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个月大的双胞胎姐姐小天(化名)被诊断患上捂热综合症,爸妈无奈只能放弃治疗。
家人查看发现,小天躺在被子里,大汗淋漓,皮肤偏灰色。察觉不对劲,家人赶紧把她送到益阳当地医院。在送医途中,小天出现了抽搐的状况,医生测体温后发现有41℃。
在当地医院,医生进行了紧急处理,发现孩子多器官功能损伤,当日晚上8点多,孩子被送至湖南省儿童医院。
▲湖南省儿童医院,得了捂热综合症的小飞仍在救治中。
“根据孩子的状况,考虑是捂热综合症。”该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医师杨梅雨说,当时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与家长的询问中,家长称当时小天睡在大人中间,三人盖着一床大被子,孩子头并没有埋在被子里,大人没注意到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影响。15日凌晨1点,经过24小时的治疗,家长考虑再三后,最终决定放弃治疗。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与小天类似,三个月大的小飞也被诊断为捂热综合症。“怕他冷穿了厚棉衣,盖了两层被子。”
凌晨1点左右,孩子开始哭闹。3点多发烧,呼吸急促。凌晨4点左右,家人把孩子送到当地医院,医生测体温38.6℃。邓女士一家把孩子送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经过救治,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医生表示,可能会有严重脑损伤。
类似的新闻每年都在发生。
婴儿捂热综合征一旦发生,病死率很高,国内报道病死率高达近20%(18.33%)!也就是说5个宝宝中就有1个可能因此而不幸殒命!
父母们因为害怕宝宝着凉,往往会给他们覆盖或包裹厚重的衣物,但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差、体表汗腺功能不成熟又没有能力挣脱。新生儿怕冷,穿得越多越好,其实是误区。对新生儿来说,盲目保暖、捂得太多,甚至会危及生命。即使幸存下来,也可能有严重的后遗症,既往研究显示,幸存的患儿中有15%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医生表示,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后,如今生活条件不错,有很多取暖的措施。不建议让小孩与大人同睡,同盖一床被子,不要睡在大人中间,这样不利于孩子散热。
切记不要让被子蒙住孩子的头,本身散热不良,又缺氧会引起孩子惊厥。
宝宝穿衣误区
误区一:给宝宝穿的、盖的越多越好
宝宝睡觉时不给脱去棉衣、棉裤,还加盖过多的棉被,甚至还将被盖过头。外出时里三层,外三层,头戴帽子,再加围巾。
科普:
衣服或被子将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导致宝宝身体周围环境温度过高,过暖,最后会造成宝宝体温上升、高热、抽搐、脱水昏迷等。
建议:
1、冷天给宝宝穿衣要适度,应选择轻柔、透气性好、保暖的衣服,更要让宝宝有活动的余地,切忌剥夺宝宝自己推开衣服的反抗能力。
2、宝宝正确的穿衣标准:孩子穿衣件数和大人一致或者比大人少一件。
3、在寒冷的天气,也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物品。
误区二:发烧要捂出汗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多多。有的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有的说,穿得厚点是为了捂出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烧了。
科普:
对宝宝来说,发烧捂出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
建议:
1、其实宝宝发高热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手脚冰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宝宝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宝宝充分散热,而手脚要保暖。
2、很多人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其实宝宝发烧了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建议麻麻们可以尝试用温水拭浴来退热。
误区三:婴儿与大人同睡
很多妈妈喜欢搂着宝宝一起睡,方便照顾,有时候干脆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
科普:
1、宝宝含着乳头睡觉,乳房很容易堵住婴儿的口鼻, 影响呼吸。
2、母婴同床睡眠夜间同呼吸,共吸氧,成人肺活量要比宝宝大很多,大量的氧气被大人夺去,相反,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却被宝宝回收了,宝宝可能整夜处于供氧不足、二氧化碳弥留的小环境里,使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对发育极为不利。
建议:
1、要保持宝宝口鼻等呼吸系统通畅,切忌让婴儿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也不要让婴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
2、麻麻可以经常观察宝宝的表情、脸色等,摸摸孩子手心、脚心是否出汗、脑门是否发烫,如果有汗证明宝宝保暖过热,需要降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