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对“战时状态”这个说法已经厌倦到有些无感了。不过,这并不妨碍“战时状态”这个词正在成为高频词汇,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战时状态”。

随手截的一张图说明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有人就说: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被苏联入侵了。我到没有这种感觉,只是在想:假如100年后的人回看今天,会不会以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毕竟从未有哪一年,有如此多的城市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最近宣布进入“战时状态”的是内蒙古赤峰市。该市市委书记孟宪东在动员大会上说:

兵临城下,处处是战场,人人是战士!大敌当前,要严明纪律,一旦失守,定将严肃问责。

话说到这种地步,赤峰的疫情到底有多严重呢?9例确诊病例早已经全部治愈,并无新增病例。整个内蒙古也已经5日内无新增。啥也没有,就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了。

有人说,这不是为了提高大家的警惕,防患于未燃吗?毕竟有了第一例,就会有第二例,防不胜防。从源头上严防死守,把病毒扼杀在萌牙状态,难道不是最好的防疫吗?

话说得没错,但过犹不及,凡事都得有个度。而且我不认为,做好防疫工作,和进入“战时状态”有什么必然联系。不宣布“战时状态”的地方,就不防疫,不重视防控工作了?

赤峰的做法也有点不讲武德。比如河南安阳已经有一例确诊病例,但他们宣布的是“进入准战时状态”。没有确诊病例的赤峰都已经“战时”,而已经有确诊病例的安阳却还是“准战时”,就显得有点落后了。

赤峰一下子把警戒值拉满到“战时状态”,让其他还未表态的城市很被动,跟还是不跟?不跟的话,政治觉悟就显出差距了,给外界的感觉似乎也是没有赤峰这么重视。跟的话,全国所有城市都得进入“战时状态”,那么这个“战时状态”似乎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比较了国内,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国外的情况。

英国伦敦市市长萨迪克·汗8日宣布,因疫情变化,伦敦进入紧急状态。他在推特上说:我们的城市已经陷入疫情危机。现在,每30个伦敦人就有1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会有更多人死亡。

1月份以来,英国疫情加速恶化,英国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一周超过5万例。

英国的疫情远比中国严重得多,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可他们也仅仅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而非“战时状态”。

又有人说了,凡事做最坏打算,这不正说明我们的防疫工作做得好吗?可是,你真的认为,中国和外国的防疫差距,只是因为一个“战时状态”吗?这未免也太低估我们的整个防疫体系了。

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最顶级的应急响应机制。宪法规定,只有全国人大、全国大人常委会能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战争状态下,可以采取战时管制措施。这时,才能称之为“战时状态”。

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战时状态”,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律依据,也没有任何的章法可言,各地完全是凭主观想“战”就战,以至泛滥成灾。标准也不统一,给人感觉就是像是一场政责竞赛,似乎不进入“战时状态”就不足表明决心。

有据可查的最早宣布“战时状态”的是湖北十堰。2月12日晚,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宣布进入战时状态。随后湖北孝感、黄冈,新疆、吉林舒兰、天津、哈尔滨、北京顺义等地跟进。再然后,“战时状态”就在全国全面开花了。

疫情初期,大家对新冠疫情还不了解,地方政府的应对防治也还很落后。这个时候,宣布进入“战时状态”确实很有必要,能在混乱局面中起到拉响警报、稳定阵脚的作用,就像武汉“封城”一样,对于物资调配、人员管控、工作协调,大大提高效率。

一年多过去了,大家的认为提高了,管理也成熟了,还动不动就“战时状态”,搞草木皆兵的这一套,实在没什么必要。

我反对滥用“战时状态”这个词。对于新冠,我们要的是科学、理性地防治,而不是打鸡血、口号式、让人感到恐慌的防治。最起码,响应级别应该是分层次的,与当地的疫情相匹配。“战时状态”就一定做得好吗?倒也未必,疫情防治其实真正需要的,恰恰是那些细致的、默默无闻的工作。

防疫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河北的疫情突然又严重起来,全国都有些紧张,谁也不知道何时能结束。我当然相信“兵临城下”“大敌当前”的激情发言是真诚的、发自肺腑的,但这样的亢奋状态能持续多久?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大家都懂。毕竟人不是钢铁,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永远亢奋下去,真把新冠当敌人,建立一个健康的防疫体系,相比于战前动员更重要的。

动不动就“战时状态”,还有一点可怕的地方在于,这种极端化的斗争思维,很容易把防疫扩大化,让整个社会变得不正常,甚至神经兮兮的。去年这个时候,湖北人、武汉人被各地围追堵截,到处被遗弃、被隔离。现在河北发生疫情,这一幕又出现了河北人的身上,不让加油、不让吃饭、不让住宿……

还有成都女孩、沈阳老太,她们什么都没做错,却成了被人肉、被调侃、被抨击的对象。你能说这不是“战时状态”对民众心理的暗示?抗疫压倒一切,但这其中不应该包括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来源:此地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