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远在西北统兵的十四阿哥胤禵,为康熙精心准备一份带有“寿”字的陨石贺礼。然而这份带有满满“祥瑞之兆”的礼物,却被八阿哥胤禩替换为了一只充满“诅咒之意”的毙鹰,并被完全不清楚内情的鄂伦岱进献给了康熙皇帝。就这样,原本热闹的康熙寿宴,被这样一只突如其来的毙鹰所打断,而康熙也在巨大的刺激之下晕倒,身体状态就此每况愈下,已然是命不久矣。

这份“贺礼”,是鄂伦岱从西北带回的,同时也是他进献给的康熙,可他却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甚至完全可以用平安无事来形容。

那么,康熙为什么不去惩罚鄂伦岱,或者说,康熙为什么要对整个“毙鹰事件”保持沉默而不去做任何的彻查,这里我就来做一个梳理与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鄂伦岱,《雍正王朝》中不折不扣的“冤大头”。

鄂伦岱在《雍正王朝》中的初次登场时在“八爷党”内部协商“大将军王”的人选的时候。

由于十四阿哥胤禵已经表现出了对于“大将军王”之位的觊觎之心,并且在朝堂上,雍正也主动保举胤禵出任大将军王,于是这便引起了八阿哥胤禩对于胤禵的巨大怀疑。胤禩非常担心此时的胤禵与雍正已经在私下进行了交易或者是结盟,因而有了脱离“八爷党”而自立的打算,毕竟胤禵与雍正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尽管两人在此之前一直政见不合,分属不同的阵营,但凭借着这层亲缘关系重新联合起来,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如果真的如此,那不仅是对整个“八爷党”势力的极大削弱,十四阿哥胤禵也将成为八阿哥胤禩夺取皇位之路上的巨大威胁。

于是,八阿哥胤禩让鄂伦岱随同十四阿哥胤禵一同前往西北,名义上是对胤禵给予支持和帮助,实则是派鄂伦岱暗中监视胤禵,并贯彻自己的安排,从而对胤禵进行掣肘和牵制。

对于鄂伦岱来到西北大营的目的,胤禵早已是心知肚明,而他再一次拿出了自己伪造笔迹的“看家本领”,使了一出“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鄂伦岱和八阿哥胤禩。这便使得胤禩想要用鄂伦岱拖住胤禵,进而让其无法顺利平叛,只得继续呆在西北的计划彻底破产。

反观十四阿哥胤禵,他在鄂伦岱的帮助下,成功蒙蔽了远在北京的八阿哥胤禩等人,使其无法继续有效的对西北大营的军务进行过多干涉,同时还在雍正的大力支援下,成功平定了西北叛乱,就此功成名就。

可这样一来,眼见计划破产的胤禩等人必然是愤怒不已,而更让他们气愤的是鄂伦岱的背叛,可以说,此时的鄂伦岱不管是在“八爷党”之中已经沦落到了“里外不是人”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背负着十四阿哥胤禵陨石寿礼的鄂伦岱还是来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府上。

当然,鄂伦岱之所以如此必然是胤禵的安排,毕竟这个时候的胤禵还没有想和胤禩等人彻底撕破脸皮,或者说他还对他与胤禩之间的情谊以及此前长久的结盟关系抱有幻想,同时他也非常需要胤禩来给他充当京城之中的“内应”,以应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变故。

所以,让鄂伦岱回到京城后依然前往胤禩的府上,既是胤禵对于胤禩的一种主动示好,同时也是一种示弱。

果然,鄂伦岱见到胤禩后直接被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一顿,毫无疑问,这个时候的鄂伦岱已然成为了胤禩等人的“出气筒”,通过斥责鄂伦岱发泄着对于胤禵的不满。紧跟着鄂伦岱便被请离府上。

可令胤禵以及鄂伦岱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胤禩等人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为了阻止胤禵继续博取康熙的好感,也为了给康熙身心上致命一击,他们选择将这块代表“祥瑞之兆”的陨石,换为了满含“诅咒之意”的毙鹰。

面对“毙鹰事件”,康熙的沉默只是为了求一个平稳。

事情的结果确实如同八阿哥胤禩等人所预想的那样,康熙在见到这只毙鹰之后,气血攻心,当即昏了过去,原本喜庆祥和的寿宴现场,也就此变得哀嚎一片。

然而,就在十阿哥胤䄉命人拿下鄂伦岱的时候,康熙却用尽最后的力气,下令放了鄂伦岱,并且颤颤巍巍地说道:

