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随着《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的印发,民办园转普惠的大幕缓缓拉开,《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85%,公办园与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要达到80%以上。

虽然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政策推行完成率没有公开,但2019年公布的数据已经很接近,可以预见,2020年就是《意见》中普惠改革的收官之年,在这之后,幼教行业将形成一种别样的“二八法则”,其中公办园和普惠园构成了80%的占比,营利性民办园构成了20%的占比。

2013年,我国幼儿园数量在19.9万所左右,2014年新增到20.99万所,新增了1.09万所,增长率高达5.4%,按照一家园所平均20位教职工的标准来算,为国家新增了21.8万个就业岗位。

此后的五年时间里,我国幼儿园数量每年增长1万所左右,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到2016年,全国幼儿园数量新增1.61万所,社会资本入局幼教的热情空前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显示

2019年我国幼儿园数量为28.12万所

按照单园200个学位的平均规模估算

可以满足5624万幼儿的教育需求

但伴随着民办园数量一起增长的,还有天价幼儿园的过度逐利、儿童安全、师德问题的频发,这种行业乱象让社会发现,学前教育正在逐渐偏离教育初心,这片净土正在披上商业化的外衣。

究其原因,在于行业门槛低,投资回报率稳定,诱发了资本的狂热。

普惠改革的推行,一是为了提高幼教行业的入局门槛,二是为了砍掉投资回报率,让想捞钱的资本有进无出,让真正做教育的人安心做教育,毫无疑问,普惠改革能够很大程度上规范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降低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提高幼儿入园率,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结果也确实如同预设的一般,在国家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之后,行业开始拨乱反正,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率迅速提升,全国有多个省市,已经完成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中80%的基本目标。

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率提升了,说明营利性民办园的占比正在下降,再加上国家对于开展营利性幼儿园的申请严格把关,很多地区教育局甚至不予批复,让资本对民办幼教行业的热情全面退潮,在2020年这个节骨眼上,依旧执意去开办营利性民办园的,基本都是具备资源人脉与系统化连锁经营信心的高端营利性民办园。

普惠改革固然是好事,但也深刻改变了幼教行业传统的经营格局。

根据统计和调查,我国幼教产业的收费标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既在整个行业中,低收费的底层民办园和高收费的高品质民办园占少数,普通收费的民办园占据绝大多数。

民办幼教行业正态分布图

普通民办园占据市场主体

在这个后普惠时代,数量庞大的中端民办园该如何选择?是选择接受招安搭上普惠政策的末班车,还是跳入幼教红海,用模式、团队、机制杀出一条血路?

这是摆在每一位中端民办幼教投资人面前即现实又务实的课题。

可以肯定的说,幼儿教育绝对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市场,依旧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2013年,国内幼儿园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到了2020年,已经达到了2787亿元规模,足足增长了232%,这说明,随着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占比增大,孩子的早期教育正在被更多家庭重视,新时代的父母,更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改革开放开始

中国幼儿园市场规模已连续增长多年

2020年达到2787亿元

正在向万亿规模一路狂奔

但市场大了,幼儿园多了,人口出生率却降低了,同时国家的监管力度也加大了。

所以未来的幼教市场,很可能出现一种现象,即“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那些教学有保障的公办园,和定位高端,为高净值父母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的营利性民办园可能门庭若市,但那些普通的营利性民办园则门可罗雀,甚至因为不具备价格优势,而和普惠园陷入无休止的生源厮杀中,小部分连合规办园都无法保证的低端民办园,在监管发力下将无法生存。

公办园有政策背书,未来可以正常开展;普惠园有价格优势,似乎问题也不大;高端连锁营利园有经营底气和品牌号召力,积极变革拥抱互联网,未来也很清晰;只剩下普通营利性民办园,像一个个小舢板,在这场大潮中艰难求生。

一位郑州的幼儿园园长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得到有关普惠园的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完全懵掉了,就好像被当头棒喝了一样,原本每个孩子每月收费3000元,如今只允许收费一千多,即使再补贴1000元,我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时间进入2020年之后,已经越来越多的普通民办幼教投资人,开始陷入和这位园长一样进退维谷的困境中。

在面对调查时,来自武汉洪山区的民办园投资人说:“其实很多幼儿园不是不想转型普惠,而是不能转型普惠,就拿我们来说,幼儿园前期建设的成本,加上经营的人力成本,我们按照园里150个孩子算,每个孩子每月收不到3500元,就要亏损。”

而目前,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普惠收费标准为1500元每月,非中心城区收费更低,不超过1000元每月,按照这个标准转型普惠,意味着自己投钱往里烧。

普惠园收费标准低,限制了多数营利性民办园的普惠转型道路,是幼教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

在此背景下,普通的营利性幼儿园到底是该极限压缩成本后转型成普惠园?还是提高价格和场地硬件,抢占20%的高端营利性民办园市场?

