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了一篇文章

“天津房价连跌,河南人跑步进场,教育移民是理性投资吗?”

一天近十万加阅读量,跟帖热议上千条,对大家关注的问题再补发几篇详细聊聊。

已经发了一篇天津概况的,这次再把落户天津高考的基本流程和转学转学入学要点、转学时间优缺点聊一下。

因为文字量较大,分开写两篇,这一篇是转学入学要点,基本流程和要点另写了一篇,大家可以关注后查阅。

声明: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公号“河南韵贤高报顾问团”已取得授权。天津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图片,如有异议,联系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学篇——综述

基本问题:孩子什么时候去天津?

明确转学四个时间段和目的

幼升小前转学,是为了报名对口的重点小学

小升初前转学,是为了小升初公立摇号

初升高前转学,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前转学,是为了适应天津的高考试题,迎接高考

何时转学到天津最好?

个人观点:重点在于考虑陪读的可能性。

对于外地转入天津的学生,家长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陪读”上,特别是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如果将所有的孩子都送入大学,家长需要在天津耗上十几年的时间,这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即便有陪读,小学、中学阶段孩子,如家长不在天津工作,那得一个家长或老人陪读,父母长期不见面,对成长不利。

孩子只是过渡性地参加天津的高考,和陪着孩子在天津生活,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如果不能陪读,建议参加天津中考,考入寄宿制高中;

或者上完高二后,在高三阶段参加天津或当地的回津高考培优班直接参加高考。

转学前注意事项

▓▏建议提前一年购房,确保孩子能落户

天津政策规定,外地学生在天津入小学、中考或高考,必须拥有天津户口。

真正成功落户完成指父母一方名下天津有房产,从集体户口转成有房本的户口。

根据孩子准备转学时间确定买现房、二手房或期房,确定父母一方成功落户。

在津工作缴纳社保的可考虑期房,在津无工作没有缴纳社保最好不买,因为集体户口后期会有抽查,查到了比较麻烦,所以最好尽早落到房子上。

▓▏孩子转学前将孩子户籍落上。

可以在18周岁之前通过同步随迁或投靠落户两种形式将户口落在天津。

转学入学时间及办理要点

要注意:不是所有时间都可以转学。

转学时间开学前后一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和最后一个学年不办理转学。

▓▏幼升小入学

可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享受划片政策,就近入学到房子对应的公办学校

民办校需要摇号

▓▏小学转学

六年级不办理转学。必须五年级下学期之前办理。

有些区要求最迟四年级就要转(比如和平),要随时关注各区政策

自行联系房子对应片区学校有无空位。如果没,要到教育局申请调配入区内小学

每个区还分学片,调配原则上先在学片内,再在全区内

▓▏初中转学

具体的转学政策各区不同。基本上初一上学期和初三不办理转学

初二的最后一次转学机会,初三上学期开学前后一周办理转学手续,有些区初二下学期不受理。只有小学升初中才必须按照学片接收,不能拒绝

第一种渠道

联系户籍所在区教育部门安排有空位学校

天津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划片入学+随机派位”,想上好初中,就要提前在优质学区片买房

特别说明:买市内六区学区房,小学至少得有两年学籍,才能参加初中摇号,否则也只能分配到普通中学

第二种渠道

参加私立学校的转学插班考试

第三种渠道

在外省市就读、直接参加天津中考

初中毕业前若不转学,可在初三12月份报名直接到教育局进行中考报名,参加天津中考(会考、体考、中考),以获取好高中的入读资格。

特别说明:中考的体育成绩是初一就开始计算了的,晚一年过来您孩子中考体育成绩就差几分。

▓▏高中转学

1、转学到天津

天津户籍需要在高中转学前落上

高一上学期和高三全年不办理。高二有三次转学机会,每学期开学前后一周和下学期的6月份

高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也没有学区的概念,高中学校自主选择接收或者拒绝。转学想进好学校太难,绝大多数不收插班生,转学安置需要以成绩来评定

特别说明:天津从2017年秋季开学不再文理分科,天津2020年已经开始执行新的高考政策,即“3+3”。

这种差异对河南的考生影响不大,高三主要是复习前两年的知识,但是天津是自主命题,而河南是最难的全国一卷,这种差异需要学生提前去适应,以免无效的精力付出。所以建议孩子高二暑假开始适应天津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

2、不转学到天津

目前的政策,允许直接参加高考

高三上学期11月份,登录招考资讯网报名,以外地回津身份进行高考报名,报考院校和应届生一样没有任何限制

高中转学不到好学校,建议上完高二后,在高三阶段参加天津或当地的专门针对回津考生办的回津高考培优班。他们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足以帮助学生适应天津的高考

一般是执行寄宿式教学,孩子一个月只有两天假期,这样的话,孩子可以更专注于学习,家长也不用长期驻守天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