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点作文一直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明明已经读了很多书,甚至上了补习班,可是孩子仍然会提笔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写出来的文字寡淡无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负责专业发展培训师及语言支持的金威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可以从培养观察力和进行有效阅读两方面来提升。除此以外,其实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也对孩子有着重要作用。

文丨周岁 编丨Luna

随着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写作也成为了孩子必备必考的能力之一。关于语文,大家也有共识——良好的写作需要良好的阅读打基础

可是,仅仅是知道两者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在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能流畅地进行引导。在生活中,还是有不少家长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孩子愿意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但是一到落笔脑袋就一片空白;

孩子虽然喜欢读书,但是读了却好像没用,还是不会写作文;

孩子害怕写很多字,不知道这么扩展篇幅,把句子写长;

……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的金威老师看来,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金威在学校主要提供专业发展培训师及语言支持,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认为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天赋。

写作也是一样,语言智能强的孩子,或许稍加培养就很容易写好作文。但是,也不需要因此就对语言智能一般的孩子放弃信心,正所谓勤能补拙,只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写作的技巧,辅以平日的积累与感悟,先天的“一般”也可以提升

金威

上海市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

学校专业发展培训师及语言支持老师

金威平时热衷于好的教学方法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除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一些教学、学习研究以外,还热衷于把自己的想法实验在自己女儿的身上,力求在生活中,以老师妈妈的角色更好地推动和鼓励女儿的学习。

在谈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时,金威不仅分享了自己在培养孩子写作能力方面的经验,还从观察能力书面阅读两方面提出了使用的建议。她认为,除了技巧方面的多看、多听、多说、多写,还有一样重要的事是亲子关系,也就是家长的参与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培养孩子,家长的参与度不可或缺

在金威看来,不管是谈孩子的语文能力,还是谈如何培养具体的阅读与写作技巧,虽然对象都是孩子,但其实最后效果如何也和家长在其中的参与度有关

比如,首先,家长就可以先了解孩子的学习偏向,看看他是不是一个言语语言智能较强的孩子。金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例,谈了谈如何观察孩子的能力偏向。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一共分为8类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其中,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用词语思考,用语言和词语的多种不同方式来表达复杂意义。

总的来说,可以从言语语言智能的五大核心指标来判断孩子在这方面的情况,分别是阅读主动力、口语表达力、写作表达力、文字理解力、语言感受力

金威说道:“言语语言智能较强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会有这样一些表现:喜欢阅读,也喜欢请家长给她讲故事;喜欢反复听一些故事自己也喜欢讲故事,在听到成人讲一个故事中,情节或者词句有不同的,会马上指出,对故事情节中的细节有比较好的记忆,表达比较有条理,喜欢讨论一些问题。”

如果孩子的言语语言智能不是特别突出,那么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要每个家长都变成教育专家,做到老师那么专业的程度。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曾提出“卷入度”的概念。如果家长陪伴孩子时总是心不在焉,对孩子的问题爱睬不睬,就是低卷入度的陪伴。高卷入度的陪伴则是全身心地投入陪伴孩子,甚至还能主动提起话题,和孩子共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在阅读和写作的培养中也是一样。

在选书和阅读的时候,金威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选、一起读。“可以先从漫画书、绘本等看起,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再慢慢增加文学性强的书籍。先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后共同分享故事中的情节、人物的分析和读后感等。”

如果孩子不爱阅读,那么就到了家长以身作则的时候。自己先多读书,给孩子树立榜样,睡前不妨讲讲睡前故事,聊一聊故事中的情节。根据孩子的喜好,讨论的话题也可以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慢慢迁移到可能他不熟悉的或者平时兴趣不多的话题上。

“日积月累,就会发现孩子对书的‘感觉’不一样了,至少愿意去亲近,也愿意和家长讨论很多问题,因为这时候亲子已经有了共同的话题。”

金威和自己的女儿Serena就常常会进行家庭分享会,两个人相互分享和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或者诗歌。坚持下来以后,Serena也读了不少诗歌,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甚至还能仿照泰戈尔的风格,写出自己的儿童诗。

