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东北,既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又是主要的产粮基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在日军投降后,国共两党都想尽早抢占东北,将之收入囊中。

然而,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一退再退,一直从东部沿海地区撤到了西南山区。抗战胜利之初,国军离东北最近的主力部队也在上千公里之外,而我军长期在敌后作战,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的部队离东北门户山海关甚至不超过100公里。所以,在派军队进入东北方面,我军还是占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更早派进去部队不代表就能坐稳东北。

老蒋的国民政府在当时毕竟是正统,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也是他们。很快,国军部队就在美国军舰的协助下,海运了好几个军进入东北。斯大林虽然想借中共的力量阻止美国染指东北,在暗中给了一定的协助,但迫于协议,还是将几个主要大城市让给了老蒋。

所以,我军更早进入东北只是让相对比较弱势的我军抢得了一定的先机,但在最初并没有占据多大优势,甚至前期在国军美械部队的强大火力下还吃了点亏。

那么,老蒋以及国民党为何最终还是失去了东北呢?

这个问题很大,肯定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无非就是两党的本质问题及两党派去东北的人员问题。我党站在了人民的一边站在了正确的一边,东北的解放军战士们也比东北国军更有信仰更有纪律更有战斗力。

上面说的确实是本质原因,但说多了也确实没什么新意。今天我们就从一个小角度来谈谈老蒋为什么最终为失败。那就是为了争取东北民心,国共两党都做了什么,派了什么人去东北。

早在抗战胜利之前,领袖就已经提前考虑到了日本投降后要抢占东北的问题。因此在1947年的中共七大上,特意建议选举东北籍的同志入选候补中央委员。在七大上,东北军出身的八路军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山东滨海支队司令员万毅都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来,这两人也果然都被派到东北,吕正操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万毅则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司令员。除了吕正操和万毅外,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也被任命为辽宁省政府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从这几项人事任命上,就可以看出领袖对东北的重视,对争取东北民心的重视。

然而我们反过来看看老蒋,他又派了什么人去东北呢?杜聿明、蒋经国、熊式辉、张佳傲,就没一个和东北有渊源的。

是老蒋麾下没有出身东北的大佬吗?

当然不是,西安事变后,整个东北军都被老蒋收编了,要论东北出身的民国要人,他手上的资源可比中共多得多。

别的不说,抗日英雄马占山、东北元老莫德惠,论在东北的资历和名望,哪个不碾压吕正操和万毅。更何况,曾经主政整个东北的张学良还被蒋介石软禁着呢。

然而我们的蒋委员长,自西安事变后就一直对东北人怀有戒心,根本就不敢启用这几个在东北拥有巨大威望的元老。

关于这点,国民党内二号人物李宗仁看得很清楚,他曾经口述回忆道:

至于莫德惠,马占山,以及尚在监禁中的张学良等,中央若能破格录用,在号召力方面而言,自可事半而功倍。可是我深知蒋先生对东北人特别忌恨,故未敢提供参考,以免触其忿怒。

蒋介石不敢启用张学良,其实都能猜到,也可以理解,毕竟他在张学良手上吃过大亏。而且西安事变之时,张学良和我党走得颇近,曾经担任蒋介石多年侍从官的郝柏村说,老蒋怕张学良和我党合谋,甚至专门在1946年把张学良移到台湾新竹软禁,就是不给他和我党暗通款曲的机会。

可是马占山,莫德惠等人,如果老蒋肯用心笼络,还是有很大可能为他所用的。我倒不是说启用马占山莫德惠就一定能拿下东北,但肯定要比什么熊式辉陈诚要好得多。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老蒋不是不知道启用他们能更好地争取东北民心,但他就是不敢。除开莫德惠马占山之外,老蒋还考虑过曾经担任东北军骑兵军军长的何柱国和曾任东北军49军军长的刘多荃,这两人在东北资历虽然比不上马占山莫德惠,但比吕正操和万毅还是要强得多,也不至于威胁到老蒋对国军内部的统治,然而老蒋思前想后还是放弃了。

当然,老蒋还是用了一些东北籍将领的,比如49军军长王铁汉,53军军长周福成都是东北人,然而这两个人在东北人心中又有多大的分量呢?最起码在张学思面前是不够看的。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就两个军级将领,能有啥用?

所以,国民党为何失去东北,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提及的,蒋介石不敢启用马占山莫德惠张学良这三个在东北有着巨大威望的东北人,显然也是可以作为原因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