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

如今做母亲,儿女小时要慈爱呵护,儿女长大要优雅退出。慈爱是本分,付出是自觉。你要懂得克制自己“不必追”,但是儿女真的应该理直气壮不必“回首望”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的代际情感困惑,在下面这封45岁妈妈写给20岁女儿的信中,或许可见一斑。

01、妈妈写给女儿的长信

亲爱的女儿:

上次妈妈从你学校离开时,没有回头,因为不想你看到我满面的泪痕,那只会令我更加尴尬,尤其是在发生过那样的争吵之后。

在那个小旅馆里,你冷漠地扭着身子,对我说:“我已经不需要你了,你可以走了。”那幕场景,我一直不敢去触碰,因为一碰到就会痛。

我一直自诩,我们之间既是母女,又如知己。在你上大学之前,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身边。哦,对了,曾经有过短暂的几天分离,是你去北京参加夏令营的一个游学活动。短短一周的分开,回来的时候,你竟然递给我一沓的明信片,上面写着每天对妈妈的思念,看得我红了眼睛。

只有当过妈妈的人才会懂,被孩子需要的感觉,有多好!

女儿,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很早就看出妈妈跟爸爸不和。爸爸是个不怎么顾家的男人,尤其那些年,事业不顺,每天酗酒,家里挺不太平。但是好在有你,你是妈妈最大的温暖和寄托。每天看到你天真烂漫的笑容,就感到什么磨难都无所谓,什么付出都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小时候身体比较弱,经常感冒发烧,而且常常在半夜突然高烧起来,我得立刻抱着你去医院,查血输液,一折腾就是大半夜。但是,做妈妈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再多的辛苦也比不过你带来的快乐。

当然妈妈也有很生气的时候,大多都是为了你的学业。“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样的情形,我们也未曾避免。但伴随着你慢慢长大,慢慢懂事,我们之间的这种矛盾也变得越来越少。考上一个好大学,开始成为我们全家的共识。

升初中后,你开始不用妈妈每天接送。有一回,天气阴沉沉的,马上要下大雨,妈妈提前下班拿了雨衣去学校门口等你。当放学的学生开始一起涌出校门时,妈妈一眼就看到穿着草绿卫衣的你,像一棵亭亭的春树,额头闪着青春的光泽,你可知道妈妈那时的心情吗?心里真的像灌了蜜一样的甜。

那天,妈妈骑着你的单车,带你回家。还没走出几步,大雨就倾盆而下,风刮得车子完全蹬不动,我们俩淋得浑身透湿,满脸雨水,把车停在路边,笑得像一大一小两个傻子一样开心。

多美好的日子啊。有人说,做父母的,一定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阶段,一定要牵着他的手,因为过不了多久,他就不会再让你牵着了。妈妈多幸福啊,那个阶段,从未错失过一天。

等你上高中之后,学习压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尤其到了高三,有时几乎到了让人崩溃的地步。回想那时,真是全家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那时妈妈有些神经衰弱,经常睡不好觉。有次半夜醒了,听见你蒙着被子在抽泣。我起身过去坐在你的床边,你哭着扑进妈妈怀里,说自己很害怕,怕万一考不好怎么办?越说越伤心,后来索性大哭起来,那个样子真让人心疼。妈妈告诉你,只要尽力了,没人会责怪你,更不必责怪自己。

高考成绩出来后,不是特别理想,没有能去心仪的名校,但分数报考同一座城市的重点大学还是很有把握。而且,也果然如愿,被顺利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爱的女儿,你成了一个大学生,生活为你铺展开另一番风景。

大一开学的时候,我和你爸爸,送你去上大学。在高铁上时,你很兴奋,我们也为你高兴,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时光即将开始,你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抵达校园后,我们跟着你去办理入学手续,去置办生活用品,你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上下翻飞。又查了各种攻略,带我们在这座金陵古城四处游览。看着你跑前跑后,妈妈心里既感到欣慰,又有些失落,欣慰你已经长大,失落即将要分离,可是为了不让你扫兴,妈妈把失落藏在心里,不敢流露出来。

大一那年,你在刚入学的兴奋劲过去之后,开始疯狂的想家。我们每晚都要视频通话,你说着学校的各种事,说盼着放假,想赶紧回家,吃妈妈做的菜。

十一放假,我去出站口等你。翘首以盼啊,踮着脚尖在人群里寻觅我亲爱的女儿的身影。你挥舞着手跑出来,众目睽睽之下扑进我的怀里,又是笑又是泪的蹭了我一脸。

7天假期过得飞快,再送你去车站返校时,你迟迟不肯上车。等哨响后上了车,你执意站在车门处,隔着玻璃窗,哭得满脸泪水。我站在你对面,强忍着朝你挥手,不敢让眼泪流下来。车开走后,我蹲在站台上,泪水湿了衣襟……

