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的衰退,许多人认为是从明英宗正统年间的那场土木堡大败开始的,这其实并不准确。

土木之变对明朝来说是一次偶然性极大的黑天鹅事件,主要原因在于统帅领导无方。

土木堡之变时明朝确实惨了点,影响主要在于皇帝被敌人活捉了,这确实丢脸,政治影响极坏。

但在实力上,大明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反倒是对手瓦剌没几年就把自己给玩死了,让明朝吃了颗定心丸。

从各方面看,土木堡之后明朝迅速恢复了力量,此后的成化、弘治统治得都不差。明朝的衰落是个平缓的过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大起大落,有一个相当长的平台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唠叨了这么多,该说重点了。明朝没有特别明显的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不过在嘉靖年间,确实有件事让大明朝的政策转了个弯。

嘉靖当了45年皇帝,是明朝皇帝里在位时间第二长的一位。他在位时明朝已不是全盛,但明朝的衰落原因他得占个大头,“明始亡于嘉靖”的说法也是由来已久。

嘉靖也不是一开始就衰的,嘉靖朝由盛转衰,转折点来自一起深宫谋杀案,也就是“壬寅宫变”。

嘉靖二十一年,一帮宫女不堪忍受嘉靖的长期虐待,决定奋起反抗刺杀皇帝。过程很顺利,宫女们进入皇帝寝宫,趁他睡熟要送他上西天,但情急之下把绳子误打了个死结,没能把嘉靖勒死,只是勒得缺氧昏厥了过去。行刺就此失败,嘉靖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又被太医抢救了过来。

宫变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嘉靖皇帝撂了挑子。死里逃生的朱厚熜以多病需要休养为名,开始了怠政修仙的日子,他搬到西苑永寿宫居住,再也没有搬回大内。

如何怠政法?以后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只留下三次上朝的记录,长期与群臣处于隔绝状态,这几乎创下历代皇帝之最。

有人认为,嘉靖虽然不上朝,但仍然通过其他方式控制着朝政,这基本相当于废话。

政治斗争是天底下最残酷的斗争,皇帝这个位子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如果无法控制朝政,他早就被或废或杀不知死多少回了。嘉靖再傻,在他没成仙之前,还是知道要握权的,否则别人就真得送他上天了。

事实上,怠政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严嵩专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嵩是个腐败分子,贪污枉法,窃权罔利,要按大明律来论罪,严嵩死100次都不够。

这些嘉靖大都知道,但他为什么不早点除掉严嵩呢,因为他不想。

他需要严嵩这样一副手套,这活没人比严嵩干得更好。

严嵩是个忠臣——忠于朱厚熜;严嵩又是个能臣——替自己挑担子、背黑锅,让嘉靖能专心修道;严嵩还是个好基友——写得一手好青词,嘉靖还能跟他唠唠修道。

这样一个大臣,哄着你供着你,让你有花不完的钱,还不让那些烦人的小事成天来打扰你,谁做得到?

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

他们都不行。

他们能力或许没问题,但这些人不是严嵩,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良心。

有听话懂事的严嵩在,嘉靖只要控制严嵩就能控制朝政,自己可以专心修仙。

至于大明朝如何,自然在我掌握。严嵩贪点就贪点吧,干活总是要有代价的。

于是严嵩卖官致富——“政以贿成,官以赂授”,并且自豪地说“朝廷无我富!”

严嵩要搞谁,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搞吧。

于是品行刚正的夏言被砍了,并且还不许收尸,这叫弃市,由此也开了明朝内阁首辅被杀的先河。

于是屡败蒙古、立志收复河套的抗蒙名将曾铣被杀了,史称“天下闻而 冤 之”。

于是斩获王江泾大捷的兵部尚书张经被杀了,原因是严嵩义子赵文华的诬陷。

死劾严嵩的杨继盛,在狱中被打得不成人形,徐阶、王世贞等努力营救都未如愿,最后不幸遇害。

嘉靖是控制着严嵩,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嘉靖又不可能事事都管,他对严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嵩就有了太多操作空间。

自己只要能长生不老,所谓国情、民愤,在他眼里算个屁?

“南倭北虏”,大明南北两个京城都被敌人打到了城下。

嘉靖三十四年,几十个倭寇就能打到南京。北京更乱,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俺答汗带着几万蒙古兵在北京城下烧杀抢掠了整整八天才满载而归。

明孝宗朱佑樘来了个“弘治中兴”,明武宗朱厚照顽皮荒唐,但大事不糊涂,处事刚毅果断,总体仍有可称道之处。

他们留给朱厚熜的不是个烂摊子,但经过嘉靖一朝下来,大明已墙倒屋塌,破败不堪。所以海瑞要骂嘉靖“嘉靖嘉靖,家家净”,他虽然生气,也明白骂得有道理。

嘉靖崇信道教,起初的原因是为求子嗣,因为时年他已25岁,为君10年,皇后都有了两任,却还没能生出个儿子。为此他开始祈求神灵,让后妃能早降龙子。同时也是为了自己能消灾祛病。

这个阶段,嘉靖对道教还是停留在祛病祈嗣的阶段,这还可以理解。

分水岭就是嘉靖二十一年的这起“壬寅宫变”。

宫变中嘉靖侥幸逃得一条命,照理应该检讨自己,以后善待宫人。但心高气傲的嘉靖皇帝怎肯认错,他把自己的死里逃生归因于崇信道教的结果,认为是祖宗和神祗保佑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宫变过去八个月后,他还念念不忘,对礼部说了一番话:

朕生辰且至,思去岁宫变非赖天地洪恩重,安有兹辰。朕将举大 报典 。供事诸臣其体朕诚,勿怠。于是在朝天宫建大醮七日。

八月份,嘉靖皇帝过生日时候,又想到上天对他有多好,于是再次举行报恩大典,持续十天。

壬寅宫变并没有使嘉靖皇帝反思自己的过错,改弦更张,反而使他与上天神仙的距离拉近了。

虽然即便没有宫变,嘉靖或许也会找其他理由怠政修仙,但这次宫变确实成为了他最好的借口。

要按智商来排,朱厚熜在明朝皇帝里至少能排进前五,他是个极聪明的人,十几岁时就能斗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心思和手腕都堪称上乘。要是把这份聪明用到治国上,没准还能再来一波中兴,给大明朝再续上一波命。

朱厚熜的聪明用到了修道上,有这样一个修道皇帝,带给明朝的灾害是无以复加的。

嘉靖执政四十五年,除了头十年看得出一些励精图治的新气象,自嘉靖十年开始迷信道教起,朝政日益下滑,社会矛盾和危机也就日益尖锐和严重了。壬寅宫变之后,嘉靖初期政治较为清明的局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更为腐败的政治。

因此,也就有了天下纷乱,朝政不堪,南倭北虏,百姓民不聊生,在天下人才济济的情况下,硬生生把个盛世给祸害成了败世。

这非一个严嵩能做到,根子还是在嘉靖。

“明始亡于嘉靖”是有道理的,朱厚熜吃光了前朝的红利,给子孙挖下了一个大坑。自嘉靖中后期开始,大明王朝一路向下的趋势已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