在写作方面,金威和女儿的相处也充分展示了如何在亲子时间中锻炼孩子的表达。

Serena喜欢做饭,金威便让她尝试做一名小小厨师,一边做饭,一边介绍菜的做法。从食材准备,到清洗切削,再到下锅翻炒,Serena不仅手上做得顺畅,口中说出来的流程介绍也跟着清晰得表达了出来。

金威和女儿

所以,在金威眼中,亲子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家长有多专业,而是家长的参与度高不高。都说身教重于言传,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家长自己就要成为那个样子。

开放五感,用口头作文培养观察力

在金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孩子在写作时常遇到这样两个问题:

一是,写作文没有选材可用,不知道写什么;

二是,很乐意用语言表达,但是写下来就平淡了许多。

我们总说,生活中处处是素材,可是为什么等到写作任务来临,孩子们还是只能临时抱佛脚呢。金威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问题的源头是孩子的观察力没有培养起来。

要培养观察力,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就像庄子的《庖丁解牛》和欧阳修的《卖油翁》里写得那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娴熟的技艺背后都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观察力就藏在平时的锻炼里,日常聊天就是很好的手段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时候聊天?

对于需要上班的家长来说,每天下班回家后的时间就可以利用起来。可以和孩子聊聊看过的故事,或者是当天经历的事情。一步步用问题来引导孩子回忆,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去观察细节。

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谁说了什么话?说话时的表情神态是什么样的?

他为什么会这样生气?

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尤其最后一个问题,其实考验的是孩子的高阶思维。就和做阅读理解一样,前面都是梳理文章的字面内容,后面是发表读者自己的观点。”

金威还提到,这样的聊天看似简单,其实很容易暴露出孩子在观察和表达方面的问题。

第一,年纪小的孩子就特别容易跳过事情的中间过程,只讲开头和结尾。这也正提醒家长要引导孩子把事情说完整。中间发生了什么事?谁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动作?一系列的细节就能将整件事串联起来。

第二,孩子很容易在聊天的时候使用很口语化的表达。但是,实际落笔写成的作文都要求是书面语表达,如果这个不时候不注意纠正孩子的表达习惯,那么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要再次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在孩子说的时候,如果用了一些方言词汇,家长就可以提醒他,“你可以换个其他的词语和我说一说吗?”

第三,不要被孩子的滔滔不绝迷惑,能说的孩子不一定表达得很好。这其实是个常见的误区,人们常常会认为,一个孩子能够口若悬河地跟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定是个表达能力很强的孩子。但正确的判断方法应该是看他内容有没有逻辑,还是只是在啰嗦。

除了聊天,金威还提出一种“口头作文”的形式,通过“先口述再落笔”的形式,来练习观察力,进而练习遣词造句。

金威就常常给自己的女儿做口头作文的练习,以美食为主题的时候,她会启发女儿充分调动自己的五感,从“看、听、闻、尝、触”入手。让她多观察,碰一碰、摇一摇、尝一尝;也会提醒她思考“写这一篇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次的口头作文,Serena选择了正广和汽水。

今天妈妈给我一瓶正广和汽水,这可是妈妈小时候最爱喝的饮品呢!我拿过来看了看,发现它是橙色的,而且还橙得那么自然,好像真的是橙子榨成的呢!

我摇了摇瓶子,只见大大小小、滚圆滚圆的泡儿在瓶中漫天飞舞,有些还拍打着玻璃,好像在说:“快打开瓶子吧!”我有些禁不住它们的诱惑,赶紧拿起开瓶器,使劲把盖子撬了开来。“扑”的一声,一股气从瓶中喷了出来,仔细一闻,还有些又香又甜的味道钻入了我的鼻尖。

快尝尝吧!我“咕嘟”喝了一大口,把汁水在口中留了一会儿,感到泡泡在舌尖上跳起了华尔兹,舌头麻麻的,不过怪舒服的呢!我好想把它喝下去,赶紧拿起瓶子,又喝了好几口,但喝得太快,这时泡泡冒到我的喉咙里,“嗝”,我打了一个嗝,我捂着鼻子,想:嗝是从我的喉咙里冒出来的,为什么我的鼻子感到那么难受呢?小朋友,你知道吗?

