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最终却能逆袭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当然仅凭他一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朱元璋即位后,就对有功的人进行封赏,从而就有了“开国六公爵”。

这六位公爵分别是: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和郑国公常茂。

他们六人的爵位都享受“世袭罔替”,就是指子子孙孙都能继承爵位,地位不会下降。

然而到了最后,却只有徐达的魏国公,承袭到明朝灭亡的时候,为何会这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是开国六公爵之首,可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而他很早就开始追随朱元璋,为其出谋划策,同时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一直任劳任怨。朱元璋更是将李善长,比作西汉时期的萧何。

朱元璋称吴王时,就十分倚重李善长,将其封为右相国。他即位后,又将其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然而洪武二十三年,七十七岁的李善长遭到朱元璋清算,最终几乎全家被杀,并“罢世袭”。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真的皇亲国戚,因为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养子。李文忠小小年纪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论功行赏之时,他被封为曹国公。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去世,其子李景隆继承爵位

。建文帝即位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奉命率五十万大军北伐。结果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他见大势已去,便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

朱棣即位后,一开始重赏李景隆,给他的荣宠甚至超过洪武朝的徐达。但这样一个既无本事,又会轻易倒戈的人,自然不被朱棣所容。

最后朱棣将他的爵位削夺,自然也就无法继续世袭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国公冯胜

冯胜也是开国名将,在征讨王保保的时候,就连徐达、李文忠都出师不利,唯独冯胜斩获甚众。

洪武二十年,冯胜又奉命远征辽东,最后成功清除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而被封为宋国公。

只可惜到了洪武后期,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平道路,便狠心对冯胜下了手。史书记载:

“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

蓝玉被诛以后,朱元璋将冯胜召回京,最后赐死,

“诸子皆不得嗣”

卫国公邓愈

邓愈原名邓友德,他天生魁梧,勇武过人。投奔朱元璋后深受器重,并赐名邓愈。

洪武三年,邓愈论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病逝。

紧接着,他儿子邓镇承袭爵位。然而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处死李善长。作为李善长的外孙,邓镇自然而然受到牵连被杀。

加上邓愈的次子邓铭,因为战死沙场,所以爵位无人继承。

郑国公常茂

常茂因为是常遇春的长子,所以他受封郑国公,很大部分原因,是得益于父亲的功劳。由于常遇春去世得早,朱元璋为此感到难过且遗憾,所以将常茂封为国公以慰亡灵。

根据史书记载,当初朱元璋命常茂从冯胜出征,可是

“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

此后常茂不知收敛,最终朱元璋削其爵位。

魏国公徐达

徐达跟随朱元璋几乎参与了所有大战,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大将之一。他先大败陈友谅,又灭张士诚,最后与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统治。

然而徐达在洪武十八年就去世了,朱元璋非常伤心,追封他为中山王,让他的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

靖难之役爆发后,徐辉祖坚定站在建文帝这边,所以朱棣胜利后,就将其下狱。那么徐辉祖为何逃过一劫呢?

首先当法司逼供他时,徐辉祖奋笔直书:

“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

朱棣刚刚夺得皇位,正需要稳定人心,所以不好杀开国功臣之子。

其次朱棣的原配徐氏,是徐达的长女,徐辉祖的姐姐(或是妹妹,因为徐辉祖的出生年不详,无法判断他与徐氏谁大),朱棣念及其国舅身份,也就不好处置。

永乐五年,徐辉祖病逝,朱棣以“中山王不可无后”为由,让他的长子徐钦承袭了爵位。

不过后来朱棣将徐钦“罢为民”,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才恢复其爵位,而魏国公就这样世袭下去了。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