带着这个困惑,我们采访了融八教育集团创始人刘博焘,融八教育集团旗下的最佳伙伴(国际)幼儿园品牌,在全国拥有400余家合作园所,其中即有高端营利园,也有普通营利园。

在接受我们的调查采访时,刘博焘向我们阐述了相关观点。

刘博焘说:“其实普通的营利性民办园要想在这场变革中存活下来,不管是转型普惠还是选择继续做营利,都是正确的选择,最关键的是,投资人一定要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情况,找到准确的定位。”

这是行业内普遍认可的解决观念,选择普惠还是继续营利,关键要看定位,根据园所定位,找到发展出路。

比如月收费在2000元以下的,适合转型普惠园,月收费5000元以上的,适合继续做高端营利园,月收费在2001-4999元的,就需要找到转型的方向。

目前幼教市场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只能根据幼儿园的收费高低,来简单的划分出高端、中端,和低端幼儿园。在公办园、普惠园和高端园的夹击下,那些规模一般、硬件设备条件一般的中端营利园的生存空间,将逐渐被挤压。

因为中端营利园在软件上拼不过公办园,在硬件上又无法与高端营利园相抗衡,更不可能和普惠园打价格战抢生源,未来如果不想关停,转型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可是具体该怎么转型?

面对这个疑问,刘博焘说:“中端营利园,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师资相对优秀,经营也很合规,但有一个致命的硬伤,就是每月的定价必须在2000-5000元之间,否则无法保障收支平衡,这个前置条件,决定了中端营利园无法转型普惠。普惠园的低定价,即使加上补贴,也无法满足中端营利园的经营成本需求;如果选择向上转型做高端,不仅各项投资大,园所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也不一定能达到高端园的标准,强行转型高端园,家长不买单,投资打水漂,损失可能更大。”

那中端营利园,在这场变革中就无计可施了吗?

面对调查组的疑问,刘博焘说:“其实中端营利园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有相对还不错的师资和课程内容,在这个优势前提下,可以考虑将园所产业链延伸,开展创新型业务,比如拓展0-3岁的托育市场,以及0-3岁的早教服务,将托育、早教、幼教有机结合,多元发展,做早托幼一体化的民办园。如果能把这些领域做好,对于中端营利园来说,是一条非常光明的出路,不仅能成功转型,还有政策支持,有盈利点,有多元化特色,甚至能成为当地幼教行业的标杆示范,成为首家早托幼一体化的新概念幼儿园。”

事实上,营利性民办园的托育转型,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劲的趋势,借助幼儿园原有的场地、师资、教学条件,开展托幼一体化园所,也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9月,全国现存的托育机构已经高达1.7万家,仅仅2020年前三季度就新增8849家,比2010年到2019年的总和加起来还要多,这其中除了社会上的托育单店之外,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托幼一体化园所。

升级为托幼一体化

已经成为了许多中端营利园的首选转型思路

未来的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将会呈现出四极化:第一极,是政府背书的公办园,教育服务质量高,收费合理,名额一票难求;第二极,是政策背书的普惠园,硬件设施一般,教育服务一般,但收费很低,同样有吸引力;第三极,是品牌背书的高端营利园,硬件软件一流,教育服务系统,但收费很高,针对高净值家长群体;第四极,是多元发展的一体园,课程多元化,服务多样化,家长省心,社会放心,国家支持。

这种四极化,其实也是学前教育行业未来的分层发展,让该营利的营利,该普惠的普惠,该做内容的就做内容,做市场的就做市场,做平台的就做平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

2020年,绝对不是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暮年,恰恰相反是这个行业的发展转折点,未来学前教育行业的生命力,在各种政策和大环境的促使下,才被刚刚唤起!

融八集团:www.rongba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