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斧、石刀、烛台、

油灯、酒壶、茶壶、地契……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唐庄社区居民

孙玉喜收藏了近两万件老物件,

苦于没有地方安置。

1月13日,记者来到孙玉喜家,只见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被老物件塞得满满的。阳台上有个展示架,展示架上放了很多烛台,有陶制的狮子烛台,有黑釉的旧式烛台,还有不少其他陶瓷。客厅里放着茶壶、酒壶、水烟斗、旧式电话机等老物件。

“我还收藏了几千本老书,有清代的药书、诗词、账本等,没事的时候翻一翻,感觉很有意思。”孙玉喜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孙玉喜收藏的老物件中,还有40余张地契、房契,他特意准备了塑料板对其进行装裱。“这些地契、房契纸张泛黄,但字迹清晰,村子、人名、金额都有记录,也是一段历史记忆。”孙玉喜说,他收藏的地契、房契中,我市淇县的居多。

△孙玉喜家的阁楼放满老物件。

记者跟随孙玉喜来到阁楼,阁楼里也被摆得满满的,其中有两个陶制酒罐甚是精美。“家里装不下,我只能把这些东西摆在阁楼,地下室还有一个木制轮毂和不少瓷器。”孙玉喜说,他自小喜欢烛台,看见了就买,所以收藏的烛台越来越多了,“看到古书、陶器、瓷器、酒壶、茶壶等老物件,只要喜欢,我都会买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玉喜藏品

收藏10余年,家里能放东西的地方已经摆满了。“前前后后,我为这些宝贝花了10多万元,每一件宝贝都有一段故事。”孙玉喜说,为了收藏老物件,他还专门到山西、山东、河北等地淘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孙这个人,吃喝不舍得,可见到心仪的老物件,下手一点儿也不含糊。”孙玉喜的朋友牛先生回忆,孙玉喜曾经到浚县买烛台,结果连车费都花了,孙玉喜准备从浚县走回家,幸好路上遇到一辆电动三轮车,把他捎了回来。

孙玉喜搬出几箱旧报纸,有1966年、1976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前几天,小孙子闹着玩,我拿着报纸给他讲祖国的发展,还有一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小孙子听得可起劲儿了。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些收藏品利用起来,办个展览馆,可是苦于空间限制,只能藏在阁楼里蒙尘。很多传统的老物件、古书、报纸无法‘讲述’自己的故事。”孙玉喜说。

来源:淇河晨报、掌尚鹤壁App等综合

责任编辑:董丹

统筹、总值班:靳丽娜

监制:李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