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在政策试水方面,上海真的是走在全国前列。

前段时间的“离婚冷静期”闹得沸沸扬扬,支持的人不少,反对的人更多,尤其是年轻人。

很多人都认为,要想降低离婚率,离婚冷静期不管用,结婚冷静期才管用。一时间,“结婚冷静期”成为了网络上的段子,没少被人调侃和讨论。

万万没想到,离婚冷静期刚刚实施才半个月,结婚冷静期就真的被提上日程了。这回,在为民请命方面,真的要给上海点个赞。

1月14日,在上海“两会”前夕的上海律师参政议政新闻发布会上,政协委员徐姗姗表示,今年将在“两会”上递交关于结婚冷静期的提案,建议给予拟结婚的新人获取配偶信息披露的知情权,建立婚姻登记异议期,并大力倡导婚前检查。

消息一出,评论区立马就炸了,叫好的当然不少,但也有表示担忧的。

因为一旦结婚冷静期和离婚冷静期同时存在,年轻人说不定就更不愿意结婚了,更重要的是,这本质是公权力对婚姻自由的一种干涉,有点违背法律上所说的“程序正义”。

但无论如何,结婚冷静期的确是比离婚冷静期要靠谱,既然离婚冷静期现在已经没得避免了,那结婚前冷静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在于这个冷静期,是你自己设给自己的,还是政策设置给你的。

因此,哪怕结婚冷静期政策真的落实了,对于真正理性的人来说,影响也不大。

而那些不够理性、一拍脑门就闪婚的人,表面上是为国家的结婚率做贡献,但日后婚姻也必定困难重重,一个不小心,没过多久就要过离婚冷静期,伤心伤身不说,还浪费不少公共资源。

所以重点来了:结婚冷静期,其实所有准备结婚的情侣都需要。

只是,对于大部分不谙世事、谈恋爱只图你侬我侬的情侣来说,结婚前要考虑点什么,概念其实少得可怜。冷静期需要冷静点什么、需要知道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假设一个为期30天的结婚冷静期,一同探讨一下结婚冷静期的那些事。

2

结婚冷静期的第一天,最好选在一个周末,在决定“我们要结婚了”的甜蜜和激动之后,双方都要先收拾心情,完成结婚前要准备的第一件事:见家长

当然,对于绝大部分准备走入婚姻殿堂的情侣来说,见家长也不是第一次了。

但以往的见家长,大多只是让父母认识、了解一下自己的对象,有空来坐坐蹭蹭饭什么的,是培养感情,而不是考虑婚姻,因此,以准夫妻而不是情侣的身份见一次家长是非常重要的。

最理想的状态,自然是小两口亲自拜访双方家长,比如上午一起见女方家长(通常女方家长疑问和要求比较多),下午一起见男方家长,一切顺利的话还可以晚上双方家长和孩子一起出来吃个饭。

结婚本来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父母也是家庭的重要一部分,提前沟通好,不但能解决很多日后的矛盾,还能借父母之口,帮你说出很多你有疑虑,但也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

比如很多有过相亲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父母对于对象的身家清白程度、身体情况、财产状况什么的最感兴趣,这些东西,要是谈恋爱的时候聊,可能还有点俗,但要是结婚了都不聊,就有点拎不清了。

而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婚前财产以及婚后资源分配的问题,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最好双方家长一起开门见山聊清楚,比如哪些是婚前财产,婚房怎么安排,双方愿意出点什么等等。

之所以要把这个步骤,作为结婚冷静期的第一步,是因为如果这一步过不去,那婚基本上是结不成的。

越先提出来,哪怕过程中有些小分歧,都还有解决的余地。

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房子就是最重要的资产,结婚的问题有一半都是房子的问题,为什么我说最好双方家长凑一起聊清楚?因为我们很难预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下限究竟在哪里。

极端一点的,去年杭州来女士案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没那么极端的,随便打开微博、知乎,一大堆求助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女的故意撒泼,逼着男方在房产证上加自己的名字;也有男的一家鸡贼无比,借钱也要婚前买房,等着婚后男的还债,女的养家来控制房产所有权,诸如此类的心机骚操作数不胜数。

我们可以说父母世故,但不可否认他们在世俗事务上,考虑得比年轻人周全。

家长出面,可以大概率避免你被欺负,更可以切实地解决跟钱有关的很多问题。

正确操作应该是这样:

大体的财产问题,第一天就商量好,商量不好要么再商量,要么就直接别谈了,这是婚姻的地基。

接下来的时间,该办手续就办手续,该出钱就出钱,争取尽快把买房、贷款、装修等等问题,都在正式结婚前有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见家长+办手续的时间,大概就是一周吧,等最大头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可以商量其他的问题了。

