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爱好者近年来发现了一颗神秘而奇特的恒星,它的编号是KIC 8462852,俗称塔比之星(Tabby’s star),NASA官方名为博亚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该恒星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大约有1480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家通过开普勒望远镜对这颗恒星进行了持续的观测,发现这颗恒星的光变曲线和其他已知的恒星完全不同,它的亮度有数个非周期性的小骤降,而且每次降低的强度是不一致的。另外还有两次大骤降,第一次大骤降遮盖了该恒星15%的亮度,另一次则造成该恒星22%的亮度下降。如此大的强度和非周期变化在其他已知恒星的观测中从未出现过,这令科学家们感到非常震惊和困惑。

一般来说,恒星亮度的变化主要受恒星系统内的行星影响。当一颗系外行星在恒星面前运行,我们称之为“凌日”,行星“凌日”时恒星的亮度会发生微弱的降低。开普勒望远镜通过观测系外行星“凌日”时恒星的亮度变化,就可以绘制该恒星的光变曲线,光变曲线通常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从恒星的光变曲线中我们可以收集很多关于“凌日”行星的信息,比如该行星的形状和大小。

那么KIC 8462852亮度大幅骤降是行星“凌日”的结果吗?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木星是所有行星中最大的,木星凌日时却只能影响太阳1%的亮度。KIC 8462852的大小约为太阳的1.5倍,要使该恒星的亮度下降22%,“凌日”行星的大小则至少要达到恒星大小的一半,这在恒星系统内是不可能的。更直接的否定证据是,开普勒望远镜并没有在该恒星的适当位置探测到如此大的行星存在。因此,几乎可以肯定KIC 8462852亮度的骤降并非它的行星所能影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KIC 8462852恒星亮度非周期性骤降呢?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给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设备故障说

当观测到这一现象时,科学家首先想到的是开普勒望远镜自身出现了故障,因此观测出现了偏差,当对望远镜和探测器进行全面检查、重新调试之后发现,一切运行正常。科学家随后又对观测到的数据反复验证,也没有发现任何错误,因此最终排除了这种说法。

猜想二:彗星云气说

在距离KIC 8462852大约 885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的位置确实有一颗红矮星存在。这颗红矮星的引力有可能造成奥尔特星云的彗星云气扰动,使其以椭圆形轨道近距离靠近恒星。但是靠彗星云气遮挡恒星,使其亮度下降22%显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几乎不可能有足够的彗星体量对恒星形成如此大的影响。

猜想三:恒星尘埃说

一般来说,一颗恒星在诞生之初,确实会有奇怪的亮度变化,就像我们的太阳刚刚形成的时候,周围会有聚集在一起的尘埃,这些尘埃团可能会阻挡星光。然而,这样的恒星会有特定的红外辐射,但KIC 8462852并不是这样。其他的种种迹象也都显示KIC 8462852并不是一颗年轻恒星,它是一颗成年的F型恒星,因此这种可能性是极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猜想四:行星爆炸说

科学家对KIC 8462852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光谱仪和影像观察,也透过西班牙的北欧光学望远镜进行了光谱能量分布分析。如果这些环绕恒星的物体之间发生碰撞,那么应该会产生温暖的尘埃,并发出红外线光,但是目前并没有观察到任何超量的红外线能量,因此这些物体不可能是巨大行星之间碰撞产生的残骸。

猜想五:超级外星设施说

2009年,开普勒望远镜公布了一组观测数据,恒星光信号波动的现象暗示有一个较大的物体通过了恒星盘面,而这个巨大的物体并不具有行星的特征,因为它的形状并非圆球体。当时就有人推测,这个庞大物体有可能是外星人建立的能量站。

201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外星行星和可居住世界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杰森·赖特(Jason Wright)在论文中说道:“开普勒望远镜除了可以探测外星行星,还有可能探测到外星文明建造的巨型空间设施。”“对KIC 8462852的观测结果,使我们感到这是迄今为止最有希望的‘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观测目标。”赖特还指出:“如果一种高端文明能够有能力在宇宙中搭建巨型设施,那么它们一定会试图建造更多类似设施,其结果会有一批不同尺寸和运动周期的设施围绕恒星运转。如果这些设施最终完全将恒星围住,那么就形成了“完整的戴森球”。”

以赖特为首的一大批天文学家都坚信这个遮盖KIC 8462852光芒的巨大物体一定是外星智能生命的杰作。为此,他们正在申请使用绿岸天文望远镜观测KIC8462852。那是一架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的直径100米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如果1480光年外有高端文明,它们也许会发出某些可以被射电望远镜阵捕捉到的特定电波。

卡尔达舍夫等级

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Nikolai Kardashev)就提出了对外星文明划分等级的设想,最终他按照外星生物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术的能力确立了外星文明的三个等级,并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我们现在称之为“卡尔达舍夫等级。具体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级I :该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宰整个世界能源的总和。

等级II :该文明能够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

等级III :该文明可以利用银河系系统的能源而为其所用。

对照这一等级标准,如果遮盖KIC 8462852光芒的巨大建筑设施真是外星人所为,那么此类外星生命的文明等级至少达到了等级II的标准,而我们人类的文明程度尚未达到等级I的标准。目前,世界各地诸多科研机构都在搜寻地外文明,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是搜寻地外文明的最佳途径就是寻找恒星周围庞大的能量转化设施,因为任何高级文明都需要使用大量的能量,而利用恒星上取之不尽的能量或许是外星人的必然选择。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以人类现有的文明程度一旦发现了处在更高等级文明的外星生物,并与之建立了联系,那么我们人类种族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