“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而康熙之所以对于此事选择了沉默,并且在这之后也没有进行彻查,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个时候的鄂伦岱是万万动不得的,这桩“毙鹰事件”也更加是查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康熙相信鄂伦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历史上的鄂伦岱,袭承了家族的一等公爵位,并且最高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在朝堂上的权势和地位远胜过《雍正王朝》之中的他。

当然,鄂伦岱之所以会受到康熙皇帝的如此器重,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他与康熙皇帝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雍正王朝》中,将隆科多设定为了隆科多的侄子,但在正史中,隆科多就是隆科多的儿子,而真正管佟国维叫叔叔的正是鄂伦岱,他是佟国维的大哥佟国纲的儿子。由此可见,鄂伦岱与隆科多一样,与康熙都是表兄弟关系,因为他的亲姑姑便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整个佟佳氏家族能够保持现在的权势和地位,很大程度上都要仰仗康熙,换句话说,在未来仍有着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之下,康熙活的越久,就意味着鄂伦岱、隆科多这些佟佳氏家族的子弟在朝堂上的位置越安全。所以他们是断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诅咒康熙皇帝的。

其次,康熙要稳住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

在康熙的众位皇子中,谁最希望康熙能够健康长寿的,答案必然是十四阿哥胤禵。

此时的胤禵远在西北征战,距离北京实在是太远了,一旦康熙的身体出现状况,也很难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赶回北京城。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康熙真的是想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禵,也会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原则,放弃传位给胤禵的想法,转而选择其他皇子。所以,对于胤禵来说,“气死”康熙完完全全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而他为康熙进献这块有着“寿”字陨石,也绝对是发自内心的,而他也只有在康熙活着的时候回到北京,才具备继承皇位的可能。

所以,十四阿哥胤禵不会向康熙进献这只毙鹰,并且他对此事也是毫不知情的。

可毕竟鄂伦岱是他派来进献寿礼的,如今出现这样的问题,胤禵必然是难辞其咎,不管是将责任划归给胤禵,还是推给鄂伦岱,那么都会激起胤禵的强烈不满。而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演化为胤禵带着大军杀回北京,届时不仅是刚刚取得平叛胜利的西北局势无法维持,就连整个国家都将陷入到巨大的混乱之中,这是康熙所不想看到的。

由此可见,康熙选择沉默,并且不去追究鄂伦岱的责任,目的也是要稳住胤禵,并以此对其进行安抚,从而确保局面的稳定。

再次,康熙知道八阿哥胤禩就是“始作俑者”,而此举也是不让胤禩等人“阴谋”得逞。

十阿哥胤䄉在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就大呼着要拿下鄂伦岱,其目的也是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鄂伦岱将全部的责任推卸给十四阿哥胤禵,只要局面陷入混乱,那么手握丰台大营兵权的胤禩便可趁机控制康熙皇帝以及整个北京城。届时,胤禩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将会非常轻易得到皇位。

而这恰恰是康熙所最不希望看到的,他要的就是局面的稳定,所以他不对此事进行任何的彻查,为的就是不给胤禩以任何理由和借口进行活动。当然,胤禩也非常清楚,如果是在局面稳定的情况下就擅自实施谋划,那么其行为将与叛乱篡位无异,有没有绝对的胜算不敢保证,但这必将面临各方的强烈对抗与抵制。

与此同时,康熙还将雍正、胤禩、张廷玉、马齐全部免职。对于张廷玉和马齐来说,这是一种保护,可对于胤禩来说,则是一种防范与削弱,使其无法再利用职权牟取私利,至于雍正,除了对其进行保护外,更多的也是为了混淆视听,以迷惑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康熙选择了放过鄂伦岱,使其安然无恙,并且也没有就“毙鹰事件”做任何的彻查,这样一来,整个事态局面就迅速稳定了下来。而自知命不久矣的康熙也开始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和安排,开始为雍正能够继位进行着铺垫,而雍正也就这样顺利登上了皇位。

至于鄂伦岱,算是在这场危机之中非常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之后便再无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