那时候,我请教了身边的朋友,该怎么缓解大学新生想家的情绪。她们带着些自嘲地告诉我说:“没事,很快人家就不需要咱们了。”妈妈当时心里想,那样也好,只要你不再难过就好。可是,没想到,人生的改变竟然如此充满了戏剧性。

到了大二,妈妈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难过,你突然变得不再想家,而且不愿再回家。过年回家的时候,你开始整天捧着手机,也不愿意理人。问你些什么,你勉强敷衍,叮嘱你些什么,你开始不耐烦。“不用你管”“你烦不烦”开始成为你的常用语。而且语气中,开始掺入了一些“你懂什么呀”的不屑。

这些改变,妈妈心里不是没有感觉的。这种感觉,在我上次出差绕路去看学校看你时,达到了顶峰。当我在并没有用咄咄逼人的语气关心你的生活和学习时,你突然像压抑不住了似的告诉我:“我已经长大了,我会安排自己的人生。我们之间已经有隔阂了,我的思想你已经跟不上了。我不再需要你了。你快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还试图教育我,说起龙应台的话。做妈妈的就应该在儿女长大后,优雅的退出,那才是一个妈妈得体的姿态。

我知道,我知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作为一个母亲,适时的退出,是优雅是得体,是必须有的自觉。可是女儿啊,你肯不肯体会一下妈妈的不舍和眷恋呢?回头瞥一眼,难道是过分的要求吗?做妈妈就一定要这样的卑微吗?难道妈妈就该无欲无求就该忍受这样的冷漠吗?

女儿,我不知道会不会把这封长信拿给你看,也许写下它只是为了排遣我内心的苦闷。要是给你看到,兴许会嗤之以鼻,觉得这不过是一个中年妇女的絮絮叨叨。可妈妈真的很想问一句,如果优雅退出是一个妈妈的自觉,那儿女的自觉在哪里呢?总不会是理直气壮的冷漠吧?

02、父母们的困惑与无奈

无独有偶,除了上面的妈妈和女儿的冲突,小编还听说其他一些家庭的困惑。有位先生,他们家的儿子上大学后,只在要钱的时候才会跟父母通电话,这位先生苦笑着调侃说,他们这是“千里亲情以钱牵”。

还有个男生的妈妈,儿子上大学后,常年不回家,她不得已去看儿子时,只能在校园门口被儿子潦草“接见”了一次,就被打发回家了。

更有甚者,有个男生公然嘲讽他的父亲,说:“你在单位混了这么几十年,也没混上个一官半职,真是没出息到家了,我怎么生在你们这么个家庭里?”堵得那位老实的父亲,差点没抑郁了。

龙应台那段著名的《目送》,已经是很多家长的共识。儿女长大之后,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适时放手让孩子独自飞翔,不再过多干涉儿女的生活,转身优雅地退出,的确既是一种得体的姿态,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放手,孩子才有机会独立成长,才能磨炼能力去开疆拓土成就自己的人生。但不得不说的是,有些家庭有些儿女,却把这种行为矫枉过正,更有甚者,甚至以此为名,成为冷漠对待父母的借口,一边索要着父母的经济援助,一边用冷淡筑起隔绝沟通的高墙,这就分明是有些不懂事,甚至不厚道了。

近些年,对原生家庭和父母的控诉满屏都是,当然,的确有很糟糕的不负责任的父母,给儿女的童年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这种巨大的阴影,要用一生去辛苦治愈。但是,大多平凡的家庭里,不过就是一对平凡的父母。他们会犯错,曾经说过一些话做过一些事伤到我们的心,可扪心自问,我们是完美的儿女吗?我们没有令他们感到过失望和伤心吗?

我们凭什么要求他们是完美的父母呢?凭什么要求他们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慈爱看顾,不需要的时候赶紧退出别招我烦呢?那成长的意义又何在呢?成长的意义难道不正是理解爱,懂得爱,学会爱吗?

所以,当父母选择优雅退出的时候,儿女是否也能体谅他们的不舍与眷恋,给父母一些尊重和温暖呢?

今日话题:儿女长大后,父母子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欢迎留下您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