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印象

有价值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指南

——2021年1月7日在博望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区长 马 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博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抓“六稳”“六保”工作不放松,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提出的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疫情”和历史罕见之“大汛情”等多重挑战,努力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担当担责、知重负重,全区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全面回暖、回归常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向好向上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财政收入14.2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合理区间。特别是全省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暨第五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博望成功举办,让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再添亮色,让全区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为新时代博望高质量一体化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两场战役”取得重大成果。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时间建立强有力的防控指挥体系,全面落实“三防、四到位”等疫情防控措施,实现了“零确诊、零疑似、零感染”,并在全市率先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战果持续巩固。面对历史罕见特大洪水,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要指示精神,23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固守堤防35.6公里、处置工情121起、转移安置群众1148人,构筑起抗洪救灾的钢铁长城。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巡堤查险六步法”,得到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总结推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完成水毁修复项目4个,农作物补种改种率达95%,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全面恢复。

——新型功能区推进有序有力。积极争取市级层面出台专门支持政策,组建高规格专班,完善体制机制,安徽博望中安振兴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江宁、博望两地指挥部初步实现合署办公,各方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机制加快建立。功能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建设规划加紧编制。扬镇宁马高铁博望设站已通过预可研评审,沪武高速出入口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完成立项;S446工程加快推进,省界限宽限高架全面拆除。与江宁区供水管网顺利对接,实现“共饮一江水”。与南京百家湖小学合作共建的博望分校正式投入使用,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建立战略合作,生态、司法等一批社会治理共保联治项目加紧推进,新型功能区驶入实质性发展“快车道”。

——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7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4.9亿元,9个市级重点调度项目完成投资29.5亿元,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30%、115%。5G数字中心产业集聚基地、艾瑞森纳米等离子涂层设备等29个项目开工建设,向上科技刃具小镇、宁博创造产业园等42个项目加快推进,乔崴进精密数控机床、奥特佳电动压缩机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160亿元,韵达智慧物流园、腾亚精密制造基地等一批投资超20亿元项目相继落地。持续推进“四送一服”,新增减税降费1.6亿元,兑现扶持资金超8000万元。加快“标准地”改革,按标准地模式供地近百亩。完成土地征收4435亩,土地供应2064亩,处置低效用地504.7亩。

——产业转型升级攻坚突破。大力开展“产业升级突破年”活动,1114户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现全覆盖,规上企业亩均税收提升10.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完成兼并重组8家。新培育科技“小巨人”15家,东海机床成为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批市级以上研发机构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4件。中亚机床“众意及图”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成功举办第五届职业技能竞赛,新增高技能人才320名。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2.1个百分点,打造“夜间经济”集聚点5处,创建“安徽老字号”品牌1个。高端数控机床战新基地实现税收增长48%。博望高新区成为全省“飞地经济”8个试点开发区之一。

——生态环境治理巩固加强。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好“三大保卫战”,强力推进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2+6+N”问题实现“清零”。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和十年禁渔持久战,加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1565名渔民实现退捕转产。对10座非煤矿山实行“一矿一策”生态修复。完成博望、丹阳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监管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500亩、退化林修复1000亩、森林抚育4000亩。

——城乡协调建设精准发力。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博望镇、丹阳镇控规修编。实施86个城乡“四合一”项目,海河路、鸭绿江路等14条道路加速成网;检察院业务用房、人武部营房等62个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新城安置房四期、荣博佳苑二期A组团等818套安置房交付使用。新增1座生态湿地公园、9处街头游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常态长效管理,稳步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城区货车限行、电动车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物业规范。重拳打击违法建设,拆除整治违建2.5万平方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纵深推进“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家,建成5000亩高标准农田,完成45条150公里农村道路绿化美化,全域自然村实现“五清一改”全覆盖,百峰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童王、夏村、卫村获评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消除。

——民生福祉提升持续增进。33项省民生工程全面完成,8件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7件,剩余1件列入新型功能区建设项目提标实施。30户困难家庭全部脱困。新增城镇就业3051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整合并轨。三镇敬老院全面完成改制改造。建成丹阳中心学校,新市初中基本完工,与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完成首批招生。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加快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横山景区功能进一步完善。新增城市公交线路3条。深入开展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专项治理。扫黑除恶“六清行动”圆满收官,群众安全感达98.5%,信访事项群众满意率达97.3%。纵深推进“1+10+N”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武装、人防、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取得新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残疾人康复与救助、统计、物价、消防、侨务台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气象、邮政、通讯(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工作实现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商联、科协、关心下一代、老年教育、慈善等工作再创新佳绩。

