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没有平稳过,尤其是近年来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以来,打贸易战还是美国采取的一系列对华政策都让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一路走滑坡路线。中美关系不和能够从历史上追溯原因,尤其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就忽明忽暗。

遥记71年之时,尼克松曾告诫过基辛格:"不要对周总理过分热情。"这其中又是何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

1971年获得联合国席位的中国

在现在的高中历史书上有一幅插画,这幅画的名字称之为"乔的笑"。"乔的笑"是拍摄于1971年联合国的一幅照片,这张照片的拍摄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在这一天的中国被联合国承认席位,对于整个中国来说都是值得沸腾的事件。

这样喜庆的结果是彼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没有料想到的速度所实现的,但是因为国内当时的情形,收到联合国的邀请仍然需要着重思考是否要出席,毕竟联合国在国内看来是受到美国和苏联两大国影响的。

起初大家认为想要为寻找一个为被压迫人民发言的平台还不能选择联合国。阐述到这里的意义是为了能够点出美国当时的影响力,那么中国能够在联合国拥有一席之地,美国是持赞同的意见吗?并不。

中国被联合国承认席位

中国从建立以来就在不断追求在国际上获得一席之地的认可,但是这其中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50年代的时候,面对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请求,美国通过"暂缓讨论"阻止中国的申请。

从建国以后不断和各国之间进行交流引得许多国家的好感,所以美国提出的暂缓方案逐渐没办法让所有人能够信服,在60年代的时候又以"重要问题"为借口试图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

两次的阻挠足以看出美国并不希望中国能够如愿以偿,1971年中国终于进入联合国,那么美国方面是如何通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国

一方面在美国不死心地依然想要保持对中国的排挤时,各国就已经开始表达出分歧的意见。60年代的国际舆论开始倾向于中国不能够被联合国忽略,此时的美国开始游说各国。

直到70年代,国际舆论不仅没有表达出对中国的排斥,反而是开始从"中国应该进入联合国的问题"转变成为"台北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没有办法再阻挡中国的美国开始正视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问题。

联合国会议

基辛格访华

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中国方面认真沟通了一番。基辛格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中美建交的历史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即便是如今的文章描述中,基辛格都会被看作是"中国的老朋友"

作为美国高级官员,基辛格在访华时是美国的国务卿也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这位外交家在美国的地位就非常高,所以这次访问注定是要有重大意义的。

对历史的回顾让我们知道在基辛格与中国的这次访问以后,才有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这一幕,所以基辛格的到来其实也是美国试探中国的一次的重要举措。

基辛格

在此期间,负责接待与交流的周总理和基辛格对于许多中美双方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中美关系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接触,尤其是国内建国以来的20年,两国从没有出现过领导人坐下来谈判的画面。

在交流期间,美方非常关注中国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和越南问题。越南问题会被提及的前提是冷战时期,越南受到过中国和苏联的帮助,在基辛格后期有关《论中国》的表述当中,中国对于越南的支持是为了避免美国打破越南以后扩大影响力到东南亚。

按照这样的说法,基辛格提出这两个问题是希望能够得到中国对两件事的态度,如果在能够开始两国外交范围之内的话,中美两国的建交就可以进行。没有交涉压力的一次访谈让周总理和基辛格进行了深度的沟通。

作为成就中美关系破冰之举的行动者,从1971年首次访华以后,这位在美国拥有极高威望的政府官员在后来的几十年中都与中国有过多次来往,在他的著作中,他表达了对于中国人的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辛格访华

也许是看到了毛主席与周总理为了世界和平所付出的努力,所以基辛格在表达出自己的欣赏以外还有反思自己作为一个美国人,如何促进和平。18年的中美关系正处于坐立难安的状态,已经90多岁的基辛格再一次来到中国。

这次的访华,基辛格提出中美双方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对于中美双方而言,两者的建交对于世界来说的意义是重大的。我们也秉持着对友好关系的向往,希望能够和美国保持着积极的往来关系。

虽然时间的流逝让这位曾经受人敬仰的国务卿成为一位白发老人,但是无法抹去老人在中美关系所奉献出的重大贡献。

基辛格

中美关系

作为两国的代表人,基辛格与周总理在建交时期都秉持着自我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对方的敬意。一番深度交流以后,基辛格也受到感染。在自己的总结当中,基辛格对自己能够遇到一位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政治家而感到兴奋。

但是彼时美国的态度是否能够像基辛格一样对中国抱有丰富的感染力吗?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的,所以尼克松劝谏基辛格不要对周总理过分热情也是担心在外交上过于丰富的个人感情使得基辛格在判断当中产生偏差。

回顾当今,美国对于中国的行为频频出现不友好的举动。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曾指出希望美国不要沉浸在冷战思维里面,冷战思维实际上是指各国站队,冷战时期的苏美两国不断拉拢彼此的势力,试图让各国站队。如果不选择站自己这一面那么就是自己的敌对国家。

基辛格

在17年美国著名的调查网站上曾经发布过一项民意调查,该项调查只有一个问题,谁是美国的朋友?谁是美国的敌人?每个国家的相关选项有关五个,而在这项统计当中得出来的结论可能代表了美国民众的意见,但是就问题提出而言是否过于片面化。

国家的局势是多变的,对于美国而言是朋友或并非是朋友,为何没有中立的选择。美国所保持的大国骄傲在此时的调查问卷中有明显的泄露,那么作为一个大国的美国是否应该有大国的担当,美国有这样的觉悟吗?

拥有如此思维的美国对中国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20年的全球都在面对着同一个敌人的入侵——新冠,本应抱团取暖的各国,美国选择火上浇油。

新冠

我国优秀的应对措施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中国被认定不需要各国采取旅行措施。然而美国一方面停止中美来往航班,另一方面暂停中国国民需要进入美国使用的签证。包括之前令中国人为之愤怒的"芯片事件",美国考虑切断全球芯片供应商对华为出货......

大量的恶劣行径使美国受到中国人民以及国际舆论的指责,中国的国力已经并非是当初需要依靠其他国家的阶。20年的中国在国际上拥有大国地位,更是能够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反观美国,对于他国政事喜欢指手画脚。更是喜欢插手中国的相关事宜。

南海军演,美国带头联合其他国家进行军事演习,但是"领导风范"是否能够一直保持呢?原本和美国一直步伐一致的菲律宾已经明确拒绝这次的军事参演,甚至在对美态度上呈现大转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芯片事件

另一方面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台湾突破"第一岛链",在二战当中,美国对日本进行"禁运封锁",一旦台湾被牵制,东亚地区的国家都会失去和美军的抗衡。

而提到的南海演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试图突破台湾的举动,所以美国抱着怎样的想法,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和平的年代需要的是各国之间的共同努力,而不是部分国家一直保持着"跃跃欲试"的状态,特别是在时下这种特殊的环境,美国应该首先管理好国内的疫情,保障好民众的安危。能够跨过疫情的当下才是各国齐头并进的方向。

台湾

1971年的美国和中国正式建交,自此以后双方也在不断来往,全球化的趋势让中国选择紧密联合各国一起前进,美国如果能够参考一样的方向也许对于基辛格曾提出的和平能够更进一步。

中国的蓬勃发展充满着生命力,对向自己友好示意的国家更是会回报着同样友好的态度,这样能够持续下去的外交关系和一直前进的国家实力,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通过手段来掩埋掉的。

所以与其因为自身的"蛋糕"被触碰而恼羞成怒,不如学习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烈的趋势下如何走好自己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