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组织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并获得大捷,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军民的信心。

这一仗使他名声大振,成为了民族英雄式的人物。事后林彪回忆起这场战役时有些感慨,因为敌军视死如归,虽然尸横遍野,但没有一个被俘。

在平型关战役上没受伤,之后的休养间隙,林彪却惨遭友军一记冷枪,身负重伤,差点丧命,最后经过精心治疗才保住了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青年林彪

有点“黑色幽默”的是,遭受的这一记冷枪,却为八路军部队“换来”了当时急缺的军事物资——上百万发子弹。

这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平型关战役到底有多惨烈?林彪以及将士们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群敌人?这篇文章,就跟随笔者一起,一起解开这些谜题,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峥嵘岁月。

一、 平型关大捷初扬眉

1937年8月22日,林彪告别新婚妻子张梅,离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从延安赶到洛川,参加了洛川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由11人组成的中央军委。军委主席为毛泽东,副主席为周恩来、朱德。林彪也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

会议期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率领下,已经开赴晋西北。会议一结束,身为师长的林彪也立马赶往部队,并率领所属部队第三四三旅到达平型关地区。

通过对平型关一带地形的仔细观察,林彪以军事家特有的眼光发现,从平型关以东的山口至灵丘县东的河南镇,是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狭窄山谷,谷底中间有一条通往平型关的蜿蜒公路

林彪马上意识到此地是一个打伏击战的绝佳场所。于是立马率领三四三旅出平型关于上寨一带宿营待机。林彪向聂荣臻表达了自己想在平型关打伏击战的想法,聂荣臻当即表示同意,一一五师指挥层形成了共识,在平型关打一仗

9月24日,正在山西的周恩来向毛泽东与张闻天致电说:日军正以主力猛攻保定,以一部袭击平型关,另一部占左云。形势严峻,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已经到了非战不可的地步,不打一仗就不能建立根据地,也不能树立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当日,毛泽东复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和任弼时,决定:“林师及王震部即均使用于作战,关于五台山脉之游击战争,应着重发展地方党的布置。”到此,毛泽东与彭德怀、林彪等前方将领关于集中八路军一部侧击进攻平型关日军,配合友军作战的部署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作为山西东北部古长城上的重要隘口,平型关地势极为险要。关前有一条在群山之间蜿蜒曲折的公路,通向灵丘、涞源。这条道路自古以来都是晋冀两省的重要通道。从平型关山口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谷道。其间,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堤段,沟深道窄,极为险要,两侧高地便于隐蔽兵力,发射火力与展开突击,是伏击歼敌的良好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平型关地理形势

在得到各方支持后,平型关一战就这样定了下来。确定作战计划的当天,林彪与聂荣臻在上寨小学召开了连以上干部的会议以进行战斗动员。

林彪首先分析了战局,介绍了敌情,然后动员说:“我们要在日军进犯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给日本鬼子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

随后,林彪作了具体的战略部署:独立团、骑兵营向灵丘、涞源方向活动,扰乱敌后方,牵制增援之敌。以第三四三旅两个团为主攻,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七团位于平型关北面断敌退路,第六八八团作师的总预备队

在此过程中,林彪特地嘱咐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如果不能把日军的援军挡住,平型关战斗就胜负难料。所以,你们必须全力以赴。死死地住敌人,决不能放过来一兵一卒。”杨成武明白自己责任重大,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会后,各部立即分头行动。在24日晚,各部队利用夜色,冒着瓢泼大雨,踩着泥泞的山路,进入伏击阵地,等待敌人落入圈套。

▲ 平型关战役旧照

25日天刚蒙蒙亮,大雨初歇,万籁俱寂,只有鸟儿在不断鸣叫,仿佛为日军敲响了丧钟。

不一会儿,山沟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汽车轰鸣声。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共4000余人,由100余辆汽车打头,中间是200余辆马车,车上装着物资,并坐满了戴着钢盔、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再后面是驮着九二式步兵炮的骡马和骑兵,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

由于山道狭窄,雨后山道泥泞,车马拥挤,行动缓慢,马达声和马蹄声在山沟间不断回响。这些日本兵自进入中国后尚未碰到强硬的对手,于是显得趾高气扬,两边山地连警戒哨也没有派。

25日7时,日军全部进入包围圈,林彪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第六八五团打头阵,第六八七团打尾阵,第六八六团担任主攻。一时间,伏击部队火力全开,手榴弹居高临下地砸向敌人。