——政府自身建设科学高效。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加强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学习,圆满完成“七五”普法工作,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率先在全市实现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区级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1204户企业办理设立登记全程电子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全力抓好省委巡视和政治监督谈话反馈问题整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83件、政协提案118件,办复率100%。强化审计监督,实现闭环管控。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五年来,我们坚定信心,务实创新,主动作为,攻克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难事急事,干成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办妥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这五年,是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的五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获批国家级博望出口机床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剪折机床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安徽省质量强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增至19家。市场经营主体总数净增近万户,达到17500余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占全市近四分之一。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5件,较五年前增长9倍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5%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幅近20%。博望高新区成功去“筹”,跻身省级开发区行列,成为全省首批创新型智慧园区。高端数控机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基地成为全省特色鲜明、创新活跃的战新产业集聚示范区。博望镇进入“全国千强镇”500强。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实现美丽蝶变的五年。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城市框架全面拉开,S442改建工程主体完工,S446启动实施;新建主次干道和农村道路320公里,“五横七纵”市政路网初步形成。S445、溧当路、澄湖路全线68公里面貌焕然一新,博望大道等城区道路整治提升成效显著,建成博望河、高潮河、小溪港3条生态廊道,污水处理厂、客运站、公交场站等一批惠民便企的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城区功能逐步完善。改造25个棚户区和5个老旧小区,惠及3387户居民。博望至石湫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运营,37个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100%。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4家,粮食产量实现8连丰。实施28公里堤防达标工程,建成博望大坝二站、野风港二站,整治易涝点9处,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五清一改”,攻坚“三大革命”,全域468个自然村环境大为改观。建成16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这五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的五年。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扎实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整改各类环境问题500余个,整治“散乱污”企业超百家。大气PM2.5平均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持续上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治污、治岸、治渔,5.1万亩石臼湖围网全面拆除,419艘渔民住家船和1504艘生产及辅助船全面拆解,720户渔民退捕转产,石臼湖实施常年禁渔。整合各类资金2.26亿元,加强石臼湖生态湿地保护,北岸修复工程一期发挥效益、二期项目有序推进;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36座,铺设污水管网706公里,省控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依法关闭露天开采非煤矿山7座。持续推进林业增绿增效,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这五年,是融入长三角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始终坚持开放联动,以全面对接长三角、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累计引进南京、上海等长三角区域重点项目176个,总投资达529亿元。与上海交大、合工大、南京工程学院等大院大所建立战略合作,达成产学研合作成果115个。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区域深度合作列入国家规划纲要,博望江宁两区组建新型功能区建设指挥部,“六个一体化”合作机制达成全面共识。7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建设方兴未艾,沪武高速出入口互通立交及连接线、水务一体化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博望与长三角城市进入“同城时代”,跑出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度。

这五年,是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坚持把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由78%提高到8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160元,年均增长9%。建成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3186套。累计新增就业15670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马鞍山二中博望分校成立,圆了博望学子本地就读优质高中的多年夙愿。率先在全市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博望分院进入二级综合医院行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丹阳镇成功获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镇。新市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和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长三角城市·博望山地自行车越野邀请赛成功跻身国家B级赛事。孟苏平里约奥运会勇夺桂冠。“平安博望”取得积极成效,交通安全村和“两站两员”建设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工作保持全市第一方阵,和谐共享局面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十三五”成就来之不易,特别是过去一年统筹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届人士,向驻区单位干部职工、驻军指战员、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在博投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问题:经济体量不够大,产业层次不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动能转换步伐不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受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增多,稳增长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能力与群众需要还有不少差距,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城市能级亟待提升;政府债务负担依然较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创新担当意识还不够强,干事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宏伟蓝图的关键五年,也是博望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攻关五年。随着全国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的集中释放,我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加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博望正迎来新一轮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时提出的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勇开顶风船,迎战滔天浪,奋力绘就博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根据《中共博望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博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综合考虑,“十四五”主要目标是:“两个翻番,三个前列”,即GDP和财政收入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于全市前列、全省前列、长三角前列。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主要是:力争GDP突破1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两番。

