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已经是一个热门了十几年的话题,从央视最先推出《鉴宝》、《寻宝》节目再到地方台的《天下收藏》、《华豫之门》等,加上如今《鬼吹灯》、《古董局中局》等热门影视小说作品的火爆,让民间对古玩收藏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艺术品收藏本是一个加深自己文化修养,然后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暴涨的收藏群众,让市场提前进入混乱期,这时候,“鉴宝专家”的地位迅速提升,因为人人都有“鉴宝需求”。但遗憾的是,专家这个群体,起到的却是反面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宝专家,从“高端”跌落“低谷”

国内的鉴宝节目大多风格一致,在介绍藏品的时候,说得不甚详细,重点却放在最后的价格环节,这也激发了观众的“兴奋点”,人人都在家里翻箱倒柜,大多目的都是“一夜暴富”,很少有人对藏品的历史文化感兴趣。

而专家们也刻意在估价环节大费笔墨,但问题是,价格是由市场来定的,专家就算估价1亿,自己不敢买等于空口白话。人们起初不知道这一点,十分“迷信”专家名头,在最火爆的那几年,鉴宝专家比娱乐明星还要受欢迎。

很快,藏友们就发现不对劲了,拿着古董四处参加鉴宝,鉴定费、证书费花了不少,但就算被认定为真品,古董却很难出手。随后又出现很多以骗钱为目的的所谓“拍卖公司”,到头来,东西没卖掉,冤枉钱倒花了一大堆。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本该“权威”的专家,自己却干出很多超出底线的事。王刚“砸宝”事件争议不断;5位资深专家为假“金缕玉衣”开证书,帮助商人骗银行贷款近7亿;专家刘岩把真说成假,以17万骗取藏友乾隆真迹《嵩阳汉柏图》,再转手卖出8700万。

如此种种,让鉴宝专家这个群体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其实大多数专家都是兢兢业业搞研究的,但就是因为几颗“老鼠屎”,毁掉了文物工作者几十年努力才建立起来的行业信誉。

因为文物鉴定的不确定性,鉴宝专家就算看错真假,一句“看走眼”就能推脱责任,导致不负责任的鉴定结果越来越多。整个古玩行业被此种风气弄得乌烟瘴气,真品难得到承认,赝品却大行其道。

再来看看国外的鉴宝节目,是怎么做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鉴宝节目,重文化不重价格

鉴宝类节目,最早起源于1979年英国BBC制作的《古董巡回秀》(Antiques Roadshow),因为人气极高,节目版权后来卖到了世界各地,美国在1997年也制作了一档同名鉴宝节目,每年观众都有上千万之多。

可见,此类娱乐秀节目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中国其实是模仿。但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的鉴宝节目和专家就面临很大质疑,信誉跌落低谷,而英国的《古董巡回秀》已经播了40多年,却很少惹上麻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规范!

节目制作人介绍,希望观众能了解到物品本身的故事,为什么会流行,有什么意义等。他们会邀请各大知名拍卖行的专家,对一件藏品的历史典故、文物知识、风土人情和鉴定诀窍娓娓道来,重文化而不重价格。

专家也会进行估价,但一定会让藏友先了解收藏的含义,并不是仅靠“赚钱”为噱头,国外非常注重个人的艺术品味,从小就开始培养。收藏艺术品其实就是收藏文化,一件古物成为展现历史的生动课堂,这才是节目的初衷。

当然,国外的专家也有不靠谱的时候,那他们如果看错了甚至撒谎怎么办?2000年,专家乔治·朱诺为了把一柄古董宝剑炒到3.5万英镑,和朋友制作了一个假鉴宝视频,宝剑是真品,只不过有点夸大其词,节目组发现后立马将其开除,并撤掉这份录像,永不再重播。

制作人皮特·麦克随后发表声明:“无论是垃圾还是宝物,都可以来节目展示,由专家免费鉴定,但不能编造和欺骗观众,这是我们的底线。”而这种比较夸张的“节目效果”,其实在我们国内随处可见。

专家认定的价格,可以直接当场买下

再来说说同系列的美国鉴宝节目,美国因为建国时间短,流藏于民间的文物实在有限,因此大多数都是近代古物,值钱的很少。但他们的制作原则也是“宝贝不值钱,故事才值钱”,哪怕几美元的东西,也能乐呵呵说上半天,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

比较高价值的都是来自于国外的文物,比如中国文物就非常受欢迎,最知名的是在俄克拉荷马州举办的一期节目中,一位大叔拿出了在英国跳蚤市场淘到的一组中国犀角杯。

当时专家大加赞赏,对这组亚洲犀角杯给予很高的评价,并详细解说了犀角制作工艺,说明这些宝物是中国古代皇族才能用得起的奢侈品,最后给出的估价是100万美元(约合650万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叔听到这个价格非常惊喜,然后略带质疑的说:“你给我估这么高的价格,能卖掉吗?”主持人很自信的回答:“我们都是按市场价评估,如果你愿意卖,可以马上拿到100万美元。”得到大叔同意后专家团队当场付钱,顺利完成交易。

这期节目在当地传为美谈,也引发了美国民众收集中国古董的极大兴趣。最令人佩服的是,专家说到做到,他们认定的价格,可以毫不犹豫的买下来,这是对自身眼力的自信。

反观我们的很多专家,估价的时候一味的往高了估,动辄几千万上亿,但真正要让他们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造成国内收藏界很多“有价无市”的既定事实。

结语

国外的鉴宝节目虽然挺好,但也仅仅是对他们国家的藏友负责,在捞钱这方面外国人可丝毫不会手软。近些年各大拍卖会上,中国文物屡屡打破纪录,背后就有很多国际炒家的影子,所谓“海外回流”,就是他们收割中国富豪的手段。反观我们自己的收藏环境,充斥着浮躁和急功近利,专家在其中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代表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