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有哪些,为什么

文/成长新视点

现在很多人,不明白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什么,多数人有个错误的认识,误以为民国以后的诗叫近体诗,清末以前的诗是古体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体诗和近体诗,虽都是古典诗词的一种,但在时间、用韵、格律、字数和句数等五个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时间。

1.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在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体裁。其中,古体诗中的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和《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唐代以前的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大约起源于西汉,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逐步替代四言诗的地位。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是班固的《咏史》。

2.近体诗。近体诗,是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的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到了初唐,经过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体裁,律诗是经由绝句演变发展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用韵。

1.古体诗。全首诗可用平声或仄声韵,且可以随意变换,不受限制。诗中的每一句,都可以用韵,韵脚的字可以重复使用。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虽短短四句却没有固定韵脚。

2.近体诗。全首诗只押平声韵,且只押一个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更改,且韵脚的字不可以重复使用。首句可押可不压,第二、四、六句必须押韵。除开首句之外,不可以用邻韵。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一韵到底,四联八句皆是对仗,用词工巧,出神入化。

三、格律。

1.古体诗。在需要用韵之外,格律不受限制。屈原的《离骚》,是古体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另外,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和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等。

如三国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诗,是四言古体诗的体裁,可以看出没有任何的格律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近体诗。除了受到用韵的限制,还要受到严格的格律限制,也就是要遵守严格的平仄规则。近体诗的平仄规则,有句内相间、联内相对、上下句相粘、对应位置不同字等固定要求。

其中,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要求每首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上下句必须对偶。

由于近体诗的对格律的严格要求,所以在韵律上给人的感觉更加优美动听,有强烈的节奏感。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首五言绝句,上联和下联的上下句都是对偶句。

四、字数。

1.古体诗。每句字数,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字和杂言体,在一首诗中,每句的字数不受限制,可以变化。其中,杂言诗是古体诗所独有。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在《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相对较多。

杂言诗由于句子长短不受拘束,给人一种奔放无羁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的著名作品《蜀道难》,就是杂言诗体裁的代表作之一。

2.近体诗。每句字数,只有有五、六、七字三种形式。在一首诗中,每句的字数均为固定不可多,也不能少,必须一致。其中,六字较为少见。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静夜思》、杜牧《清明》《秋夕》《山行》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夜雨寄北》《登乐游园》《嫦娥》等。

五、句数。

1.古体诗。句数从一句到百句以上都有,无固定限制。这一点,近现代的诗歌,均是这种风格。代表性作品有《敕勒歌》、《古诗十九首》、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李白的诸多古风等。

2.近体诗。有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和排律八句以上的三种形式。常用的,有四句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及八句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八句以上的排律,不多见。

如“七绝圣手”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被明代李攀龙推崇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结语。

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古体诗属于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近体诗属于遵守规则讲究变化。从管理角度来说,古体诗相当于企业发展初期,近体诗相当于企业发展成熟期。

从创作难易上来说,古体诗相对较为容易,可以信口就来;近体诗难度较大,则需要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熟悉平仄格律要求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