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喜欢本文,记得点在看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同放学回来,一进门就嘟嘴,满脸忿忿。原来,在楼下等电梯时,被一个路人说她是小学生。

小同气死了:凭什么说我是小学生? 我们哈哈大笑:你本来就是六年级小学生啊! 小同更气了:可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啊,哼,哪一点能看出我像幼稚小学生? 我们接着笑她:你不像小学生,哪一点能看出你像中学生,不,大学生呢? 小同拧着眉,点头笑了:也是! 我好奇死了,连忙问她:你明明是小学生,为什么对别人说你是小学生,这么不开心?

小同给面子,解释起来:在网络上,小学生的意思就是菜鸟,可是我明明打游戏不是菜鸟,而且我也不是三四年级那么幼稚的、猫狗都嫌的样子啊!

12岁的小同是我们同事的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女孩。看起来,她急于摆脱心目中“小小孩”的样子,更愿意认同成人,以及被成人认同。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摆脱之前幼稚小孩的形象,努力成为心目中大人的样子。这个过程中,会有不断的尝试、试探。

青春期孩子最喜欢,也可能是经常采取的一个举动可能是:反对管教,挑战父母和老师,以及其他想管教他们的人。

小同很乐意跟我们办公室每个人亲近,却对自己的妈妈差评连连:她好烦,好讨厌!她总是唠叨,总是说我又做得不对,好烦啊!

无独有偶,我家王南瓜同学也经常反对我的管教,无论是催促他洗澡理发,还是赶快写作业,他的策略是:任你说烂嘴,我自巍然不动。

当妈的气得抓狂。

看你气得要死,他还会补刀:我知道你讲的是对的,可是,只要是你喊我做的,我就不会做,我告诉你,我是不会听你的!我是不会听你的!我是不会听你的!

虽然是心理治疗师,可是,遇到这样挑衅的儿子,我也气不打一处来,觉得这孩子简直不可理喻,成心作对。

说起来,心理咨询师自家的熊孩子和他们在临床接待的孩子没什么两样:迷恋手机、偷看小说、拖延作业、不想上学、成绩下滑;还屡教不改,否认抵赖、叛逆顶嘴,甚至暴跳如雷、无理取闹。

或者,平日不专心学习,考前各种作妖:抗压能力低,焦虑,失眠,口腔溃疡,情绪极端,发火大吼。

另外,在反抗父母方面,心理咨询师家的熊孩子比较别具一格。

王南瓜是这样的:就你还做心理咨询?我们小孩子的想法你哪里知道?我懂的比你多!

我告诉你,你少拿跟你们心理学那一套对付我!

你再这样子,我就去你们医院,告诉那些做心理咨询的小孩子们,你们别听葛老师的,我都不听她的!

另一个同事的儿子是这样的:就你还做心理医生,我都看不到你的人,你整天不是值班就是加班,有这么忙吗?什么事情跟你说,你都说没关系,从来不关心我,哪一天我也要打你们的心理热线,我就跟他们说,我是那个谁谁的儿子,我心理障碍了,看你在单位还有脸没有!

而小同是这样的:你要是再管我,我就跳楼,我要是自杀了,你们单位肯定会开除你,你连自己孩子都管不好,还能治疗别人家的孩子吗?

这几个熊孩子年龄不一样,可是需求和天下的孩子是一样的:求关注,求尊重,他们希望独立,能够展现自我的力量。

与其他行业的家长相比,心理咨询师自家娃经常拿父母的职业回怼,甚至要挟。

那么,心理咨询师是怎么样和自家熊孩子“斗智斗勇”的呢?

01

接受现实

身为心理咨询师的老母亲,首先接受:

1、自家娃其实就是个普通孩子,所有孩子的优缺点,自家娃也一个不落。

这样的话,我就放弃了自家娃应该是聪明乖巧、富有能力的幻想,那么,对他的期待就会降低很多。

如果王南瓜同学成绩不理想,甚至在家无理取闹的时候,我知道孩子成长是个曲折过程,即使老师反复请我喝茶,我都不会感觉受打击。

我情绪稳定,不因为孩子表现不好而沮丧焦虑,孩子就不会内疚——不会感觉“我没有做好,我让父母不开心了”、“父母是因为我才过得不好的”。

为什么说内疚情绪会影响孩子呢,因为,时常内疚的孩子很难发展自己,却容易陷入抑郁的深渊。

很多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察言观色,以父母或者别人的脸色、情绪为主要关注对象,却不能一心一意从事自己的学业或者工作。

2、老母亲无论怎样费尽心思、巧言如簧、上蹿下跳、口不择言、气急败坏,希望帮助(改变)孩子,其实收效甚微。

老母亲管教王南瓜同学,却被怼得张口结舌,只好默默吸口气,先去隔壁房间冷静下,再问他:太奇怪了,为什么你觉得我讲得对,可是偏不要听呢?

王南瓜理直气壮:如果什么都听你的,那我岂不是没有面子?

