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DG君写在前面:

霍金有次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人世间有什么最令其最感动,他回答,是遥远的相似性。这位物理学泰斗如此感性的描述,放在友谊当中也尤为合适。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亲人,却可以选择与谁做朋友。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人,能在电光火石间猝然相遇,是种莫大的幸运。比这更幸运的是,能携手同行的人,必然有着某种灵魂的契合。

这是一种神圣的关系。因为共同相信的东西,足以战胜时间和距离的遥远,于是大家都不曾孤独。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星光,已经穿越了几百几千万年,却并不妨碍我们欣赏它。

在本期文章里,将为大家介绍历史上三段伟大的友谊,也许看完后会更明白,能称之为同行人的伙伴意味着什么,又需要哪些特质?

作者:丹尼尔

来源:丹尼尔先生(MRDANIEL777)

书信往来25年他们只见过2次面

1862年,传奇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在《大西洋月刊》上读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名叫托马斯·温特沃斯·希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的编辑,写给年轻作家们的公开信。

在这封信中,他从编辑的角度出发,给那些苦苦挣扎的年轻作家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这让狄金森非常感兴趣,她很欣赏希金森的文风和为人,同时很想让希金森来评估一下她诗歌的文学价值。

作为一位传奇女诗人,狄金森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虽然从少女时代就坚持写作,一生留下1700多首诗,但她鲜少出现在社交场合,一生只出过一次远门,在当时的文坛也查无此人。

但当1862年4月,艾米莉·狄金森首次给一个陌生人写信时,或许她也未曾料到,会发起一段持续将近25年的书信往来,在此过程中,他们只见过2次面。或许正如希金森后来在回信中所表达的一样:亲爱的朋友,书信交流总是让我觉得自己好像陷入不朽,因为没有了肉体只有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持续通信8年后,才第一次见面的两人来说,漫长岁月里一封接一封的书信,谈论文学,评鉴作品,讨论生死,信仰,人生意义,唯独无关情爱和私人生活,也无所谓见面不见面,让她们持续进行长久沟通与交流的动力,就是彼此灵魂的契合,理解与欣赏。

写信时狄金森31岁,从小接受正统宗教教育长大,内心敏感,心思聪慧,说话幽默,思路开阔,但因为极少外出,一生也只旅行过一次,所以几乎过着单调而平静的生活。

狄金森一生未嫁,唯有的几段爱情也始于朦胧的情愫,终止于萌芽而已。和很多人终其一生寻求热闹和繁华不同,狄金森从少女时代开始,就彷佛看透了人生,她认为世界过于喧闹,很多人致力于无意义的社交,却忽略了真正有思考的生活。

所以,她尽可能远离外部世界,而不断的退守在自己内心的灵魂天地,靠着读书,写诗,祷告,手工和做美食,过着平静的乡村生活。

和狄金森足不出户的生活相比,希金森的人生履历和经历显然丰富很多。

希金森,于1823年出生于剑桥一个举世闻名的家庭。他上过哈佛大学,毕业于哈佛神学院。并在内战期间担任首个获释的非洲裔美国士兵联盟团团长,同时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尽管希金森本身是一个经历过战争洗礼,活得现实而丰富的人,但似乎狄金森书呆子和修女一样的生活方式,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在首次收到她的四首诗后,他就觉得这位女诗人的作品很古怪。不能说不好,但确实和现在流行的好诗都不一样。

所以,在给狄金森的回信中,他表示虽然她的诗生动活泼,但缺乏形式,她敦促狄金森可以读一读惠特曼的诗。

但有意思的是,虽然狄金森想让希金森做自己的诗歌导师和评鉴师,但她从未采纳希金森提出的修改意见,从未改过诗歌中的一个词来取悦他。反而越写越忽略形式,只追求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性。

而希金森在阅读更多的诗歌之后,也越来越意识到,虽然狄金森的诗歌很难获得当时读者的认可,但这些诗歌都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具有时代超前性。诚如他所说的:这些神秘和非凡的信件,有时令人困惑,有时令人讨厌,但同样都令人陶醉。

