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是阴丽华和刘秀的长子,前太子刘疆退位后,刘庄成为东汉的第二任太子,公元57年刘秀去世,刘庄又成为东汉的第二任皇帝。

相较于汉光武帝刘秀废掉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新皇后的骚操作,刘庄的后宫也同样不寻常:

也许是偏爱,也许是弥补阴丽华因无子而落选皇后宝座的遗憾,汉明帝刘庄登基时,不仅立无子的马氏为皇后,还把同为贵人的贾氏生的儿子刘炟交给马氏抚养,一手促成了马皇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无子却享尽子孙福的皇太后。

皇帝的偏爱,有时就是可以这样为所欲为。马皇后几乎是玛丽苏大女主文里的玛丽苏本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幼年家道中落,未婚夫落井下石,一气之下马家把她送入了宫

马氏的出身不错,她的父亲是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但马援64岁时死在了战场上,失去家族的中梁砥柱,马家因此被权贵们欺负,马氏自小定下的亲家窦家在马家落难时不仅没有伸出援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诋毁马援。

马氏自小丧父,亲生兄长又早夭,生母蔺夫人丧夫又丧子,导致精神恍惚患上心病。因此10岁的马氏就帮忙打理家务,管御仆人,负责内外对接等,承担了她这个年龄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第十上》:明德马皇后讳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客卿惠敏早夭,母蔺夫人悲伤发疾慌惚。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敕制僮御,内外咨禀,事同成人。」

因为担心马氏嫁入窦家会受到欺负,马氏的堂兄马严忧愤不已,最后经蔺夫人同意后,做主解除了马氏和窦氏的婚约,上书汉光武帝刘秀,请求皇室看在马援的情面上从他的三个女儿中挑选一个入宫。彼时,马援有三个女儿未嫁,长女十五岁、次女十四岁、马氏最小十三岁。(汉朝女子15岁以上不嫁人就要加税,所以汉朝女子结婚都很早。)

俗话说,命中若有终须有,最小的马氏被选中,成为太子刘庄众多妃嫔之一。马氏因祸得福,刚退了亲就被选入了太子宫中,成为皇室妃嫔,人生就是这样起落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处猜测,马氏的异母兄长对她可能不太好,否则怎么轮得到她的堂兄出面为她主持公道和窦氏解除婚约,并上书将她送入宫中呢?马援死时六十多岁,马廖三兄弟却让10岁的妹妹打理家务,实在不好理解。)

马氏入宫后,在阴丽华身边奉承,因为举止有礼、与人为善,深受阴丽华和太子刘庄的好感,刘庄对她更是宠爱有加,马氏也应有宠而经常居住在刘庄寝宫的后堂。

在马氏进宫之前,马氏的异母姐姐的女儿——即她的外甥女贾氏就已经在太子宫中,而且有宠,可自从马氏进宫后,她的外甥女贾氏的恩宠就被瓜分了,逐渐不那么受宠于太子刘庄了。

公元57年刘秀去世,刘庄登基,同年,贾氏生下刘庄的第五个儿子——汉章帝刘炟。马氏和贾氏都被立为贵人,但汉明帝刘庄却把贾氏的儿子交给马氏抚养,这波操作下来,感动了一批人,贾氏却成了不敢动的那个人了。

02、无子却被立为皇后,被她击败的还有阴丽华的侄女

史书中,刘庄有记录的儿子有9个,女儿12个。没有一个是马氏生的。

也不知道有什么内情,刘庄登基时,马氏应该才十几岁,汉明帝刘庄就从贾氏的手中把新生儿刘炟交给马氏抚养,刘庄却对她说出:“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儿子,只怕不能精心爱护养育而已。”仿佛预料到马氏一生都无法生育似的。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第十上》: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谓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

公元57年,刘庄的后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刘庄预感到马氏不一定会有亲生子女?又发生了什么事,让刘庄觉得贾氏待亲儿子会“爱养不至”呢?谁也不知道。

我们就当做刘庄仅是单纯的偏心吧。

就这样,贾氏的新生儿刘炟成了马氏的养子,而贾氏从此再未育有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古代,一切不好理解的事情都能用鬼神之说代替。据说在马氏很小的时候曾久病不愈,她的生母蔺夫人便为她请来占卜师为她占卜,根据卦象占卜师曾预言,马氏将“贵而少子”,如果养育他人之子得力,福报会胜过养育自己生的儿子。

古人迷信,我们也无从得知这是后人为了让事情合理化编的,还是真有其事。但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马氏和刘炟这对养母养子,确实都彼此成全了对方。如果没有马氏,皇五子刘炟不一定会成为太子,如果没有刘炟,马氏不一定会成为皇太后。

自从被汉明帝要求养育刘炟后,马氏养育刘炟非常尽心,母慈子孝,羡煞旁人。而刘炟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真的一辈子都仅认马氏为母,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贾氏反而很冷落,刘炟登基后也仅尊马氏为皇太后,认马廖等三兄弟为舅舅,对贾氏无更多的关照。(此处可供无数小说家展开无限的想象力。)