重点实施“一突破、四提升”行动:

(一)实施一体化突破行动,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接沪融宁链合,以战略思维、国际视野、一流标准,加快新型功能区建设。突出规划机制对接,高质量编制“1+3+N”规划体系,与江宁区规划同图、计划同步,建立健全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税收分成机制。加速S442、S446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S442东延、沪武高速出入口互通立交及连接线、扬镇宁马高铁在博望区设站等重大项目,谋划连通南京和马鞍山主城区的轻轨地铁,构建“三横三纵”主干路网和快速交通体系,真正实现高铁、高速、国省道等与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一体发展。积极打造协同发展平台,全方位融入上海、南京、合肥科创圈,加快推动与上海交大、合工大、南航、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科创研发小试、中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熟化产业化基地,建立健全创新生态体系。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注重与沪苏浙特别是江宁区产业配套承接、错位啮合,着力培育新产业、新经济、新动能。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探索与长三角在社会保险、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协作联动,推进省际跨界医联体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医院、养老等公共服务机构在博望设立分校、分部。力争“十四五”末,新型功能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超过5%,再造一个新博望!

(二)实施生态环保提升行动,打造都市圈城市宜居宜业生态高地。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高质量实施“水清岸绿产业优”新一轮提升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和“石臼湖常年禁渔”要求,推进“五气共治”“五水共治”“五废共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向农村延伸,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5%,地表水Ⅲ类水体以上比例达100%。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严格落实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森林覆盖率达20%。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对标“杭嘉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环境指数与产业指标同步提升、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单位GDP能耗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以内。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优良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天蓝山青水秀、宜居宜业宜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博望魅力不断彰显。

(三)实施产业转型提升行动,打造马鞍山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推进智造强区建设,加快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发挥战新基地引领作用,推动机床、刃模具、铸锻造等特色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新培育4家智能工厂、40个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实施产业重塑行动,推深做实亩均效益评价,突出低效用地、违法用地、空闲地清理,推动低效企业出清,盘活土地2700亩以上。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打造“小而美、专而精、新而强”的新型智造业集聚区,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重视发展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上升。壮大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提升餐饮、住宿、商贸会展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开展“万名技工人才引育工程”“千名研发人才引育工程”,办好博望区技工学校,争创全市人才试验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科技研发、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的一条龙机制,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产业转移的首选承载地。

(四)实施城乡融合提升行动,打造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按照“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的总体思路,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高位推进品质城区、新型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系统观念,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中心城区10平方公里进行整体开发,统筹 “三生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持续强化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完成40条以上市政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完善水、电、气、污、通信等综合管网建设,改造老旧小区40个、棚户区38个,加快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全域土地整治行动,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完成补充耕地8000亩以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持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示范镇实现全覆盖。

(五)实施社会治理提升行动,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博望。做强基层网格,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社区现代化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增强民生服务多样化供给能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加快补齐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短板。深入推进健康博望,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全民普法和基层依法治理。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努力让博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马鞍山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二届十次、十一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高水平建设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以内。

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对接融入,全面加快新型功能区建设。

强化规划机制对接。聚焦国家规划纲要、新型功能区总体方案,统筹存量优化、空间重构和功能更新。加强与江宁区、省投资集团、中国中铁等常态化对接合作,与江宁区共同编制完成功能区协同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成立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推行“执委会+合资公司”管理模式,全面承接省市行政授权放权赋权,健全利益共享机制。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功能区“三横三纵”外联通道,推动S442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沪武高速出入口互通立交及连接线、S446改建工程,提速S442东延、宁黄高速出入口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功能区“五横六纵”网格化交通体系,完成丹马路、丹新河路改造提升,启动富民路、南环路等市政路网雨污管网改造。加速实施城市客厅、丹阳消防站、交警中队业务用房等项目建设,推动“两省一街警务室”提档升级为警务工作站。

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借力江宁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高校科研、人才资源等优势,探索实施“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应用”发展模式,推动上海交通大学数控机床研究院、未来创新研究院建设,启动开发宁博创智谷,打造高水平、示范性的合作共建园区。紧盯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标产业,加快项目签约落地步伐,有针对性地布局、引进、培育一批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深化与江宁区社会民生服务合作,积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围绕强化高品质公共配套建设供给,与南京竹山中学、东山小学开展合作办学,推动毗邻地区公交互通,开通博望-江宁公交班线,力争年内实现全域水务一体化,在教育、交通、供水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二)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动绿色转型。