在战争期间,两人也尽可能的保持书信往来。后来狄金森也在信件中表示过感激,因为希金森认真回了她的第一封信,在战场受伤时依然给她写信,甚至在他觉得可能会失去生命时仍然写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70年8月16日,在两人通信长达8年之后,狄金森和希金森第一次见面。

希金森在《大西洋月刊》中描述过这次见面,当他在大厅中等待的时候,脚步声传来,狄金森彷佛一个小孩子一样安静的走过来,将两朵百合花放在他手里,并轻柔的说:这是我的介绍。然后她又解释了两句:请原谅我的紧张和害怕,我从没见过陌生人。

但当交谈开始时,狄金森整个人开始变得松弛。她讲述很多事情,谈论很多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比如她觉得大多数人对生活没有任何想法,很多人一辈子就这样生活着。然后她抱怨值得看的书很少,非常的少,并表示没有火可以使自己温暖,只有诗歌可以做到。

而她的生活也没有感到任何沉闷和无聊,她解释说:我在生活中发现了狂喜,使得单纯的生活就足以让我快乐。

但事后希金森也认为:社会生活是肤浅又浪费时间的,但是狄金森已经找到了保存创造力所需要的能量。

描绘两人相聚的油画

在给狄金森的信中,他写道:亲爱的朋友,有时候我会拿出你的书信和经文,我能从它们那里获得奇特的力量。我渴望见到你,希望自己有能力引导你并提供帮助,但直到见到你,才知道自己笼罩在薄雾中,我无法真正到达你那里,只能在罕见的光芒中欢喜。

狄金森生前没有出版任何作品,去世后,希金森为出版她的诗集积极奔走。可以说,如果没有希金森,狄金森的作品很难获得如此多的曝光率,并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在狄金森去世前,希金森是她的故友和知己,追随者和支持者,在狄金森去世后,希金森就是她的经纪人。

1891年,希金森在《大西洋月刊》上写了一篇长篇文章,他表示:在第一次读到那四首诗时,这位与众不同的,崭新而原始的诗歌天才,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文学世界中,为这种如此显著,而又难以捉摸的作品,应该有什么样的位置?百年过去后,答案变得越来越清晰:狄金森与惠特曼并列为英语文学经典的中心,确立了她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伟大文豪并列,并受到世界敬仰的文学地位。

希金森与狄金森既是惺惺相惜的知己,也是互相成就的朋友,尽管他们数十年只是书信往来,但显然彼此的感情早已穿透了时间,让其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却不计回报,这正是弥足珍贵的友谊典范。

知己像一杯酒,穿越时间,历久弥新

鲁迅和郁达夫划时代的友谊,一直被称为是文坛佳话。

他们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一个是「颓废作家」;一个开启了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潮流,一个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开端,说他们是中国当代的杜甫和李白,也是十分贴切的。

鲁迅在日记里将郁达夫称之为:知人,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知己。这词,他只用来形容过瞿秋白。而郁达夫说:至于我个人与鲁迅的交谊,一则因系同乡,二则因所处的时代,所看的书,和所交的友人,都是同一类的缘故,始终没有和他发生过冲突。

很多人觉得,没有起过冲突就是至交好友么?其实纵观鲁迅先生的一生,由于童年家道中落,看惯人情冷暖,他既熟谙人性,也很难轻易相信别人。过往亲朋亦很容易翻脸,朋友反目成仇的也很多,所以这在他的交友履历中,非常的凤毛麟角。

在鲁迅病逝后,郁达夫曾对文学青年郑子瑜等说:人们认为我和鲁迅思想不同,性格迥异,却不知道我和鲁迅是交谊至深,感情至洽,很能合得来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和郁达夫小酌:丰子恺作

他们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但很多人生境遇又颇为相似,比如童年同样经历过家道中落,苦寒交迫之苦,比如同样经历过至亲早逝,同样留学日本,经受过苦闷漂泊和孤独,同样是弃医从文,以文救国...