汉明帝登基后并没有马上立皇后。直到皇五子刘炟三岁那年,汉明帝登基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大臣们上书请求立皇后。

彼时,汉明帝的后宫有子的妃嫔就有好几位,其中包括阴丽华的侄女阴贵人。阴贵人和她所生的儿子梁王刘畅都极其受宠,但在立谁为皇后时,太后阴丽华却以“马贵人德冠后宫”为由,要求汉明帝立马氏为皇后。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第十上》:永平三年春,有司奏立长秋宫,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遂立为皇后。」

从这个侧面来看,马皇后的婆媳关系处理绝对到位。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规律,大约是从阴丽华开始,中国后宫极度标榜“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以“德”为评价标准,与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遥相呼应,而马氏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03、开创“起居注”新史书体裁,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马皇后从10岁起就把将军府的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在阴丽华身边奉承的时候,也因为举止得礼宛如成人而得到婆婆阴丽华、丈夫刘庄的宠爱。

汉明帝刘庄的嫔妃,凡有记录的几乎都能得到“有宠”两个字,但值得引人注意的只有马皇后和阴贵人两个,她们所得到的恩宠都异于常理。一个无子却立为皇后,另一个无论是自己还是儿子所得到的的皇室赏赐都超越他人。

《后汉书》极度推崇马皇后的人品,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让马皇后走上人生赢家之路最重要的原因也许是她的情商和管理/政治才能。

首先,她很明白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什么。

马皇后读书的时候就有所选择的诵读当时文人士子们所推崇的《易》《春秋》《董仲舒书》等,汉朝从汉武帝时期就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果没记错的话,马皇后应该是第一个被史书记载喜欢董仲舒著作的后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她还不是皇后的时候,就以“皇嗣未广”为理由,喜欢给汉明帝推荐美人。每位被汉明帝临幸过的宫人都能得到她的安慰和接纳,如果被汉明帝多临幸几次,还能得到额外的待遇。

在皇后人选未立的时候,马氏却做了皇后该做的事情,相信这给太后阴丽华带来极大的便利。而如此做法,那些想爬上龙床的宫人、汉明帝、太后阴丽华、大臣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马氏日常积攒的口碑,都是她雀屏中选成为皇后的利器。当时,汉朝还没有科举制度,选拔人才靠的是“察举制度”。要当官,首先要有个好名声。所以在官场,拥有好名声就是最有利的武器。因此,哪怕是为了宣扬人才选拔制度,把马氏立为皇后,也是皇家最明智的选择。

其次,她开创了皇后着布衣的先例。

《后汉书》中极度赞誉马氏的人品,对她的外貌描写却仅有“身长七尺二寸,方口,美发。”寥寥几字。但马氏的容貌应该不俗。

从诸姬看到她穿布衣却以为穿着的是绫罗绸缎这点来看,马皇后的容貌仪态应该是属于穿麻袋也好看的类型。

东汉初期百废待兴,节俭绝对是皇室所推崇的美好品德,马皇后自己穿布衣,却不强制其他妃嫔穿布衣,这不仅昭显她的与众不同,也昭显了她宽容大度的个性,即使有人想说她坏话也不好开口。

从马皇后和汉明帝的相处模式也可以看出一点端倪。马皇后也极少和汉明帝游玩,却从不禁止汉明帝和其他妃嫔玩乐。汉明帝说她“家志不好乐,虽来无欢”(不喜欢玩乐,即使来了也感觉不到欢喜),所以每次出游娱乐都很少让她随从。

夫妻之间彼此成全,贤后配明君,其乐融融。在此,也点明了,马皇后和汉明帝相处的时候,游玩娱乐从来不是他们的话题主题,他们之间拥有脱离低级趣味的共同话题。

最后,也是马皇后一生得宠的最重要原因: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我们都知道,无论一个人的容貌、情商有多好,想要以色侍人永远得宠,是远远不够的。汉成帝刘骜在班婕妤辞撵的时候,也曾大肆赞扬她的美德,但随着国事上的无能为力,刘骜选择了逃避现实沉迷美色。

马皇后能让她始终得到汉明帝信任和宠爱的,一是夫唱妇随,马皇后的所作所为恰好是汉明帝喜欢的;二是马皇后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三是在国家大事上也能给予得当的辅助,这也是她和汉明帝相处时的共同话题,和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妃子拥有质的飞跃。

汉明帝经常把“诸将”“公卿”都难以评定的事情,拿来询问马皇后的意见,由她来决断国家政策。最重要的是,马皇后给意见的时候,能做到“分解趣理,各得其情。”

也就是说,马皇后不仅能给出极好的建议,还能采用让汉明帝感到有趣的方式来提出意见,从来不打击汉明帝的自尊心。这比喜欢用“忠言逆耳”来掩饰不良劝谏技巧的人不知高明多少倍。

正因为她知情知趣又有学识,才能得到“始终无衰”的宠爱。但马皇后又不是白莲花圣母,从她养育汉章帝刘炟后,刘炟丝毫不眷顾生母贾氏这点来看,马皇后其实很懂得什么该让什么不该让。

