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还在深圳南山中心城区光鲜的写字楼上班的时候,每天中午吃饭和晚上下班的时候,都会和一群做新媒体的年轻人挤在同一趟电梯里,那个时候我就旁听他们的聊天内容,除了日常讨论公众号该怎么运营,最近的新闻热点是什么之外,他们也偶尔会聊一下自己的待遇和生活。

我就记得当时有几个刚毕业几个月的人在说,自己现在收入六千多,住在西丽或福永附近的公寓,一个月一千块,算上水电管理费差不多一千五能搞定,一个月交通费五百多,吃饭两千多,基本上每个月就不剩多少钱了,所以偶尔有大的开销的话,还要靠花呗等贷款来搭桥。

我当时听完觉得很震惊,我震惊的原因是,在这个写字楼里竟然有这么多月薪低于一万块的人在每天兢兢业业工作,因为楼下随便一个快餐店吃一份午餐就要二十几块钱起了,我当时的收入差不多是两万多,我都感觉生活和工作在那里很吃力了,在彻底断了买房的念想之后,还觉得租房也过不上美滋滋的生活。

但后来我又仔细想了一下,跟我十年前本科毕业找工作那会儿的两千五的批发价比,现在这个六千多也已经翻了几倍了,当时拿着两千五的工资盘算一下,差不多也是这个月光的结局。

想到此时,我就忽然想要知道,十年前收入两千五的人们现在如何,于是我就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知道了一些本科毕业,在传统行业工作了十年的人的收入情况,我发现把那些公认混得不错和混得很惨的人都排除掉之后,许多人都还在月薪一万的边缘痛苦地挣扎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这种现实摆在面前时,主流的论调永远都是,时代是在前进的,有脑子,有能力的人不会永远都拿那么点钱的,本科毕业十年,如果只是跟着通货膨胀从两千五涨到了一万块,那这种人也只能一辈子当个loser了。

主流的论调认为是存在那么一个令人感到舒适的收入增长曲线的,以十年前的起点为坐标,大概就是2008年本科毕业进入传统行业,月薪2500,转正拿完第一个年终奖之后就会翻番到了五千多,然后第二年就变成了年薪十万,第三年正常浮动到12万,毕业五年后是一个关键点,会迎来职业生涯的职位和收入双飞跃,一举跨过年薪20万的门槛,然后工作十年后,基本上就跨过30万,奔着40万去了。

并且每个行业都总有那么几个头部公司的收入标准给大家参考和背书,让许多人都觉得做这一行有希望,都觉得自己即使进入不了这几个头部公司,最后的收入水平达到他们的七八成是没有问题,于是毕业十年的合理期望就变成了二十几万了。

当我说大部分人都停在了几个门槛上几乎停滞不前时,这些人选择了不相信,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直到他们自己也走到了那一天。

我调查了许多行业的普遍收入,当然我的样本是很有限,也很不科学,但是我个人得出了一个定律,叫做“五千块定律”。大意就是这个社会一般行业的正常收入就是五千块,这个收入对应的工作几乎是所有的本科(大专)毕业的正常的社会职人都能做的,换谁做都不会差太多。

这个价钱在十年前就是本科生的批发价,两千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价钱放在京沪深这些物价稍高的城市,就是六千五,如果是热门行业就会再多一千块。

也就是说,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收入在这个“五千块定律”框定的范围内,且在三年内没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涨幅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你就是一颗标准的螺丝钉,或者是一颗带着标准接口的充电电池,你做的工作在社会上有大量具有同等能力的人可以随时替补顶上,你换一个地方依然也还是这个收入。

而摆脱做替代性强的工作是很难的,现代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一个行业的工作切割成许多个标准的小模块,每个人只做一个模块,标准化高,可替代性强,你不做,有的是人等着做。所以很多时候你没得选。

以前可能还会有一些行业根据从业年限,为你的工作经验买单,比如你工作五年了,即使你的能力和应届生差不多,但是你依然可以多拿至少多一倍的收入,而现在更多的情况是,老板们发现了这一点之后,觉得你并没有太多值钱的技能和经验之后,就会把你淘汰掉,换成性价比更高的年轻人,于是就有了35岁定律。

正是这个35岁定律的存在,让许多人青年人的中年危机提前到来了,这个危机并不单纯是制造焦虑的媒体造成的,而是眼前看到的活生生的一个个案例催生的。

许多人只有基本面,这个基本面大致就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本科(大专)学历,会基本的文员技能,要说经验吧,也有好多年的工作经验,可是提起来都没啥可说的,于是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到哪里都只能找到五千块的工作,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闭着眼随便找,心情不爽就跳槽,年底还能拿个一两万的年终奖。

经济形势差的时候,就要很艰难才能找到一个,五千块还被分割成了两千多的基本工资和两千多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里面还有全勤这个考核因素,如果经济形势再差一些的话,就会出现我之前说过的,五六千在大城市工作,还要996的悲惨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之前一个说自己加班很疯狂的金融服务业从业者,最后写到最后发现收入也不过是几千块钱。这都是发生在眼前的现实,今天的五千块就是十年前的两千五,也许会是未来的一万块,但是不变的是,这个钱都是仅仅够你在这个城市里,艰难地活下去。

这就是五千块定律的悲伤之处,而比这个更悲伤的事实是,许多人不觉得自己是五千块定律的受众,觉得自己是那个令人感到舒适的收入增长曲线的受众,因为他们觉得他们不一样。

正是因为这个五千块定律的普遍存在,才让许多人都在美滋滋定律真香定律之间来回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