己曾揍儿子揍到胳膊疼、巴掌疼。

这次打儿子也是因为他沉迷手机,学习成绩下降。

孩子沉迷手机自然不对,但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也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作为父母,我们都想拥有听话懂事的孩子,都希望他们能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可是,一味粗暴地打骂孩子是没有用的。

一组中小学网游调查显示:亲子关系越差,孩子越容易沉迷网络游戏。

长期面对粗暴教育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理解时就容易陷入孤独、压抑的情绪。

手机和游戏之所以能快速掳掠我们的孩子,就是因为在手机中,他们能得到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快乐,也可以得到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理解和肯定。

所以父母这时候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而不是强势勒令制止,甚至粗暴对待。

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让孩子变“坏”的原罪。

每个沉迷手机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空缺亟待填满。

如果父母能够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少一些简单粗暴,给出足够的体谅和理解,填满了孩子心中的空缺,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就从手机上移开了。

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无法否定手机等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和作用。

如果想要完全杜绝孩子使用手机,几乎无法实现。

所以,面对孩子的手机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协商,制定手机使用规则,规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长和次数。

同时,父母可以利用手机或者游戏,拉进自己和孩子的距离。

当前市面上的很多游戏设计都来源于生活和经验,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缜密规划和反复打磨。

只要不过度沉迷,这些游戏甚至对孩子的成长和能力锻炼有益。

这就需要父母去为孩子认真筛选合适健康的游戏,同时建立奖惩措施。

可以规定孩子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就能跟父母一起玩一次游戏。

一起探寻游戏中的快乐。

而学习的时候就必须认真学习,不能打开游戏,如果违反规则,就要做出相应的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孩子有其他兴趣爱好也应该鼓励,分散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情绪。

并且要监督孩子健康上网,多跟孩子交流,教会孩子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我们成年人有时尚且会管不住自己熬夜追剧,通宵玩游戏。

更别说还未成年的孩子。

我们常常认为孩子不够听话。

其实问题可能并不是出在孩子身上。

无论在孩子的成长中遇到任何问题,父母第一步要做的,应该是分析孩子行为的本质原因和心理状态。

从而制定计划去解决问题。

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长成参天大树的。

在孩子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所有能让孩子变优秀的方法都需要父母去一点点亲自探索。

真正优秀的父母,会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好。

衷心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放下手机,更亲密地走进彼此的生命里。

END

版权说明:本文系习伴(ID:xiban2020)原创。育儿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自我修行。培养自觉、自信、快乐、有爱心的孩子。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习伴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微信号:kehouban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