而后来共同在创造社工作的经历,以及上海期间彼此的扶持,让这份友谊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在回忆鲁迅的文章里,郁达夫通过很多细节呈现鲁迅的正直,果敢,幽默。

谈及鲁迅的品行,郁达夫表示:鲁迅对于后进的提拔,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语丝》发刊以后,有些新人的稿子,差不多都是鲁迅推荐的。在郁达夫的笔下,鲁迅是冷静清醒的,自嘲说每天如同唱戏一般,总得到处去扮一扮,上讲台的时候就去扮教授,上教育部就得扮官。

在谈及共同创办《奔流》时,郁达夫表示,当时创造社有一群幼稚病的同志,他们和太阳社联合起来攻击鲁迅,而郁达夫觉得他们的行动是越轨的。所以就和鲁迅一同计划出了《奔流》杂志,并不是为了和这群幼稚对抗,而是为了介绍一些真正的革命文艺作品,稍稍纠正一下那些幼稚青年。

虽然郁达夫说的很轻松,但是在所有人都攻击鲁迅时,他的那份理解和支持,显得弥足珍贵。鲁迅脾气耿直,容易得罪人,郁达夫就总是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为他在林语堂中间调解。各个编辑社要稿子时,也是郁达夫充当编辑,在两者之间跑腿沟通。郁达夫生性浪漫,有时难免看不透时局,鲁迅慧眼辛辣,总是时时提醒他注意某个小人。

郁达夫总是记不住人名和长相,相反,鲁迅却记忆力格外的好,凡是见过一次的人,或者文字上有过纠葛的人,都记得非常详细。郁达夫是谦谦公子,温润如玉,鲁迅却铮铮硬骨,尖锐如铁石。

也因为如此,鲁迅给人的印象几乎是一直在吵架。郁达夫就劝他不要上当,很多莫名其妙来攻击他,无理取闹来骂他的人,都是为了利用他成名。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文坛登龙术,屡试屡验的法门。

但鲁迅却毫不在意,他告诉郁达夫:他们的目的,我当然明了。但我的反攻,却有两种意思。第一,正是可以因此成全了他们;第二,也是因为他们,而真理愈得阐明。他们的成名,是烟火似的一时现象,但真理却是永久的。

在阅读郁达夫回忆鲁迅的文章中,你能时时感受到他对这位挚友的敬佩与心疼。人人攻击他,诋毁他,甚至他曾经提拔的一些年轻人,也为了在文坛扬名,转而将矛头对准他,强硬的鲁迅坦然应对,但郁达夫理解他内心的苦痛与无奈。

而鲁迅呢,在郁达夫遭遇误解和攻击时,总是会站出来维护他,无论是《扣丝杂感》还是《夜记》,都能看出他对郁达夫对关怀,很多文学理论家甚至认为,由于鲁迅和弟弟周作人交恶,郁达夫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弟弟的角色,尤其是两人在上海时,郁达夫和妻子王映霞几乎是鲁迅家的常客。

他们谈论文学,也一同去北平的小羊肉铺喝白干,到上海后又一同喝黄酒,五加皮,白玫瑰,啤酒,白兰地。郁达夫在日记中说:午后打了四圈牌,想睡睡不着,就找鲁迅聊天,他送我一瓶绍酒,金黄色,有八九年光景。改天找一个好日子,弄几盘好菜来喝。

后来在《鲁迅的伟大》一文中,他再次高度评价说: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被郁达夫骂过的文人不少,只有鲁迅一直被他极度推崇,可反观被鲁迅骂过的文人又何其多,唯有郁达夫幸免。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鲁迅和郁达夫的友情,更像是一坛被岁月酿熟的酒,淡极始觉甜,经久方闻香。

自古文人相轻,鲁迅和郁达夫不仅观点不合,且性格迥异,理应不相往来甚至大打出手才是常理,然而两人文品与人品同样高洁,都能站在正义的立场,大概这就是他们能互为一生知己的原因吧。

不要被打倒,因为还有忠诚的友谊和支持

作为二十世纪成就最卓越斐然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私底下也是很好的朋友。

虽然两人的研究领域完全不同,但从他们对彼此的支持中,我们能够看到两个天才人物的惺惺相惜。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1903年,居里夫人凭借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在放射性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更是成为了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性。1906年4月19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皮埃尔在穿越巴黎街道时滑倒,由于正好摔在一辆马车下而因此丧生。

