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文化馆馆员李玲霞在随笔中写道:“昨天还在办公桌旁设计项目文案,昨天还在电脑上整理培训学习汇编,昨天还在分局处理着年底案件……疫情来临,一个电话,一个眼神,一份承诺,就火速齐集,这就是来自藁城各行各业人民群众抗疫行动与信念!”

1月6日,藁城区全域被调整为高风险地区,从而被全国人民关注。当大家在查阅“藁城区”的“藁”读什么音的时候,这座拥有近80万人口的区县,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抗疫行动。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变身志愿者,火速奔赴疫情严重的村镇,帮助转移村民异地集中隔离,协助医护人员核酸检测。

藁城区文化馆疫情下的72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桥寨村村民按规定进入集中隔离酒店办理入住

闭馆、居家、奔赴抗疫第一线,在藁城区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前一天,藁城区文化馆就接到通知实施闭馆。警报的拉响意味着疫情的升级,藁城区文化馆馆长李艳锋迅速对全馆馆员的工作与生活进行了调整。全馆12人全部转战线上,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同时被嘱要随时待命。

1月11日,藁城区发布通告,藁城籍和常驻藁城的人和车一律不得离藁。对发现病例的村庄实行集中隔离,应隔尽隔。这天,李艳锋接到上级通知,需要抽调人员前往疫情重灾区小果村附近的北桥寨村协助转移村民。截至记者发稿,李艳锋和文化馆副馆长刘少川已经离家3天,不断接到临时性任务的他们这期间只休息了六七个小时。而这只是奋战在抗疫前线工作者的缩影,就如李艳锋所说,医护人员、民警、工人、老板、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投身此次抗疫的每个人都不畏严寒、全力以赴。

藁城区北桥寨村位于藁城区最北部,隶属增村镇,也是全镇最北边的村庄,与此次最早发现病例的小果庄村相邻。全村常住人口约2000人,按照统一安排部署,计划将全部村民在3天内完成异地转移隔离。

第一天抵达北桥寨时,李艳锋和刘少川只匆匆戴了口罩,没来得及穿戴其他防护用品,就投入到一场紧张的转移工作中。早上6点,北桥寨村通过喇叭通知村民准备随身用品,排队进行登记、测体温、上车。北桥寨村疫情防控值守点位于该村村委会前,20名工作人员分5班值守。村民秩序井然,并没有流露出2020年初疫情刚暴发时的恐慌,但气氛依旧有点低沉,疫情的突然升级让平日里悠闲享受时光的村民感到紧张和焦虑,人群中不时传来孩子害怕的低泣声。大家默默地接受检测,乘坐大巴车,一批批前往集中隔离点。李艳锋说,虽然从物资、医疗保障等方面来看,此时的藁城区情况井然有序,但是看到被迫离开家、配合前往隔离点的村民,看到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他的内心依然被一种力量撞击着:“这就是面对疫情,大家拧成一股绳的精神,虽然疫情来得有些迅猛,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把它当做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鞭策着我们,一定要把这场疫情阻击战打好。”

有关人员随时待命

跟随村民前往隔离酒店并安置好后,他们会返回再护送一批。这期间还会接到其他的临时性任务,比如统计村里的家禽,为政府统一配送饲料做好前期工作;统计村里有重大疾病的人员,走程序派专车接送到隔离点……

李艳锋顾不上接记者的电话,仅在下午休息的间隙短暂接受了采访。他一直强调,他们所做的不值一提、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每一份微不足道的汇集,使北桥寨村3天完成了转移隔离。

虽然这只是抗疫工作者最普通的日常,但它记录着藁城区人民在疫情来临面前沉着冷静、全力备战的身影,也将成为文化馆人文艺创作的汩汩源泉,在他们的笔下、在他们谱写的乐曲中、在他们描画的图景中,抗疫的故事会一直在上演,抗疫精神也会一直被传递。

大学生志愿者特别的1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藁城区南营镇南营村第四大区部分志愿者合影邓伟龙摄

1月5日下午,河北大学2020级新闻传播学院学生胡季璇从河北省保定市返回藁城区南营镇南营村时,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不敢有一点大意。5日晚12点,南营村就封锁了。

1月6日一大早,村里就开始广播,让大家不要随意走动,等待通知进行全村核酸检测。这一天,整个石家庄气温骤降,零下十几摄氏度,刮着风,特别冷。“给我们检测的医护人员年龄都不大,但认真负责。没有多余的话,一直在工作,护目镜上全是水珠,村民送的暖宝宝也根本没有时间贴。”胡季璇说,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也一直忙里忙外,维持秩序。

这一次检测让胡季璇看到了医护人员的辛苦,也知道了志愿者的价值。她还看到村委和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及时通知村内及周边的疫情信息,并参与村里的治安维护和志愿服务工作的忙碌身影。藁城区是当前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作为一名共青团员,胡季璇也想为家乡、为抗疫奉献一份力量。“学校和家人也都支持我做志愿者。”第二天,胡季璇马上报名参加了村里的志愿防疫工作,在疫情防控面前,没有一个人能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

1月8日,南营镇南营村开始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南营村村民有近万人,村里分成四个大区,胡季璇被分在了村里的第四大区,负责核酸检测现场的准备工作和秩序维护。早上6点,天还没亮,村里的志愿者就得集合,进行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搬运试剂、拆开试管外包装、给试管贴好条码、村民信息5人一组分好……这样,医护人员一到,就可以立马开始工作。

志愿者在进行防疫工作

8点,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环境中,所有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开始核酸检测。一部分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一部分志愿者帮助医护人员准备医疗用品,装棉签、做登记等,一直忙碌到下午一两点。

“志愿者还好,检测做完后,饿了还能用方便面对付一口。”胡季璇说,但是医护人员从穿上防护服工作那一刻,水都不会喝一口。工作结束后,他们直接徒步到集合点,不会在村里多停留。

据了解,志愿者工作结束后,都会进行统一的消毒。“为了家人的安全并让家里人放心,一般我结束志愿工作回家时,都会在进门后去另一个房间,用酒精再消毒一遍。”胡季璇说。

核酸检测完毕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村民信息录入。据了解,在胡季璇所在的村里第四大区,不少志愿者都是村民,大家对电脑,尤其是excel表格不太熟悉,不会的志愿者认真学习、询问、请教如何使用。“看着大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那一刻非常感动。”胡季璇说,为了保证确认无误,有时候录入工作会从下午两三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

志愿者在进行数据整理

志愿者有时候也会接到晚上的突发任务。1月8日核酸检测后,由于技术原因,核酸检测数据需要重新核实录入,村委会就联系到了录入速度快的胡季璇。接到任务后,她争分夺秒、熬夜奋战,在凌晨两点完成了全村居民的数据录入工作。1月9日早上7点,胡季璇又投入到新一天的防疫工作中。

此外,胡季璇还协助村委会挨家挨户走访调查。

“对于疫情,我内心不再害怕!”胡季璇说,“在这次抗疫志愿服务中,我感受很深,科学防疫一定会成功。同时,我希望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通过志愿服务帮助家乡人民,我感到非常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