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对于美好的事物,哪怕不属于自己,每个人都会欣赏它的存在,感叹它的逝去,美人迟暮,亦是惹人怜惜。

杨玉环是个美人,她是开明帝王的挚爱贵妃,是盛世诗仙的瑶台花容,她似乎什么都没做过,但她的荣辱更替却早已成了整个大唐帝国的盛衰缩影。这样的传奇女子,一生本就该有许多波澜,死得太容易,是不是显得有些“无趣”了?

一、改无可改: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

关于杨玉环的死,《旧唐书》里记载得很明确:

“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旧唐书·杨贵妃列传》

《旧唐书》中详细记载了马嵬兵变的全过程,马嵬之变针对杨国忠父子而发,杨贵妃受了杨国忠的波及,被暴乱的士兵当做“贼本”而逼杀。

关于《旧唐书》的这段记载,正史之中,无论是欧阳修更正《旧唐书》错误编著的《新唐书》,还是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都无较大改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常理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来说,如果两个不同朝代的三本不同正史都记载这个人物死了,而且能详细说明死于何时何地因何事而死,那他确实是毫无争议的死了。

因此,杨贵妃死于马嵬就像秦始皇是死于沙丘一样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关于“杨贵妃不但没死,而且逃去了日本”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二、有理有据有意址:杨贵妃真的逃去日本了?

“杨贵妃没死而是逃往日本”的说法最早来源于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分别有暗示杨贵妃未死和逃亡海外的诗句: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此句表明杨贵妃遗体消失,可能未死,与《新唐书》中删改《旧唐书》中贵妃遗体“肌肤已坏”这一小细节不谋而合,都表明杨贵妃遗体消失。

而《长恨歌》中的: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这又表明杨贵妃已然生活在海外。

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以“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写实风格响彻文坛,有白居易盛名在外,《长恨歌》自然引发了时人更多的遐想。

仅唐朝时,就有白居易好友陈鸿写了《长恨歌传》 以附会杨贵妃未死:

“世有所不闻者, 予非开元遗民, 不得知。世所知者, 有玄宗本纪在, 今但传长恨歌云耳。”

而在近代学者中,如俞平伯、周作人等通过考证后都认为杨贵妃逃去了日本,周作人还声称亲眼见过日本的杨贵妃墓地。

事实上,日本也确实有杨贵妃墓。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公然声称她是杨贵妃的后裔,由此引发国内对杨贵妃是否在日本的大讨论。

经实地考察,人们发现,现今的日本沿海边就有一个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杨贵妃之乡”而闻名。

当地传说,当年马嵬坡兵变中,一名侍女代杨贵妃而死,其后在遣唐使阿部仲麻吕的帮助下,乘船离开大唐,到达日本山口县久津,而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员,日本学者南宫搏的《杨贵妃外传》和 渡边龙策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中都有相关描述。

此外,日本也有杨贵妃雕像和记载杨贵妃与日本故事的古刹天清寺。

明星为炒作而加的噱头可以不加理会,但时人的猜疑,学者的考证,与日本现存的遗址确实把“杨贵妃逃亡日本说”修饰得有理有据。难不成我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没有去成韩国还真的跑去日本了?

三、难民、仙女与神祗:大唐一个杨玉环,日本一群“杨贵妃”

是的,“杨贵妃”真的去了日本,但并不是逃过去了,而是以一种文学形象流传过去的。

据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吴伟明研究,日本对杨贵妃形象的接受开始于《长恨歌》及《长恨歌传》,二者在早平安时代已流传甚广。

日本后世多数有关于杨贵妃的文献都受二者启发,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讲述杨贵妃逃往日本后生活的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大唐杨贵妃逃到了日本只是本地的传说,而由此产生的久津“贵妃村”、贵妃墓、二尊院等也只是一种文化交流后的自然创生。

我将杨贵妃的这种形象变迁现象称为“贵妃东渡”,这种现象的发生来源于日本文化中固有的创生力量:

“日本文化具有如下特质, 即它能根据当时自身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 适时进行自我创新及再生。”—— 庄佩珍:《日本丰臣政权时期外交文书中所见 “神国思想” 的发展与创新》

在这种文化创生力的作用下,死于大唐的杨贵妃在日本的文化语境下有着更多的形象流变,除了死里逃生,前往日本的政治难民杨贵妃以外,还有仙女转世和神祗化身两种“杨贵妃”形象,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

