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爷爷,给我来份大碗馄饨!”“好嘞,来咯!”……在南京老门东的三条营有一家馄饨店,店主是一名白头发、白胡子的老爷爷。附近的人叫他“老尹”,前来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喊他“宫崎骏爷爷”“肯德基老爷爷”“圣诞老爷爷”……他都乐呵呵地接受。老尹说:“画漫画我画不过他,包馄饨他包不过我。如果宫崎骏来南京,我一定请他喝馄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两毛到十元,这碗馄饨包了35年

高高堆放的柴火、有些发黑的墙面、充满年代感的板凳、托盘……早晨7点,老尹的馄饨店就开始忙碌了。他戴着眼镜、八角帽,围着蓝色格纹围巾,穿着深色棉袄,斯文的样子像一个退休的知识分子。围上围裙,套上袖套,老尹开始烧水,整理桌椅。

老尹名为尹正根,今年71岁。他的老家在安徽安庆,出于生计,1985年他和爱人开始在南京卖馄饨。“鲜肉馄饨骨头汤,一两粮票一毛三。”从1985年夏天到现在,馄饨店一开就是35年。馄饨也从两毛、五毛、一块一碗,卖到现在的十块钱一大碗。

“最开始推着三轮车到处跑,菜场门口、汽车站旁边,包括现在的夫子庙办事处门口、中华门附近,我们都摆过摊。”老尹说,原来的地方拆迁了,几番周折来到了老门东附近,在这里安定下来已经5年多。

记者注意到,馄饨店的招牌上有“爱心小吃”四个字。老尹说,原来在中华门时,常有农民工来光顾,他就蒸点米饭,再炒些菜,十元钱随便吃,管饱。没带钱的人也可以免费吃一碗馄饨。不过这些年,来免费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铺再开时,老尹重新取了个名字“又见炊烟”。“以前饭点家家户户都烧柴火,烟雾缭绕的,让人看得安心。现在虽然不烧柴火了,但取名‘又见炊烟’,想表达的就是要简简单单地过好每一天。”

坚守老味道,一天卖出七八十碗

从包馄饨到下馄饨,再到端盘送客,老尹夫妇早已有分工,配合默契。老尹负责包,老伴王奶奶负责下。

一卷,一捏,一戳,老尹包起馄饨来,快速又熟练。虽然是小本生意,对于食材仍然很讲究。“我跟老伴想的就是,踏踏实实把馄饨做好。馄饨味道好,自然能留住人。”肉馅只用在菜场买的新鲜前腿肉,肥瘦比例在3:7;馄饨皮选薄而有劲的,不能一煮就烂;底汤是骨头汤,炉子不熄火通宵熬……

今年66岁的王奶奶边听边点头,她总是笑眯眯的。“现在一天要下七八十碗小馄饨,周末放假人多,最多要下一两百碗。一眼望过去,经常二三十人的队伍排着,整条巷子里热热闹闹的。”说话间,王奶奶将虾皮、葱花、榨菜末放入碗中,浇上骨头汤,捞起刚煮开的馄饨,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上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阳光下,可以看到汤上漂浮的油光,皮子清透,露着粉色的肉馅。有的人倒点醋,有的人淋上几滴辣油。馄饨和着汤呼噜呼噜地跑进胃里,在寒冷的冬天整个人暖暖的。

金句不断,喊话“请宫崎骏来喝馄饨”

2018年的一天,有人跟老尹说,“爷爷,你好像个人哦。”当时老尹还纳闷,后来知道他们说的是日本漫画家宫崎骏。”因为白头发、白胡子的造型,老尹常被喊作“宫崎骏爷爷”“肯德基老爷爷”“圣诞老爷爷”,也收获了不少粉丝。

他说:“画漫画我画不过宫崎骏,包馄饨他可能包不过我。如果宫崎骏来南京,我一定请他喝馄饨!”

前一阵子,有自媒体公司找上门来,想把老尹和馄饨店包装成更大的“网红”。老尹婉拒了,他说看到大家来拍照、吃馄饨就已经很开心了。如今,一些老顾客还常来看老尹夫妇,有的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吃小馄饨。“大家都很熟,吃碗馄饨聊聊天,我们听着这些年的变化还蛮高兴的。”

新朋友也越来越多。店里时常收到各地寄来的照片、视频、龙猫玩偶。有留学生特意来学包馄饨,有疫情期间留在南京的日本人前来打卡。人来人往,这里总是热热闹闹的。

也有一些人说馄饨南京哪里都有,这里也没有想象中好吃。老尹说,“它是一碗普通的馄饨,但也是一些人儿时的记忆。只要有人惦记,我们准备干到80岁,再到外面走一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说起王奶奶,老尹开心地笑了,“做馄饨30多年,无论遇到什么事,老伴都陪在我身边,我们共同面对、共同承担。”在他看来,“爱情就是三只手。年轻的时候手牵手,中年的时候手帮手,老年的时候手搀手。”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杜雪迎卢河燕/文郑芮赵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