聚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速推进7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逐步还原生态本色,打造城市生态客厅。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000亩、退化林修复500亩、森林抚育30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个。常态化开展长江流域禁渔退捕,坚决做到“六无四清”。巩固石臼湖生态湿地保护成果,加快推进野风港湿地修复等重点工程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绿意空间。

聚力突出问题整改。高质量完成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进一步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效机制,自觉查找和破解一批可预见的环境隐患。全面推广企业“环保管家”,完善监管网络,提升监管能力。推进污染防治体系、环境监管体系、责任追究体系全方位覆盖,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聚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五气共治”,全面落实“五控”措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确保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持续上升。持续推进“五水共治”,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湖“四乱”专项治理,强化饮用水源地常态化监管,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善园区污水管网“一张网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管理”体系,完成三镇园区雨污分流改造。持续推进“五废共治”,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土壤环境综合监管,确保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率持续上升。

(三)聚焦提质增效,全面增强发展动能。

大力推动创新升级。实施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推动高端数控机床战新基地扩容提档升级,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6%以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培育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生产线)5家,新建5G基站200座。实施产业重塑行动,强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全年处置低效企业30户,处置低效闲置用地1500亩以上。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0%。强化人才战略,积极承接南京等高校院所人才技术外溢辐射,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培育高技能人才320名、技能型人才2000名,多措并举引导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高校优秀毕业生扎根博望。

着力强化项目建设。持续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深化“四督四保”“三个走”等工作机制,实施重点项目94个,推动住方智能工厂二期、横望科创中心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三维精密模具、元久机械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韵达智慧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新基建实施力度,力争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用好国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紧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继续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坚持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并重,拓展产业招商路径、完善招商体制机制、构建专业化招商格局,瞄准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着力引进一批牵动性强、带动力大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新100条”,全面启动政务服务“好差评”,统筹推进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规范性建设,提升“四送一服”精准度,建立政策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机制。继续谋划推出一批政策含金量高、企业获得感强的专项扶持措施。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市创新载体平台、奖牌资质认定和项目资金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扩大新型政银担、税融通、无还本续贷等业务规模,推广订单、设备、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做到“拿地即开工”。鼓励小微企业上台阶、规上企业做专精,启动“小微企业园”建设,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推动餐饮、住宿、商贸等传统商业提档升级,稳定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

(四)加快完善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即法意识,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力向上争取城镇建设用地空间规模,开展未来空间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完善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修编。统筹近期与远期,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按照老城区优化完善功能、新城区提升承载能力的思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强丹阳、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市乡村、新老城区等一体发展。启动重要地块城市设计,积极塑造城市风貌。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基础配套。高标准实施63个城乡“四合一”项目,加快推进宁博一体化基础设施补短板EPC项目,启动青城山路等6条道路工程建设,改造提升14条15公里市政道路。加快荣博佳苑二期B组团、区档案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下大气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编制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力争完成土地征收3000亩、项目供地3000亩、补充耕地3000亩,为博望未来发展腾出空间。完成4个棚户区和6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新建一批生态停车场、街心游园、特色绿道,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更加注重精细管理。常态化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强化小区整治和物业管理,加强市容秩序整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持续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整治,让街巷更整洁、交通更顺畅、绿化更美观、夜景更靓丽。积极构建现代化城市管理大脑,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做强横望控股集团融资平台实体,提升城市运营管理能力。坚持创建为民、常态长效,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五)紧扣强村富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提高农业质效和竞争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培育绿色粮油、健康水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博望横山省级农业示范园建设,创建市级以上经营主体5家以上。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深化农业品牌化战略,新认证农业“三品一标”8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办好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积极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积极培育直播带货、云购物等新模式、新业态。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个、市级中心村1个,确保博望镇苏村、东湖村等省市美丽乡村中心村顺利通过验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0公里“四好农村路”。开工建设军民圩丹阳湖基地堤防段、花津闸、野风港闸重建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深化“五清一改”“四杂八乱”整治,开展美丽庭院创建,高质量完成改水改厕5000户,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