(一) 民间信仰:仙女下凡的杨贵妃

受《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等句影响,日本文学中出现了大量杨贵妃是仙女下凡的传说。如《太平记》卷三七如此记载贵妃的出生:

“贵妃母午睡,水珠从柳树枝滴下,遂怀孕。贵妃非常人也,乃下凡仙女之转生。”

而《续古事谈》甚至引《新唐书》内容证明杨贵妃是仙女转世:

杨贵妃乃是叫尸解仙的得道道士,前世是天上仙女。道士在人世以人形示人,死不留痕。《唐书》谓开贵妃墓欲移葬于它所,“启瘗,故香囊犹在”。

中国本土的《长恨歌》与《长生殿》等作品中虽然也有描述杨贵妃是仙女的句段,但此等描述应当与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语句相似,更偏重于描述杨贵妃的花容月貌。而日本传说中仙女下凡的杨贵妃甚至已经演化成了一种民间信仰。

日本京都泉涌寺中供奉有杨贵妃观音像,《泉涌寺文书》记载该木像由僧人湛海在南宋订造,于1255年从中国带回。泉涌寺作为为日本皇室专用的“御寺”, 却供奉中国人木像,可见杨贵妃形象已成日本的一种民间信仰。

相比之下,杨贵妃故乡广西容县虽有杨贵妃庙,但中国并无杨贵妃观音信仰,可见,仙女下凡的杨贵妃是由日本文化独自发展出来的民间信仰

(二)民族认同:神祗化身的杨贵妃

从《长恨歌》与《长生歌传》等作品中脱胎出来的日本“杨贵妃”虽说形象各异,但大多摆脱不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痕迹。

或是出于本民族文化的创生性,日本重新建构了一种神祗化身形象的杨贵妃,强调杨贵妃本是日本神祗,为了挽救国家危机,防止唐玄宗攻打日本,特意转世成为“杨贵妃”去迷惑唐玄宗,这一版本的传说被称为“热田神宫版”:

杨贵妃为热田神宫供奉的热田大明神的化身, 因唐玄宗企图征伐日本, 所以热田大明神便化身为杨贵妃迷惑唐玄宗, 并挫败唐玄宗的征日计划, 最终使日本得以平安无事。


之后, 当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死后, 其魂魄飞回日本的热田神宫 。并且, 虽然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但据传先前在热田神社内有杨贵妃的坟冢。
——【 日】 尾崎久弥:《热田神宫史料考》

此传说讲述的不是杨贵妃如何逃脱危机、流落他乡的经过, 而是一开始设定杨贵妃是热田大明神的化身, 只因玄宗皇帝有征服日本的野心, 所以热田大明神化身为杨贵妃去诱惑玄宗, 最终使玄宗的征日计划腹死胎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多日本有关杨贵妃的传说中,这个神道版可谓最天方夜谭,但却是最具影响力及创意。

相传,此版内容是热田神宫因蒙古东征日本, 出于宣扬热田大明神的灵验、宣传护国思想等原因将杨贵妃的传说结合当地的信仰后,重新创造出来的产物 。

此一版本的杨贵妃传说令中国人眼中的红颜祸水摇身一变成为护国神明。

在此版传说的流传下,日人崇拜杨贵妃不是因为她是中国人或是基于中国崇拜的心理,而是因为她是日本神祇的化身,所以与民族认同不但没有因为崇拜中国人而产生冲突,进一步得到强化。

除以上三种外,“杨贵妃”在因现实需要在日本流变成了刺客、英雄等各种形象,充分体现了日本注重文化创生的民族性,但也同时减少了“杨贵妃逃往日本说”的可信性。

四、结语

由上可知,“杨贵妃没死而是逃往日本”并没有实际的史料依据,原本只是中日两国中流传的杨贵妃传说的一种。

杨贵妃形象的多重传说,虽是脱胎于《长恨歌》等文献,但这些作品本身对仙女、仙岛的描写就存有争议,不足以当做历史采信。

杨贵妃的形象流变是在跨国文化互动及日本国内思潮发展的两大力量交缠中形成。它虽然受中国的历史及文献所启发,但经日本改造,配合各时代的思潮发展,已然形成多个版本传说,各有实地文创可寻,以此来证明“杨贵妃逃往日本”的真实性无疑站不住脚。

当然,一味针对谣言的证伪是不可取的。对红颜薄命、美人迟暮的共同感叹或许才是是杨贵妃传说经久不衰的人心根基。传奇的美人不该轻易地死去,不止是日本,以传说的形态让大唐美人杨贵妃流向世界,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