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开始,日月升沉数千年,直至科技文明的现代,传统诗词的创作者,依旧恒河沙数。诗词爱好者更是多不胜数。

无需去具体统计,单只看《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程度,便能感受到传统诗词的受众群体有多么庞大。

并且,现代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上教育的普及,当代的传统诗词数量,远远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朝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唐朝近三百年国祚,一部《全唐诗》几乎囊括了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唐诗,然而其数量仅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笔者曾在某图书馆看到一部名为《二十世纪诗词选》(大概是这个名字)的书籍,上面所录当代旧体诗人不过百余人,但诗词数量已达数千篇。而这部书籍上的诗人,相较于当代诗词创作者,不过沧海一粟。

由此可见,当代诗词数量,定然是令人惊叹的。可是,这么多的当代诗词,却没有几首作品,能够像唐诗宋词那般流传于世。

其原因大概有三:

第一,当代诗词良莠不齐,大部分诗词作品的不具备可读性、思想性,更遑论流传。

如今教育虽然普及,但大部分诗词创作者,只摸到了门槛。搞懂了格律,便以为自己懂诗,于是开始写诗。甚至还有很多人,连门槛都没摸到。这些人乐此不疲写出的诗,质量可想而知。

第二,如今的环境,诗词发展的空间土壤比较少。

中国古代,诗歌在文学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先秦时期,孔子编撰的《诗三百》一直是儒家经典,是古代读书人必读书目。不读诗无以言。

唐宋很长一段时间,科举都是以诗赋为主。李白没有科举资格,却因为诗写得好,被高层欣赏,被唐玄宗任为翰林学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明清时期,尽管科举不考诗歌,但能够写得一手好诗,绝对不会混得太差。

而且,古代的文人,一旦写出一首好诗,文坛便会互相诵读,民间百姓觉得好的,也会谱曲传唱。

如今的传统诗歌,不过是一种茶余饭后的爱好,并不会受到社会知识分子(相当于古代文人)的关注。即便是有好诗,也无法普罗大众。

第三,则是当代诗词,还没经过时间的沉淀。

很多人都想著书立传,想在历史中留下些许作品,能够不朽于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之下,许多当时认为好的作品,畅销作品,最终湮灭在历史的车轮之下。有些作品,当时不被看好的,反而成为了经典。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传统诗词的生存空间比如今更为狭小。或许当时的人,也认为他们那个时代的诗词作品,无法流传。但鲁迅、郁达夫、程坚甫、聂绀弩等人,依旧有不少诗词作品流传于今。

等到几十年、一百年后后,会有一批当代的诗人与诗词作品,流传于世。

而在流传后世的诗人当中,彭莫应有一席之地。

彭莫笔名金鱼,80、90后的诗词爱好者,应该对他不会陌生,在网络诗坛十分有名,拿过多次诗词赛事的奖项。另外,一些专业的诗词研究的学者,也对彭莫十分钦佩。高校的教授若要给学生讲当代诗词作品,多半不会漏过金鱼(笔名)。

金鱼的诗词作品,以细节动人。他总是能够抓住生活中那不经意、而含有各种情感的细节,来打动人心。而且,他的诗词作品,没有那种佶屈聱牙脱离现实生活的意象,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典故。

正如他自己所说,追求古典主义中的现代。

金鱼有一可爱帅气的儿子。孩子满了周岁不久,牙牙学语,彭莫便教背唐诗。听到儿子背唐诗,彭莫感慨之下,写了一首五绝《金小鱼周岁背唐诗》:

红柚生盐国,黄河遇海牛。
我闻心盛喜,李杜莫深愁。

细读这首诗,我深受感触,便转发给一位诗友欣赏。诗友学诗多年,功底深厚,初次看到这首诗时,他不禁疑惑:前两句是什么意思?错别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四句诗,两句都是错别字,诗友以为金鱼是个青铜,但当我提醒诗友看题目时,他再读一遍,才知金鱼是王者。

前两句,其实就是“红豆生南国”与“黄河入海流”,看似是错别字,其实这是诗人在写儿子背唐诗的读音。

周岁的儿子,吐字不清,所以把“红豆”读成“红柚”,把“海流”读成“海牛”。

任何人,都会经历这段过长,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任何人,都是数十亿人口中的一员。但在父母的心中,孩子就是自己的世界,当看到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学会说话,学会走路,每一个阶段,都会令父母无比欣慰激动。

所以,听到儿子背唐诗,虽然口齿不清,但金鱼心中依旧十分欣慰,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儿子的成长,感受到了作为父亲的快乐。虽然只是几句发音不准的唐诗,但在金鱼耳中,这无疑是天籁之音。

这首诗虽然简单,但自然流畅,其中蕴含的父爱,是金鱼的,也是天下父母的。这首诗传达的情感,或许是个人的,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共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诗呈现的,又是人类普遍的情感。

一首五绝不过瘾,文章的最后,再录金鱼几首作品:

《看马戏》
魔术讶遁地,秋千惊入天。
无心笑小丑,我亦扮多年。
《秋》
忽然秋意深,独坐久沉吟。
黄叶红砖地,西风北客心。
多情怜旧往,一梦到如今。
此夜潇潇雨,天涯各自闻。
《深巷》
深巷光阴入酒杯,阳台小坐树成围。
晚风吹落槐花雨,隔壁阿婆缓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