皮埃尔·居里去世时,他的父亲已经79岁高龄了,两个女儿最小的才一岁半,居里夫人不放心老人和他长子同住,而承担了替丈夫赡养父亲的责任,并尽心竭力的抚养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

1910年,她在一位年轻的物理学教授那里找到了慰藉,这位叫做保罗·兰根的年轻学者,他和妻子分居多年但没有办理离婚手续,所以法律上他依然是已婚状态(并不赞同和支持这种行为,文章仅为陈述事实)。和居里夫人相恋后,兰根的妻子雇了一个人窃取了他们之间的情书,并将这些情书公布给当时的新闻界。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丑闻永远比科学有趣。以至于大量暴民涌入居里夫人位于巴黎的家中,给她和女儿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丑闻发生后不久,居里夫人因为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再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并成为当时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这个殊荣的人,可是瑞典科学院试图劝她,不要去斯德哥尔摩领取此奖,以及出席当年的颁奖活动。

在处境非常恶劣的时候,爱因斯坦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力挺居里夫人。可以说,爱因斯坦用自己的举动证明了真正的朋友,始终保持着忠诚、勇气,以及无畏的支持。

在那封著名的信里,爱因斯坦写道:“尊敬的居里夫人,不要嘲笑我写这封信的举动不够明智,我对公众现在对待你的方式感到非常愤怒,以至于我必须发泄这种感觉。我坚信你会持续鄙视他们的诸多做法,无论他们过分的贬低你还是企图满足其他低级趣味,但我不得不告诉你,我非常欣赏你的才智,你的能力和诚实,我感到很荣幸能与你相识。现在,像以前一样,我很荣幸与你同在,我们都都会感到高兴,因为我们当中有你这样的人物。“

”如果卵石一直砸向你,不要留意那些仇恨者,只需要将它扔给制造它的人就好。别让任何人把你打倒,胆小的人通常攻击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沮丧的见证了。“

爱因斯坦认为居里是一个「谦虚诚实的人」,具有「闪闪发光的智慧」。他对新闻界的无耻和残忍感到愤怒,他认为小报剥夺了居里夫人的全部勋章,并将私人生活带入公共科学领域,蓄意破坏了居里的科学声誉。

毫无疑问,这封来自好友的信给居里带来了巨大的安慰,在回复诺奖委员会拒绝她出席颁奖典礼的信中,她无畏的表示:

”该奖项是由于发现钋和镭而获得的,我相信我的科学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我不能接受对科学工作价值的肯定,应该受到有关私人生活的诽谤和诽谤的影响。“

居里夫人最终出席了颁奖典礼,并和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名人们齐聚一堂。

这是公众所熟知的两人友情的见证,而2014年12月,爱因斯坦的大量个人论文,信件,日记和明信片被曝光后,在大约5000份文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他给好友居里夫人的信,也是这些信让公众对她们的友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1935年参加纽约的一次纪念活动上,爱因斯坦甚至评价说:我欣赏她日益增长的人格魅力,她的力量,她的意志力,她客观而准确的判断力,所有这些特质都极少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迎来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曾经认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对于居里夫人来说,他就是那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对于居里夫人而言,他忠诚的友谊和支持,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罗曼 • 罗兰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通过这些名人友谊,我们或许意识到,无论友谊以何种方式诞生,何种态势存在,所有好朋友们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都是:成为彼此支持的源泉。

而完美的友谊中应该包含一些内在因素,比如理解,同理心诚实和最重要的忠诚。唯有遇到真正的朋友,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才会缔造真正诚实而有意义的交流,真正令人信任的关系。与好朋友共度的时光,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样的友谊也是千金难换。如果能够拥有相同心灵气质的同行人,那彼此的友谊就更完美了。因为人的世界观一旦定型,就很难去改变,在茫茫人海无数个可能中,去追寻那遥远的相似性,从而紧握双手,相识相知,志同道合,共赴艰难山海,去成就一番伟业,这样的情形不由得令人感动。

如果你的生命中还暂时没遇到具备这些品质的朋友,那么,请先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吧。

END

你还不能错过: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