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1月16日晚间,“南宫发布”发布了一条信息——今晚,南宫实行最严厉的封控,全篇文字不多。一律,严禁,拘留。确实是最严,连女人生孩子这种特殊情况都没说在一律之外。而且是当晚执行。

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一些人关注疫情,不是关注疫情本身,更多的是关注后面的八卦信息?

比如成都确诊女孩隐私被泄露事件,大家关注的,非议的细节,不是她确诊了这个事情,也不是可能影响到谁,而是她这些天去的场合,进而得出结论,私生活有问题。

到了最后,关注点全部是其私生活了。加上其个人信息,比如名字、身份证号、住宅、个人照片等被流调相关人员和部门以及熟悉的人掌握,很容易一一对照,被网暴是一定的。

类似事件的区别就是暴露不暴露个人名字。

私生活好或者不堪,终归和大众无关,和旁人无关。

近日,石家庄这对夫妻的流调信息出来后,不少人关注的重点也是这样:关注的重点不是疫情本身,而是他们的日常:妻子带孩子买东西,丈夫整天在泡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估计经常去网吧的丈夫已经关注到舆论对其的讨论。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别人的自由,可能他们还是很和谐的夫妻关系,但是舆论的介入,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不可知。实际情况,也不一定就如大众通过这个通报了解到的这般。

稍微有点同理心的人,也注意到了。

目前的疫情形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无症状、确诊患者及其密接者,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公布的流调对象,出于被网暴的顾虑,可能就会有人选择隐瞒,而对疫情防护不利。

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人,看到同类遇到不公,会担心自己成为其中不幸的一员,奋力为其辩护;没公民意识的人,遇到这类事情时,想到的是隔岸观火,甚至拍手叫好,顶多庆幸没到自己头上。

武汉疫情严重时,不少人内心的想法和做法(嘴上不一定这么说)是:无论是死是活,都不能让他们出来,不然会影响到我。哪怕稍微理智的想法也是类似“我捐一个月工资”的思维。

问题是,您知道下一个疫情的爆发点不是您所在的城市,不是您成为其中一员?

石家庄学生流落街头发生在今年,湖北一司机困在高速上20天发生在去年,一个是石家庄,一个是湖北,这些学生去年可能就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浏览司机被困高速的新闻……

不过,最后他们都很幸运,没有出现死亡。

严格执行制度没错,但是一刀切式的一律劝返等措施,却会导致悲剧和惨剧出现,有些幸运的被舆论关注到,多数却是悄无声息的。

您为强势执行一刀切的做法喊好时,有没有想过,有可能自己、自己的亲人,都会成为那个例外,那个受害者。

痛快喊出不惜一切代价的人,都没想过自己会成为那个代价。比如卢书记和王主任,下达命令时非常严格,自己却不想登记身份证号。

这是碰到了特别较真的志愿者,不然,卢书记和王主任是可以做到要求别人登记身份证号而自己只登记手机号的。

您能寄希望于志愿者吗?我更希望监督卢书记王主任在制度规定时,能考虑到具体的人:不要损害他们合法的权益,而非让他们牺牲。

下图是南宫市出台的规定,很严格,用的词是一律。我就问一句:如果有患者需要去医院透析救命,也不许流动吗?如果有孕妇需要生孩子,也不许流动吗?有人心脏骤停,也不许流动吗?有大月份孕妇也要吃住在单位吗?

有人一定会说:你这不是吹毛求疵吃饱了撑的吗?

未必!按照这个规定:上面那几个都是被一律禁止的。

在执行层面,女人生孩子未必有人敢拦,但是被耽误却是很有可能的,耽误多久,看志愿者如何把握。其他您想不到的悲剧也是可能发生的。

当然,出现了,不少人也会觉得是必然的牺牲。算是奉献!

只是,疫情持续一年了,南宫出台的规定怎么还是这么一律呢?怎么还是把那些本来应该考虑进去的特殊情况的权衡决定权放在最基层的执行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号由近百位医院管理专家及十几位医疗观察者发起,陆续推出思考医疗市场的原创稿子,兼做新闻。不少文章被转,凡是署名谭梅的稿子都是由本号顾问团所写,请按格式署名来源,格式为:医院院长微信公众号(yiyuanyuanzhang),谭梅,谭梅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