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据四川省科技厅消息,我省依托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等单位,新建认定9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达13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建的9家实验室分别是:民用航空动力高空模拟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精制川茶厅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中医药转化医学代谢性疾病中医药调控人类重大疾病模型猴开发与应用电力物联网先进密码技术与系统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其中学科类实验室7家,企业类实验室2家,覆盖了工程与材料、农业、生命与医学、电子信息等领域,分布在成都、绵阳、德阳、宜宾、凉山等区域,各实验室的牵头依托单位均为省内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新建实验室获得了范国滨、王琪、石碧、荣廷昭、魏于全、丁健、钱清泉、姜文汉等院士和省内外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和一致推荐,将有望建设成为本领域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支撑高地,为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环境等提供重要的创新载体支撑。

据了解,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基础研究活动最主要的阵地。我省自2003年启动首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并在“十三五”期间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系进行系统布局和整合优化,持续加强科技资源均衡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对我省优势产业、重点学科的覆盖率和支撑力。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充分发挥了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哥

一起来看看四川省2020年科创成绩单吧!

过去一年,我省科技创新全力支撑全省经济稳定向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备案瞪羚企业100家,持续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接近2万亿元,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1248亿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加强,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落地建设,新增省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个。

川渝创新合作稳步推进,与重庆市签署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框架协议和科技专家库共用、成果转化共促、科技资源共享“1+3”合作协议,协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4家单位入选国家职务科技成果确权试点,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获得国务院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十三五”时期,我省科技事业加速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治理形成新格局,2020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2015年的近2倍,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率超过14%,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200余个,组织实施513个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支持培育627个重大创新产品,我省创新能力排名从“十二五”末全国的第16位提升到第11位,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小科

“十四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如何推进?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5+1”“10+3”“4+6”产业发展等重大部署,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高标准建设西部科学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西部创新人才高地、拓展开放创新新空间、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等10个方面重点任务。

11111111111111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省将实施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推进成渝创新合作成势见效;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

同时,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科技富民惠民;加强创新合作,融入国际国内创新网络;强化人才支撑,培育建强科技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综合:四川观察、成都日报“锦观”

责编:王彦超

编辑/美编:何秋霆

值班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