激活农村内生动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和“三变”改革成果,引导和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和农村宅基地,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2个。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劝耕贷”提质、放量、增效。开展乡贤回归工程,鼓励能人返乡创业,抓好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乡村企业家等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推进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六)顺应群众期盼,全面改善民生福祉。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高质量实施33项省民生工程。突出就业优先,抓实高校毕业生、退捕转产渔民、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以上。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扩大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大力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深化绿色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加大征迁安置保障力度,统筹建设各类保障房2854套。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优抚优待和残疾人事业等工作。扎实办好由区人大常委会票选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成新市初中,加快新博初中移址新建,完成荣博幼儿园扩建、碧桂园东苑幼儿园建设。积极支持马鞍山二中博望分校特色化办学,加快博望区技工学校建设。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深化紧密型区域医联体合作,加快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建设,提升基层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强化医护人员培养和紧缺型医学人才引进工作。推进当博线公交化改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区文化中心,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健全全民健身长效机制,办好各类体育赛事和群众文化活动。加快横山风景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夯实4A景区创建基础。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持续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大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力度,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依法依规加快处置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化解“难办证”问题。加强消防救援、气象、地质灾害等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人民防空、军民融合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做好民族宗教等工作。

(七)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治理效能。

忠诚担当抓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马鞍山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关心群众冷暖,回应群众关切,认真解决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服从区委领导,认真执行区委决定。

务实高效抓落实。强化“执行者是政府第一身份、执行力是政府第一能力”意识,健全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顾全大局、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完善分层级协调和大督查机制,在抓细落小上狠下功夫,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倡导抓落实“一线工作法”,多拿“图纸”进“工地”,多到一线解难题,把抓落实的闭环织得更牢。坚持包容审慎,鼓励担当作为,营造“弃盾舞双剑”的实干氛围。倡导“干”字当头、善作善成,拿出敢碰硬的真功夫,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

强化法治抓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政府工作的能力,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深入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整合执法队伍,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推动“两法衔接”全覆盖。启动“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政务公开广度与深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更加注重办理成果转化。加强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司法、公众、舆论等各方面监督。

从严治政抓落实。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精简会议文件,严格各类考核检查,让基层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紧盯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政府性投资工程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对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为政之要在于人民至上,成就梦想唯有干字当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苦干实干,为打造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博望样板而努力奋斗!

附件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附件2

名 词 解 释

“六稳”工作: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六保”任务: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三防、四到位”:疫情防控注重防输入、防输出、防扩散以及宣传发动到位、谋划部署到位、措施管控到位、政治保障到位。

“标准地”:符合园区产业准入标准,完成区域评估,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保标准、规划条件等各项指标要求,且地块周边道路、水、电、气等外部条件成熟,能实现地块出让后即可开工建设的工业用地。

“四旁四边四创”:即以农村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和道路河流两边、单位(居民小区)周边、城镇周边、景区周边为绿化重点,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

“六清行动”: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楚、黑财清底、行业清源。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国务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

“三个以案”: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

“六个一体化”:与江宁区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协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一体化合作。

“五气共治”“五水共治”“五废共治”: 燃煤烟气、有机废气、汽车尾气、餐饮油烟以及工地扬尘治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和医疗废物治理。

“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

“六无四清”:无一条捕捞渔船、无一副捕捞网具、无一个捕捞渔民、无一起捕捞生产、无一起非法偷捕行为、无一条刀鱼等野生江鲜在安徽上岸买卖,做到问题清、原因清、整改清、责任清。

“环保管家”:环保服务企业为政府、为企业、为园区提供合同式综合环保服务。

“四督四保”“三个走”: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路径走。

“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有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数字政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数据驱动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重塑,旨在提升政府行政办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区域协同等多领域的治理能力,形成“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劝耕贷”:“政、银、担”合作构建“资源联合开发、信贷集合加工、风险共同管理、责任比例分担”的农业信贷担保新模式,具有“低成本、少环节、成批量、可持续”特点。

规范村级“小微权力”: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的村级民主决策、“三资” 管理、工程招投标等问题,整合现有制度规定,全面梳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各类村级权力事项、实施责任主体、权力运行流程、具体操作步骤等,确保村级权力运行有程序、有控制、有规范、有依据。

“两法衔接”: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是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探索实行的旨在防止以罚代刑、有罪不究、渎职违纪等社会管理问题而形成行政执法与司法合力的工作机制。

来源: 博望区政府网 ,博望印象综合整理发布。 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 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 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博望印象”或联系小编微信: 993802227,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