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垃圾分类实施以来,我们小河社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户内配备了“三筐一桶”,还贴上了标识牌,指导农户按照垃圾不同种类投放。镇上在村边还建成了一个垃圾焚烧站,对不可回收垃圾每天由我们的清洁工统一清运到镇焚烧站统一处理,村上的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小河村社区书记樊炜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境脏、乱、差是以往人们对农村环境的第一印象,随着“垃圾革命”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净、美、亮成为如今清水农村的新标签。
走进黄门镇小河村,文化广场、村巷院落舒适亮堂,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垃圾分类户户开展,污水处理井然有序。“自从实施三筐一桶垃圾分类以来,村里的变化非常大,群众乱丢垃圾的现象没有了,村里变得既干净又美丽了。”小河新村群众杨宏伟说。

黄门镇小河新村是依托易地搬迁项目集中建立的新型农村社区,村上配备安装垃圾箱60个、配置垃圾桶60个、垃圾清运车1辆、清运箱5个。给每家每户配备了“三筐一桶”,村上按照“户分类、村收集转运、镇处理”的模式,实现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和可腐烂垃圾分类投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河新村的垃圾革命只是清水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全县各乡镇都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在所有的村、社区全面推进实施。在郭川镇赵那村,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已成为习惯,村内的环境卫生变得干净了。赵那村党支部书记王应科说,“垃圾分类不仅仅改善了环境,还提升了生活质量,每天在干净的环境里日子过的舒服也宽心。”

为彻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清水县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投资7200万元,建设覆盖各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站17个,实现终端无害化处理,全域无垃圾治理在全市率先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至目前,清水县农村垃圾保洁清运处置体系已覆盖18个乡镇150个行政村,示范乡覆盖率达到100%,示范村覆盖率达到80%。建立18个乡镇260个村级保洁队伍,组建农村保洁队伍约2080人。清理完成遥感卫星排查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为103处,平整沙沟河道25000米,治理黑臭水体4.96公里。累计拆除危旧房院3600处,治理残垣断壁2400余米,清理陈年生活垃圾1600余吨,县域内所有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推进垃圾革命中,清水县还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制度》《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推行“巷长制”、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十户轮流值班”和“日扫日清”等环卫制度,推进人居环境改善规范运行。依托村级服务性岗位,组建了乡村组保洁队伍,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农村环境面貌由往日的“脏乱差”变为现在的“整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