04、大公无私,开创了“起居注”新史书体裁,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公元57年,刘庄登基,公元59年就整治了曾经对马氏落井下石的窦氏家族。不过,这应该是窦氏自作孽不可活,彼时窦氏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西汉窦太后的外戚),常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成为了汉明帝整顿朝纲杀鸡儆猴的“鸡”。

相较于汉明帝刘庄对外戚的严苛,马皇后在对待外戚的态度上也不遑多让:

马援死后,马氏家族曾一度被其他权贵欺凌,马氏做了皇后之后,却从不以私事相求,相较于阴丽华娘家的“一门五侯”,马氏家族没有一个封侯的,在史书上也没有马家得到大肆的封赏的记录。

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驾崩,汉章帝刘炟继位。马皇后也从长秋宫搬到长乐宫,成为了皇太后。当时汉章帝刘炟就想封马太后的3个兄长为侯,但马太后拒绝了。

成为皇太后之后,她做了三件让人称赞不已的事情:

1、 对汉明帝的其他妃嫔:每位贵人都“赐王赤绶,加安车驷马,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

一句话,就是丈夫死了,正妻给小妾们送爵位、送车、送物资、送钱。我分析,主要是为了照顾汉章帝的生母贾贵人,为了一视同仁,才每个贵人都有同等赏赐。

东汉时期,皇后之下,就是贵人。汉明帝是有名的专心事业的皇帝,他的后宫,除了马皇后,能找到蛛丝马迹且得到贵人封号的仅5人。马皇后的赏赐虽然丰厚,但因为对象是“贵人”,人数其实非常少,否则,国库也支撑不起。

2、撰写《显宗起居注》,这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马皇后是皇帝起居注的开创者,虽然初衷可能是为了弘扬汉明帝的美名,记录她丈夫汉明帝的起居日常,但却开创了“起居注”这一文学体裁,此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起居注”,成为宝贵的史学资料。

“起居注”是中国第一个女性开创的史书体裁,马皇后所撰写的《显宗起居注》比班昭的《女诫》早了二十几年,因此马皇后也被誉为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3、 坚决防范外戚争权,对自己的家人也不容情

从卫子夫到阴丽华,但凡是受宠的后宫妃嫔,娘家几乎都是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就以阴丽华为例,阴氏父子一门五侯、牧守数十,从地方富户一跃成为东汉权势最大的外戚世家,连废后郭圣通的五皇子都敢欺负。

按理说,有阴丽华做榜样,马皇后的外戚哪怕达不到“一门五侯”的繁盛,也应该得到不差的赏赐。但是马皇后却极力反对厚赏自己的娘家。

汉明帝时,她的三个兄长:马廖,卫尉;马防,城门校尉;马光,越骑校尉。对比其他皇亲国戚,职位低到令人垂泪。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刘炟想给3个舅舅封侯,马太后以前朝外戚贵宠之祸为由,坚决反对。

但趋炎附势的人到处都有,公元77年,夏季大旱,有大臣上书,说这是因为没有封外戚的缘故。马太后大怒,直接下诏说斥责这些大臣趋炎附势,坚决不许汉章帝加封马氏外戚。

马太后的诏书中明确指出三点:

1、 大臣们趋炎附势,想从中获得政治好处,是谄媚之辈;

2、 汉明帝给自己的儿子的待遇尚且要比汉光武帝的儿子差,避免王侯争权斗利,如果大肆封赏马氏外戚,“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必然会与阴氏外戚有利益冲突,她不允许外戚争权的情况发生;

3、 马氏外戚在没有封侯的情况下就已经生活骄奢,无论是品行还是才干都不足以封侯。

成语“车水马龙”便是马太后的诏书中简化而来的。诏书提到太后出宫时看到马氏外戚车如流水、马若游龙、奴仆衣饰华美,回宫后,她就下令停止每年按惯例赏赐马家外戚的钱财。她希望借此使马家有所警惕,改过从俭。但大臣们请封马氏的行为简直是把她的良苦用心都糟蹋了。

汉章帝无奈,在马太后有生之年,都未实现为舅舅们加封爵位的心意。

公元79年,马太后染疾,病死,和汉明帝合葬于显节陵。同年,汉章帝刘炟才如愿给三个舅舅封侯。不过受马太后的影响,马廖三兄弟受爵后辞官归第了。

05、总结一下:

马太后可以说是封建皇朝第一个遏制自己娘家保全政治局面的皇后。也正因为她的大公无私,阴丽华、汉明帝、汉章帝均对她宠敬有加,在后世的口碑也如日中天。她几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符合儒家理想的皇后了。

可惜的是,她一生节俭,以身作则,却始终无法避免东汉走向外戚干政的结果。因为识人不清,她喜欢的儿媳妇窦氏不仅把外戚干政闹得如火如荼,还直接导致了东汉从外戚干政走向宦官弄权的局面。真是时也,命也。

——————

我是红颜日记,原创不易,请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