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的军官制度下来之后,面对一叠厚厚的文件,很多人不知所措,感觉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去阅读。

的确,12份文件,加起来约有数十万字,厚度相当于一本小说,没有一定的政策和法规阅读基本功,很难精准把握。

最近这段时间,军报官方每天都会就新的军官制度,出一篇评论员文章。文章篇幅不长,但的确能透露出一些政策制定的核心精神,能够很好有效地帮助大家理解今后政策的大方向,是阅读政策,理解政策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纵观近期的评论员文章和官方解决,新的军官制度,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稳”。

所谓的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政治引领,稳住思想。军官职业化虽然强调专业化,但专业化并不意味着技术为王,思想弱化。在本次改革中,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军官队伍事关国家敏感事项,总体上看,必须“管”字当头,要充分管住管好。党管干部的主要内容包括:由党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由各级党委管理和推荐重要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党管干部方法,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保证干部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在这当中,军官关心的进退走留、转业复员,同样属于党管干部工作的一部分。军官能否转业复员,都需要经过一级党委的批准。想走就走,想留就留,显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二、科学设计服役制度,稳定服役。这次军官制度改革,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稳定服役,扎实蹲苗”。***明确指出:“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扎实蹲苗,不仅是对军队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全党全国各行各业所有干部的新使命。过去,军官制度尤其是中下级军官层次当中存在晋衔调级过快的现象。本科毕业的军官授副连职中尉,排长位置上不满三年就能调整为副连,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晋升主官,主官位置还没坐热就要到机关去调副营,随后很快就转业安置。这种过快的军官调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建设,无法培养真正懂基层的行家里手,并且造成了人才流失。在新的军官制度中,本科毕业授少尉,明确定位基层排长。硕士研究生毕业授中尉,可安排至专业匹配的岗位工作。少尉和中尉的最高服役年限有所延长,印证了军改之前关于“延长年限”的传闻。

三、力量倾斜艰苦边远,稳边固防。长期以来,我军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院校、机关、研究所人满为患,严重超编。艰苦边远和基层一线却长年缺人,无法有序更替。军改第二大战役当中,大量部队整编换防,有的从城市移到农村,有的从内陆移到高原,有的从内地迁往边疆。这是新军事斗争形势下我军战略前推,兵力部署前移的集中体现。未来,或许还会有大量的单位调整换防。到一线去,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高山海岛去,正在逐渐落地成为现实。要想实现这样的战略部署,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军官制度。这次在军官制度当中明确了生长干部毕业学员向艰苦边远一线分配的原则。在评论员系列文章中明确提出:“广大军官要坚决听从组织的召唤、服从组织的安排,党让去哪就去哪、党叫干啥就干啥,主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中磨砺锻炼,在军事斗争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树立功绩安置导向,稳定退役。军官退役安置,事关军官后路和人才吸引力,一直是军官制度当中的重要事项。这次军官制度改革,对军官退役后的安置方式作了调整优化,主要是区分不同情形,分别作退休、转业、逐月领取退役金、复员等安置。这样调整,坚持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安置越好,引导广大军官长期服役、多作贡献。从具体的安置方式来看,退休安置主要面向服役时间和军衔等级达到退休要求的军官,我们知道,军休的保障水平远远高于地方,对于军官来说,这也是最好的一种退役安排。过去,军官退休的职务等级设计的过高,很多军官都达不到退休的条件,只能选择转业。这次职业化改革,退休门槛显著降低,服役时间较长且军衔最高年限允许其退休的军官,都能“够的着”,“盼的上”。逐月领取退役金则是国家寄予厚望的一种安置方式,它是对自主择业的调整和优化,退役安置之后能够得到充分的待遇保障。复员安置条件有所放宽,军官满足最低服役条件,自愿复员,除特殊工作需要意外,一般都能得到批准。服役年限低,贡献小,安置的保障水平自然也不会太好。复员安置,主要针对就是想早日离队以及不符合其他安置条件的军官。

从退役安置方式的设计来看,四种安置方式结合“自愿、调控、达龄、强制”四种退役方式,形成了多种退役组合。既增强了组织在干部走留中的控制力,也给予了军官个人一定的选择空间,有效兼顾了效率与公平。当前,军官大进大出的形势,正式转变为小进小出。军改之后,每年征募和退役的军官数量,相比过去会有所降低。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军官队伍的稳定性,保证军官有充足的服役时间在具体的岗位上摔打磨练,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军地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开展,减少地方安置压力,提高安置保障的质量和效益。

当然,军官退役的总原则,依然坚持以岗位需求为根本,军事斗争为牵引。军官能否退役,首要的是看单位的需要和战备要求。新政策在客观上对具体单位主官把控干部队伍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准确上报学员补充需求,如何安排干部退役次序,如何保证干部退役之后能有效补充新干部,这些都是接下来充满挑战的问题。毫无疑问,基层党委的决定权有所增强,决策依据也更加刚性,这是一件好事,也是提高单位建设水平的历史机遇。

五、设立衔级并行制度,稳定待遇。军官职业化的先导,是建立军衔主导的军官等级制度。由于军衔处在调整指挥和职务关系的核心地位,军官晋衔速度放慢,有可能会影响待遇的提升。这次军官制度亮点,在于设计了一套衔级并行制度,一衔对应一定范围和幅度的级别,使得军官即使不能提升军衔,也能稳步提高待遇。比如,专业技术大校以上军衔对应设置更加宽幅的待遇级别区间,以此稳定保留高层次人才。级别的作用同时也能体现在转业安置当中。我们知道,当前国家公务员也采取了职级并行制度,衔级并行有利于和职级并行对接,为转业职级确定提供依据。

五、强化最低服役年限,稳住人才。军官职业,是一个充满特殊使命和特殊要求的职业。它的公权力特性以及军事斗争本质要求,都使得身在其中的人必须让渡出一定的自由和权利(国防法)。选择军官职业,就意味着不可能像地方大学生一样正常参加校招和公务员选调,军事院校提供供给制待遇,学员毕业分配之后也必须服役满一定年限,回馈国家提供的待遇。这次军官制度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了以军官任职年限为基准的最低服役年限。该年限写入了军官服役管理条例,也就是未来现役军官法的文本。把军官实际任职年限作为“走龄”,有效的规避了“干龄”和“军龄”的模糊性和不可解释性。如果以军龄为基准,不同来源的军官就会出现巨大的年限偏差,解释上也变得非常困难。如果以干龄为基准,军校直读研究生和在职干部脱产读书的时间实际又没有担任军官职务。无论干龄还是军龄,都存在巨大的政策漏洞。这次新推出的“走龄”,统一了不同来源军官的年限计算方式,对免职和直读硕士博士进行了顺延,读书期间不计入“走龄”。可以说是制度中的一大创举。这个“走龄”,单指最低服役条件。“走龄”的设置,有效地稳住了年轻军官尤其是该学历军官,用政策制度的手段在“走龄”内强制留人,是实用主义政治艺术的高超体现,接地气,有效果,抓的准。

为期十天的宣讲马上就要开始,从“稳”的角度理解并体会新政策,就能吃透宣讲当中一切“大话套话”,从而真正把握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精髓,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做出契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