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布罗·婉容,原本是无缘皇后之位的。

但她有秀气的外貌、高贵显赫的出身,以及端康皇贵妃在背后推波助澜,溥仪最终勉强答应选上婉容。

拥有众多亮点却没有被溥仪看上,是因为当时的审美与今天大不相同。婉容的人生开端,就像翡翠在古代国人心中的地位一样默默无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末代皇后婉容16岁进宫时,样貌姣好,清秀脱俗,却没有被溥仪选中,溥仪选中的是文秀,但在太后的坚持下,溥仪才选了婉容。

时局的动荡以及人心的不安,让婉容天性中的活泼被激发出来,烫头、抽烟、穿西洋服装……

婉容想成为一名拥有世界时尚魅力的女性。但她问题也在于此,雕琢过了,反而失去天性的美。

婉容生前有许多翡翠藏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例如这套2014年亮相苏富比拍卖会的翡翠首饰,据说在几十年以前,由婉容皇后赠予现藏家的母亲。

其中包括一条以金花丝珠子相间的翡翠珠项链、一只传统的圆形手镯以及一只马鞍戒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翡翠项链的每颗珠子均浑圆饱满,种水俱佳,色泽上乘,体积达14.50 x 12.00毫米。

而上头的金花丝珠子,更是出自清宫所独有的工艺。

据文献记载,为清宫制作珠宝的“造办处”将此列为其中一个繁复的工种。

翡翠手镯是现今已十分罕见的满绿色,而且厚度达到10.30毫米。

虽然打磨上略有瑕疵,但这正是旧时工艺所留下的痕迹。

马鞍戒指颜色均匀,指环部分很厚,色泽通透,非常难得。

除了这一套之外,在婉容与溥仪大婚时佩戴过的透雕双喜翡翠佩,也是一件传世之作,细节之处可见做工的精湛和考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翡翠专家欧阳秋眉的说法,翡翠最早的称谓可能是“非翠”,即不是翠绿色的和田玉。

但时光流逝,明朝以前被视作低档玉石的“非翠”经历了流金岁月的洗礼,成长为如今美誉满天下的“翡翠”,在清朝末年价值就超越了和田玉。

相传早在汉代,翡翠就已经传入中国,但当时人们并没有特别注意到翡翠跟和田玉、碧玉的区别。

中国也有出产硬玉,但并没有到达宝石级别。直到清朝末年,缅甸输入中国的缅甸玉数量激增,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翡翠的独特魅力。

20世纪40年代的著名玉石收藏家赵汝珍就说过,翡翠的价值应遵循“纯视其材质之优劣以断,年代、做工均无关系”。

这种朴素的收藏翡翠的标准,至今仍被许多藏家奉为翡翠收藏原则。

宫廷翡翠在制作上是有严格要求的,更多体现的是工艺之美。搭配的配饰无论是材质还是颜色也非常有讲究,彰显宫廷首饰恢弘大气之感。而如此用料奢华做工精细的翡翠,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婉容这一生富贵过、坎坷过,最终悲惨离世。

如今留下的就是她曾经拥有和佩戴过的珠宝首饰,这些珍贵的翡翠珠宝,不仅仅只以首饰的名义而存在,更是将中国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永远记录下来。

美丽的珠宝,并没有让婉容得到相匹配的幸福,那大争之世,有什么才是永恒?

在数千年前孔子已经给出过答案,那就是“德”。

孔子说:君子并不是玉少所以才贵重玉,而是因为君子把德性和玉相配比的,玉的温润而光泽,就是仁;玉的致密坚实而花纹有条理,就是智;玉的郓角方正而不伤人,就是义;玉的沉重欲坠,就是礼;玉的敲击,声音清越悠长,终了戛然而止,就是乐;玉的瑕疵遮掩不住美好的部分,美好的部分也遮掩不住瑕疵,就是忠;玉的色彩四溢,就是信;玉的气质如白虹,就是天;玉的精神体现在山川,就是地;玉制的圭璋用于礼仪,就是德;君子爱玉,但爱德又胜于爱玉。

以德配位,以德配玉,才能过上幸福的一生。

文章转自互联网 垚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