八路军的突然袭击,打乱了日军原本的队形。自踏上中国领土以来,还没有受到过打击的日军想不到在这条小山沟里翻了车,一时间,汽车乱撞,人挤人,原本有序的队形变成了另一团乱麻。

看到敌人一团乱的情况,林彪与聂荣臻迅速交换了一下意见,决定把敌人切成几段,分段吃掉敌人。林彪马上下达了出击命令。于是,伴随着冲锋号的号角,战士们勇猛地扑向公路,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但第五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敌人很快便从最初的混战中清醒过来,开始进行疯狂反扑。日军指挥官举着指挥刀拼命地狂叫着,士兵在汽车和大车底下钻出来拼命向山上仰攻,想占领制高点。

在此情况下,林彪让参谋叫来第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指着对面山坡上的老爷庙对他说:“去占领老爷庙。拿下这个制高点,就可以居高临下,把敌人都消灭在沟里。”此时敌人也发现了这一制高点,并已经开始往上面进攻。

李天佑赶回团里立即组织队伍与敌人争夺老爷庙制高点,战斗进行得相当残酷。经过激烈战斗,八路军牢牢控制住了老爷庙,这样一来,敌人就只有龟缩在沟里挨打。但受武士道影响的敌人非常顽固,战斗一直很激烈。甚至双方的伤兵也扭打在一起,没了武器就用拳头砸,用嘴咬,直至你死我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后来提到这次战役时曾说:

“敌人确实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作疏散队形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起,喧嚷‘老乡啊,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亡往往很多。”

25日下午1时许,这场惨烈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八路军共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辎重和武器一批。与此同时,担任阻击任务的独立团也歼灭敌人300余人。这些刚从日本广岛来到中国的骄傲异常、还没有吃过败仗的、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军人就这样成了他乡的孤魂野鬼。他们再也看不到故乡的樱花,这就是他们侵略他国的代价。

此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林彪因此役成为了民族英雄,成为了当时名噪一时的抗日将领。

平型关胜利的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沸腾。各地祝贺大捷的电报与信件,源源不断地向八路军与第一一五师师部涌来。而在此胜利的鼓舞之下,八路军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名声大振,威扬四海。

朱德、彭德怀报告毛泽东说:“红军地位已成了神奇古怪的东西。多数国民党军队,特别晋军有专靠红军吃饭的样子。”在国民党军队连吃败仗的情况下,八路军的胜利终于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出了一口恶气。对日本侵略军也终于不怕了。

在战后的战报来看,林彪与聂荣臻在给朱毛的报告中,提到:“昨天与敌第21联队战斗一昼夜,将敌歼灭1000余人,缴获军用汽车74辆,炮1门,及其它军用物资甚多。敌颇顽强,负伤自杀,非死不缴枪,故无一生俘。

从林总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型关战役是有多么惨烈,“战后只见战场上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颇顽强,负伤自杀,非死不缴枪,故无一生俘。”历史上真实的日军,绝对不是很多电视剧里面的那种形象,先烈们为了打退日寇,保我河山及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二、来自友军的冷枪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一跃成为民族英雄,志得意满,就在这时他突然遭遇了友军的冷枪,这一枪导致其错过了后来抗日战争的发展,并留下了后遗症。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938年2月中旬,日军第二十师团由祁县向晋西南进攻,先后侵占介休、孝义等地,国民党军队纷纷退向晋南和黄河西岸,吕梁部分地区成为敌后。林彪率师部和第三四三旅立即进至灵石、孝义以西地区作战,阻止敌人西进,并进行创建敌后根据地的工作。26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一部南下占领了隰县。次日,日军第一〇九师团西犯军渡等地,严重威胁陕甘宁黄河河防,陕北、风陵渡、潼关危急。

28日,毛泽东紧急指示林彪:“军渡等地,严重威胁陕甘宁黄河河防,陕北、风陵渡、潼关危急。28日,毛泽东紧急指示林彪:“你率陈旅全部应即改变作战计划,迅速以一部控制大麦郊、水头、川口、石口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巩固战略枢纽。”“主力转入隰县、午城、大宁地区,寻机作战,相机消灭该敌。”

根据这一指示,林彪率领第一一五师迅速向晋西南挺进。

晋西南山区的春天,早晚是多雾的,烟雾缭绕,漫山遍野。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吕梁春多雾,闻声不辨物;只听耳边响,不见眼前过。