3

第二周开始,小两口关注点便可以落到日常生活方面,第一步,双方做个全身检查,排查健康隐患。

虽然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一步似乎有点多余,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在如今开放+内卷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身体有没有一些隐疾,不要说对象了,恐怕自己也不一定清楚。

哪怕最后体检结果啥问题没有,也一点都不亏,起码可以令自己和对象安心。

除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之外,家人的健康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比如家里的老人、父母以及祖父母,有没有比较特殊的健康问题,医药费都是怎么解决的,会不会对未来的小日子,产生影响等等。

并不是说对方家庭有健康问题,就要临阵退缩,而是打好心理建设,共同解决问题。

这也可以给小年轻们一个提醒:结婚是两个家庭而不是两个人的事,像这种柴米油盐、老人孩子的事情,日后还会有很多。如果连这也应付不过来,结婚还是要三思。

此外,有条件的一定要给家里老人也来套全身检查,哪怕不为了结婚,对他们的身体也没有坏处。

既可以排除一些隐患,也可以借此来商量,万一以后老人生病怎么办,毕竟随着老龄化的发展,癌症等重病已经不算小概率事件了。

无论怎样,都比一结婚就发现伴侣家人生重病的好,一旦事发突然,没有心理准备,又没有经济能力,爱情和亲情都会变得非常脆弱。

体检连同等报告的时间大约也是一周,期间,可以穿插一些其他内容,比如,彼此都要上网研究一下结婚的那些事儿,对结婚的责任和义务有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合格的伴侣,要付出一些什么。

然后,建议了解一下《婚姻法》,对结婚乃至离婚的相关条件、手续有个大概了解,不是说就图离婚,而是如果最坏的结果发生了,也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权益。

也可以借机了解婚姻中的那些红线,比如出轨、家暴等等,毕竟在研读法律中,人真的可以获得对法律的敬畏。

4

以上这些东西一通全操作下来,相信大部分人已经对婚姻有了全新的了解,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如果此时你们的关系依然亲密,恭喜你,的确是真爱。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试婚

有些人可能依然会对婚前同居有抵触心理,但如果进行到这一步,父母估计买房款都凑得七七八八,建议就不要太矫情了。

毕竟谈恋爱和真正生活在一起是完全两回事,要是结婚后才发现对方有一些你不能接受的小毛病,到时真的哭也没眼泪。

当然了,现在的新新人类思想都很开放,这一步有些人直接放在第一步,甚至和多个人同时试验,也...没大毛病。

有条件的是,建议还是可以试着同居一段时间,也别忙着腻歪,而是从一些细节中了解真实的对方。

装谁也能装,但细节是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比如说,对方会不会有意拖延家务活、卫生习惯会不会特别差、会不会爆粗、会不会腻歪几天之后,就瞒着你联系小哥哥/小姐姐等等。

当然,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很正常,毕竟你和TA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的人,不能强求对方完全符合你心意,日后慢慢磨合就行了,但一些原则问题,比如黄赌毒、情绪波动大、喜欢动武、好吃懒做混吃等死等,你就要再权衡下了。

此外,非常建议在冷静期的后期,来一次不跟团的旅行,既是非常有意义的纪念,也是最后的考验,在劳累以及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人的能力和本性可谓暴露无遗,TA的规划能力、行动能力、同理心、对你的耐心程度,乃至三观、过往经历等等,都会逐渐呈现出来。

如果你们不但能住到一起,还能旅行到一起,那么恭喜你,你对象的靠谱程度,已经超过全国90%的准配偶。

总结一下,一个月中,你主要围绕的就是这几件事:

1.婚前财产分割和婚后财产配置的问题;

2.双方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问题;

3.婚姻的责任和结/离婚流程问题;

4.彼此生活习惯和三观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能不能住到一起、聊到一起。

看到这里,我想你一定觉得很累了吧,觉得结个婚怎么这么多破事要弄?

可你有没有想过,有多少人的婚姻,就是本命年后第一年,就被双方家长稀里糊涂的带着把流程走了的?

一辈子的大事,自己都没想明白就推上道了,中途翻车的概率,那想必是相当高的。

结婚,真的不是两个人合法腻歪,而是两个人用爱和责任构筑出一个新的家庭,本质是严肃的。

任何觉得“我好喜欢TA”,一拍脑门就结婚的行为,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结婚冷静期,不一定能解决婚姻中的所有问题,但起码能够避免一些非常离谱的婚后撕逼,比如领完证之后因为婚礼上的一件内衣而闹掰、为了房子闹出人命、婚后才发现对象是老千等等。

愿每个人对待婚姻,都能有发自内心的尊重。不必太过恐惧,但也要有基本的战胜困难的决心。

只要经营得当,婚姻生活的乐趣,同样是单身的你没法想象的。

最后,祝“做好准备的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文 | 毒哥&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