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冬(1640),李自成对万历皇帝最为溺爱的三儿子福王朱常洵封地洛阳发起进攻,在俘获肥头大耳三百多斤体重的福王后,李自成斥责他说:“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分发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命令左右把他拉下去痛打半死,最后将其砍死,体态肥硕三百斤的福王竟然被李自成下令把福王剃去毛发,拔掉指甲,与鹿肉放在一起煮熟,名曰“福禄酒会”。就这样,曾作为万历最为疼爱,没能成为太子的福王成了李自成部下的一次“盛宴”,而将福王制造悲剧的始作俑者正是万历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为了让格外喜欢的儿子当太子,万历也是拼了,无奈最终失败。

在万历皇帝的情感世界里,如果问他最对不起谁?他会毫不犹疑地回答要属万贵妃和他们生的儿子朱常洵了。早年他费劲心力想把这个孩子立为皇太子,面对大臣激烈反对,他采用了多种“战术”进行“儿子保卫战”。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在万历皇帝朱翊钧看来,郑贵妃给他生的这个排名第三的儿子才是自己的挚爱,面对大臣纷纷请立长子朱常洛时,朱翊钧采取了“拖”字。对此大臣们坚决不同意,万历十八年,申时行、许国为代表的首辅再次向万历提出:“今皇长子已九岁,中外人情谓久当册立,望皇上早定大议。”【1】

万历不耐烦地说:“朕知之,朕无嫡子,长幼自有定序。但长子犹弱,欲侯其壮健使其外出,才放心。”当首辅申时行不满意表态要继续说时,万历打住说:“朕已知之,先生每(们)回阁去吧。”【2】然而没几天在内阁的带动下,各级官吏上疏急早册立皇太子的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到了万历的桌案上,让万历感到异常恼火又无可奈何。臣下因此反应愈发激烈,纷纷递交辞呈,以至于内阁首辅只剩下王锡掘一个人。

万历为了缓和矛盾,想出了一个折中办法,“三王并封”,这个意见先要王锡爵拿出来,虽然王锡爵感到为难也只能按照万历意思办理。万历在王锡爵的“内阁意见”上高兴地批示说:“今早览卿密奏揭帖,悉见卿忠君为国之诚。朕虽去岁有旨,今春册立之典,昨读皇明祖训内一条‘立嫡不立庶’之训,况今皇后年稚尚少,倘后有出,册东宫乎?封王乎?”【3】万历的意思就是现在不能定太子,不然此后没法办。不料“三王并封”再度掀起轩然大波,最终万历无奈收回成命。下发谕旨:“既是如此,俱不必封,少侯二三年,中宫无出,再行册立。”【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情的拉锯成了万历一朝最为惊心动魄的“持久战”,万历不光付出巨大精力,甚至连朝政都不理,表达他的鲜明立场。然而,大明的王朝毕竟姓朱,看到群臣死活不肯相让,甚至引发了上百名官员辞职,让一生逆反心理的万历皇帝做出了妥协。

(二)、“帝耗天下以给福王”,让福王朱常洵可以真正喊出“我家里有矿”。

在打算将三子朱常洵立太子失败后,将他封为“福王”,“二十九年始立光宗(朱常洛)”,对于心爱的三儿子朱常洵未能当上太子成了万历皇帝心里最大的伤痛的愧疚,为此他想了一个极端的办法,那就是用天下的财富任其挥霍,以此进行弥补。“帝所遣矿使税使数十人,日有奉,月有进,所得珍宝不可胜计,号为人主私财。及福王之国,斥其十之九遣之。所赐庄田至四万顷,又所清杂税地。”当时民间都有了一个广泛的形容:“帝耗天下以给福王,而洛阳王邸富于大内。”【6】

此后万历越发觉得只能以更大的重视程度和物质上的补偿才能表达对这个儿子的愧疚。在大婚时,万历认为户部拨付的钱款太少,官员赶忙报告,准备把通州粮厅的随粮款项,共二万四千八百余两银子,全部拨付给福王婚礼之用,万历这才满意。【7】最后光是给福王办置婚礼所费银钱多大三十万两银子,创造了大明王朝王爷的一个消费记录。而那个太子,在婚礼所费还不到十万两银子,可见万历的明显偏心。【8】此前,万历就在福王婚礼举行之前,专门指示户部,每年支付福王禄米三千石,要知道,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刘基一年的待遇不过二百十四石。此外对福王经营各种生意大开绿灯,光是收取店租就多大一万四千两银子。福王的封地在河南洛阳,给他建设的府邸一直到万历四十年才告竣工,花费银子40万两,超过潞王府一倍,超过其他王府十倍。【9】

在福王出行的仪仗和规格上,万历给予了最高标准。“凡王之国,所过州县,文武官迎接,便服行四拜礼……王将要到国,前三日致斋。至城外,本处文武官率蓍老出城迎接。”【10】

在万历的纵容下,福王朱常洵越发变得骄横跋扈,在河南封地专门到处奏讨养赡田土的地租。到了万历四十二年的十月,福王府竟然将庄田营生发展到山东地带,严重扰乱了当地市场,把法定租额提高到50%,引起一路骂声。在福王的不断任性下,万历的纵容下,将他变成了“圣朝第一过举”的人物,即处处打破大明待遇记录,胡作非为记录。甚至福王的胡作非为,影响了边防军的军饷短缺,可见其万历的这种任性补偿,最终让大明付出惨痛代价,最后被李自成手下活活煮杀而食,也是咎由自取。

【1】《皇明从信录》卷三十六。

【2】申时行《找对录》钱一本《万历邸钞》万历十八年庚寅卷。

【3】王锡爵《答并封圣谕疏》、《王文肃公文集》卷三十九。

【4】《明神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5】孙逊之《泰昌朝记事》卷一。

【6】《明史》卷一百五十四《诸王下福恭王》

【7】《明神宗实录》卷三百九十,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

【8】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二十

【9】谈迁《国榷》卷八十一,万历四十年四月,及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二十。

【10】《万历《大明会典》卷五十六,礼部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