在3月2日拂晓,突降大雾,迷雾笼罩着大地。林彪率师直属队路过隰县以北的千家庄时,虽然师里事先已与驻扎该地的阎锡山部第十九军警戒部队取得联络,但该军不知何故并没能及时通知后面阵地哨。

当时,八路军有部分人员穿着缴获来的日军军大衣,远远望去并分辨不出是敌是友。当阎军哨兵隐约看到一支穿着日本黄呢军大衣的队伍冲过来时,便误以为日本人来了,抬手就冲着骑马走在最前面的林彪开了一枪,林彪当即中弹落下马来。子弹从右肋进,由左侧背穿出,伤及肺部和脊梁骨。

这个枪伤,颇为严重,一时之间,林帅危在旦夕。

三、枪伤“换来”的百万发子弹

3月2日下午,罗荣桓首先向毛泽东和朱德报告了林彪的负伤情况。在当晚8点,罗又以林彪和他二人的名义致电了第三四三旅旅长陈光华和政委肖华,并报告毛、朱、彭三人,详细说明了林彪伤及肺部与后脊椎。

听到林彪受伤,毛泽东非常焦急。当晚12点,毛泽东致电罗荣桓:已令交口镇派医生两天内赶至永和救林伤,并由你指派妥当人员送林来延医伤,“林之职务暂时由你兼代”。

▲ 写作中的毛泽东

考虑到前线医疗条件的问题,毛泽东决定接回林彪到延安疗伤。同时毛泽东立刻派八路军中的“医林圣手”傅连暲先生连夜赶往山西给林彪疗伤。

不久,林彪就被送回延安养伤。林彪抵达延安八路军总医院所在地二十里堡后,毛泽东策马三十里路,专程看望林彪。毛泽东嘱其好好疗养,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后据叶子龙回忆,毛泽东看望林彪时曾说过一番这样的话:“凡事不能做过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就是这个道理。这次你是不幸中的万幸,要接受教训哩!”

二十里堡,这个本来偏僻宁静的小山村,由于林彪在这里养伤而热闹非凡。每天都有国共两党的军政要人和抗日团体前来探望致意,其中也包括卫立煌这样的国民党军政大员。

在1938年4月,担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兼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顺道访问延安时,专程赶往二十里堡看望林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卫立煌(右)

在去往二十里堡的途中,他突然下车,对部下说:“快搜搜荷包,看有没有钱?我今天忘记准备犒金了。”原来国民党军队素有犒赏和送礼的风气,按当时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师长受伤,礼金通常要高至数千元。众人搜遍口袋,也才六百元钱。

“这怎么行?太少了,太少了。”卫立煌急得搓手,“事后再送,行不行?这失不失礼?”卫立煌的秘书说:“好像没有事后再送钱的规矩,这显得诚意不够,不如看望林彪时探询他需要什么。”

“好主意!”卫立煌上车,赶到二十里堡,热情地与林彪交谈,问他是否能帮上忙。

“帮忙?”林彪摇摇头,表示感谢。

“比如药品、食物、衣服……”卫立煌专拣边区紧缺的物资说。

“我本身没有什么需要,一切都很齐备。”

“那部队有什么困难呢?”卫立煌不送点东西似乎良心不安。

“部队缺弹药。”林彪直盯着卫立煌。

“一言为定,我就送弹药。”

第二天,卫立煌抵达西安,下令拨给八路军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和牛肉罐头180箱。当时的国民党后勤部副部长卢佐认为数目太大,怕蒋介石不批准,提出应仔细考虑。

卫立煌闻悉后,亲自打电话与卢佐洽商获得批准。后来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后勤司令杲海澜也因数目庞大,不敢执行。卫立煌又打招呼说:“我是前敌总指挥,对于抗日有功的军队,都要一视同仁。照单拨出,出了问题,我卫立煌负责。”

▲ 卫立煌

30天后,当十余辆军车把子弹、罐头送到二十里堡时,林彪苍白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红晕,他连连说:“礼重了,礼重了。

对方这么大的手笔,恐怕也是林彪所始料未及的,却也误打误撞地缓解了当时八路军弹药短缺的问题,为我方敌后战场的开辟,提供了不少帮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

不过对林彪来说,这次受伤在延安治疗有所缓和,但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后来他去苏联疗伤,但手术治疗并不理想,这使他患上了很严重的后遗症。他怕冷怕热怕风吹怕响声,患上了重度失眠只有在坑坑洼的路面高速行驶的吉普车上才能睡得了觉。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林彪又屡立奇功,1955年授衔时被授“元帅”军衔,一代军神之路,可见也颇为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