金威说,这种日常练习的片段可以是任何信手拈来的话题。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也好,描述一样物品也好,都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有顺序、抓特点地表达出来,还可以用一些比喻去描述

“观察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观察力的提高能增加丰富的细节。”

有效阅读,让阅读真正锻炼理解能力

一说到写作,阅读也是毋庸置疑的知识储备方法之一,其重要性也无需赘述。但是金老师提出了一个注意点,要保证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

什么是有效阅读?

金威解释道,有效阅读是指在理解基础上的阅读。有些孩子读书很快,但是问到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具体的某个情景,孩子就语焉不详,说不清人物的名称、地点以及事情的具体过程。可见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

有效的阅读后,孩子应该真正理解故事情节,清楚人物的性格,以及为什么会产生故事中的冲突。除了可以表述大部分书中的细节问题,也基本可以回答很多类似“为什么”的问题。

金威还引用了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学习理论

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 incomprehensible ) 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而理解性输入对于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要保证有效阅读,可以从选书和阅读两方面着手。

选书方面,金威的建议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和起点,逐渐过渡到名著小说等经典作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她列出了一份孩子每个阶段的阅读重点:

0-2岁:简单字词的练习 (父母每天对孩子的口语教学)

2-3岁:认知方面及简单情节的读本(借着书本朗读,玩或只读)

3-6岁:文学、数学、科学的读本

6-10岁:已经大量识字,是“学习去阅读”的阶段

10-18岁:开始享受“从阅读中学习”

实际着手阅读时,时间比较充裕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还可以故意设置些小难题挑战一下孩子,看看她们是否真正理解,也可以反转,让孩子对你挑战。

在平等互动的过程中,孩子慢慢知道,看书时需要留意哪些基本信息,原来不会的,在讨论中就学会了。

时间不太充裕的家长,至少保证和孩子读一个故事,提问从简到难

1. 我们来看下一页会发生什么呢?让孩子先猜一猜,做预测。

2. 如果你是故事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想,怎么做呢?

3. 你喜欢故事的结尾吗?如果是你,你会想要一个不同的结尾吗?

适合家长朗读给孩子听的图书推荐

此外,金威还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最好要能保留朗读的习惯。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有默读要求,慢慢地,孩子会变得不喜欢开口朗读,表达也没有以前顺畅了,在众人面前表达也不那么从容自然了。”

当然,随着年龄增长,以及文本的增加,让孩子做到每一篇都朗读也是不现实的。

但是金威仍然建议,可以保留晨间朗读的习惯,从一些儿童诗开始,每天坚持至少一篇。在群文阅读时,可以默读,遇到生字词也可以“连滚带爬”地读。

为什么如此强调朗读呢?金威说,朗读的能带来三种良好的效果。

一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理解力记忆力

二是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声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培养对语言美的感悟力,增强语感

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金威推荐的适宜朗读的图书

“每次不需要多,但每天坚持不易,就像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的道理一样,从幼儿园大班慢慢开始到小学五年级,想想在孩子的头脑宝库中存了多少好东西了?它们会伴随孩子一生。”金威的感叹不是一厢情愿,而是真正看到了孩子们通过朗读后得到的提高。

“当这样的习惯养成后,到初中后,孩子不管在选择书籍还是生活的其他方面,起码都有一个对美的判断,所以帮助孩子选择好的朗读材料,鼓励他们朗读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金威谈孩子的写作问题也是一样。亲子互动持之以恒是她在分享过程中常常提到的两个关键字。

孩子的进步不仅需要他个人的努力,家长的榜样作用,引导培养,甚至家庭中乐于阅读和分享的氛围都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裨益。但是,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往往又让时间成了很多家长的短板。

不过,金威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采用最全面的方法。

如果家长的时间没有那么多,可以挑一种可以长期坚持的方法,能坚持下来的就是有效的。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是带动孩子慢慢喜欢阅读,愿意接受写作的必经之路。”

阅读3500+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