因此,从孩子身上,我学习到的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给他充足的尊重和耐心,孩子才会接受,与其气急败坏勒令他马上改变,结果鸡飞狗跳,不如多亲近孩子,问问他拒绝的原因。

3、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不知哪个国家的谚语:如果你要指出对方一个缺点,那你至少要先说出他的五个优点。

反正,对付心理咨询师家的熊孩子,此招屡试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懂点哲学

1、“欲速则不达”,“塞翁失马”,这些古老的中国智慧,要牢记在心,常抓不懈。

为什么说是哲学,而不是心理学,首先心理学是哲学的分枝,临床心理学的很多理念其实建立于哲学观;另外,哲学是人类的古老智慧,可以帮到老母亲调整心态,多些从容,不期待可以马上改变孩子。

2、懂点人际心理学,很有必要。

人际间的特点是:人与人相处时,总想改变对方,绝大部分的人际冲突都源于此。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当父母试图影响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也在渴望改变父母。

这样的话,总要有一个人首先做出改变,否则就会变成亲子间的对抗。

想想乒乓球吧,两个人拿着拍子推来推去,其实就是双方意见不合,相持不下的局面。乒乓球的争夺战,取决于双方技术水平的半斤八两,否则哪有观赏性。

老母亲当然不希望和自己娃打比赛,哪怕友谊赛也不行!因此,要从这个试图改变对方的怪圈中,抽身而出,其实就是不给孩子的针锋相对提供机会。

因为,父母每一次试图纠正孩子,就可能为孩子的逆反,添砖加瓦。

小同说的好:其实我有时候跟妈妈吵架,稍微气一下就好了,发泄下情绪,过一会我就好了。

所以说,老母亲放弃斗争,不代表认输,而是以身示范孩子,教会他们使用弹性的方法,而不是用冲突的模式解决人际矛盾。

另外,跟孩子争对错,除了打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以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3、年轻人最恨:“我是为你好”。

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我比你懂得多,你应该听我的”,青春期的孩子本就跃跃欲试,当然不领情,甚至恨死你。

因为老母亲没有尊重孩子希望自己做主的自由,没有允许孩子犯错的权利。

做心理咨询师的老母亲,有时候只能眼巴巴看孩子撞南墙,却不得不闭嘴,做到不评价不建议。

因为,事前提醒,王南瓜同学会认为你在强迫他,他没有自由;事后分析,也需要方法,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否则孩子会认为你在看他笑话。

因此,千万记住“人小鬼大”,不要小看孩子。

另一个心理咨询师家的熊孩子是这样总结的:我分析了像我这样的青少年不开心的原因,第一是父母边界不清,错误移情,第二是父母焦虑太多,投射给孩子;要解决这个冲突,父母需要停下闲不住的手。

当心理咨询师家的熊孩子,总结理论比爹妈还要专业,老母亲唯一能做的是:有颗佛系哲学+心理学武装后的智慧心脏。

最后,老母亲知识储备的定期更新维护,实在很有必要。

03

夫唱妇随

当然,也可以是妇唱夫随,用这个标题,只是想说明夫妻配合很重要。

1、一个没有得到配偶足够尊重的父(母)亲,无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对丈夫绝望,一家三口耳鬓厮磨,少了一个人,那就只能跟王南瓜亲近,少了对另一半的关注,那我的注意力会绝大部分放在孩子身上。

可是,王南瓜和其他孩子一样,我跟他亲近多了,也会闹矛盾,嫌弃我太黏糊。再说了,如果一个孩子对妈妈的情感空洞了如指掌,那么你在他面前就很难有威信,你想教育他时,在他眼里,你才是需要被他教育的那个。

这个时候如果喊爸爸回来教育孩子,通常会铩羽而归,因为当妈妈心里没有丈夫,孩子眼里也没有爸爸。

怨偶很难合作家教,有时因为对方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联想起夫妻冲突时,对方也是这副嘴脸针对我,哪里愿意孩子也跟着受罪?

还有,本来就对配偶气不打一处来,觉得孩子有今天的问题,就是对方一意孤行导致,很容易变成本来是教育孩子,结果却变成批评对方的人格、教育方法、生活习惯等等;

另外,对伴侣失望的夫(妻),会有意无意跟孩子亲近,即使孩子需要被管教,即使对方是来帮自己管教孩子,可是因为看不惯对方,结果互相指责,帮手变对手,鸡飞狗跳;

2、教育孩子之前,先建设自己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和谐,对自己育儿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

在写作此文的过程里,葛老师访问了很多心理咨询师同行,大家的说法是这样的:

不指望对方能为我做什么,就是特别有压力的时候,能陪我一下。

有时候工作有压力,他陪我分析一下,哪怕讲得不怎么对路,但是我还是觉得窝心。

其实吧,他也做不了太对,他自己工作都忙死了,但是跟他讲事情的时候,他愿意听。

小孩子有时候不听我,她会两边劝,也不发火,觉得她还是蛮支持的。

总结一下:尊重和感激是和谐婚姻的基础。

作者:葛毅,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心理治疗师。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赛珂心理,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