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进入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依旧继续吹。除了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们频频上热搜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不少科技巨头亲自下场造车也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更多活力。

近日,外媒报道苹果与现代汽车将在电动车领域展开合作。两家公司计划今年3月前在自动驾驶电动车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并于2024年左右在美国投产新型电动车。

除了苹果之外,在国内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也在寻求最佳帮手一起造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这些科技巨头角色的转变,从应用分发到解决方案提供之后,科技巨头最终决定亲自下场,以造车新势力的身份加入到这场未来汽车大战中。

在这些国内外科技巨头闻风出动造车背后,他们的入局又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变量跟改革?

亲自下场造车 科技巨头都已寻好最佳搭档

尽管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很火热,眼红该赛道红利的企业想要造出一辆电动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资金跟技术是两大拦路虎。

以蔚来来说,根据其之前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正式登陆IPO上市前,蔚来通过一级市场融资24亿美金。其公司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等多个公司。尽管融资不少,但造车花钱也猛。由于开支巨大,蔚来汽车2018年前6个月净亏损33.2亿元,没啥收入的2017年和2016年净亏损分别为25.7亿元、50亿元,总计亏损108.9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蔚来、小鹏、理想这些造车新势力烧钱在前,科技巨头要想自己造车自然会多掂量掂量。对于科技巨头来说,尽管在技术跟资金层面都有一定的积累,但单打独斗去造车风险太大。寻求一个造车帮手,有资金有技术的,传统车企厂商的优势就凸显。

这也是为何在科技巨头爆出亲自造车的新闻之后,都会选定一家造车帮手来一起组建电动车公司。

据美股研究社获悉,腾讯与富士康联手打造拜腾,腾讯与广汽达成了战略合作,以及阿里巴巴、上汽集团等资方投建智己汽车。

近期,苹果宣布与现代汽车将在电动车领域展开合作。百度则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至此,国内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全部已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在亲自造车背后,对于苹果、阿里、腾讯、百度来说都是需要一个时机点。很显然,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股2020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或许是这些科技巨头亲自下场的重要动力,只是科技巨头们的入场又会对这个行业带来哪些变量?

科技巨头入场背后,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该慌吗?

在这波汽车变革的浪潮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科技互联网巨头的身影。无论是阿里、腾讯、百度,还是华为、小米,均传来了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消息。

过去,部分巨头刚刚涉足,停留在单纯投资给新能源车企,推动它们的发展;而现在,一些巨头亲自下场,选择联合甚至是自主造车。

互联网巨头从过去抽离出来,自然是想抢夺到更大一块蛋糕。而由此,给特斯拉、蔚来等非传统车企自燃也会带来一些威胁。这次,互联网巨头们的威胁可能恰好来自资源、资金,还有技术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车企具备更高效的整车制造能力,它们缺乏软件相关人员、技术、算法等,软件于他们而言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联合研发将帮助填补自身在硬件上的落后,并且有助充分发挥软件这块"长板"。

比如,百度Apollo平台联合威马汽车共同打造全新SUV车型,还有百度和吉利合作成立智能汽车公司,让AI、自动驾驶等技术全面赋能其中;

此前,华为就是通过一整套技术方案,帮助传统车企缩短新车的开发周期,为其提供入局智能汽车的捷径;

还有,阿里与上汽成立斑马网络,联合打造出智己汽车这一品牌,都有着合作逻辑在里面。

通过和传统车企进行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大幅摊薄研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这一点看,蔚来、理想、小鹏则相形见绌。由于不具备传统车企这一合作资源,它们扩张和降本速度反而相对较慢。

蔚来、理想、小鹏在营收体量都不算高的前提下,去年刚实现全部毛利率转正,这是导致它们目前仍未盈利的重要原因。最新季度营收分别为6.67、3.70、2.93亿美元,对应毛利率为12.9%、19.8%、4.6%。

回到互联网巨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企业及科技企业更看重的是'智能'和'互联'业务,这一领域普遍是科技公司的切入点,它们拥有强大的行业背景和资源。"

除此之外,互联网巨头相对更易抓住潜在的应用场景,抢占利润空间。

有媒体表示,粗略估算还有60%-70%的汽车未联网,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空间较大。更多的应用场景如加油、洗车、收费站、停车收入都是全新的互联网出入口,新能源智能汽车拥有的各式软件与增值功能,服务取代产品,从而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形成新的变现方式。

智能本身就与互联网企业密不可分,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壮大的巨头而言,在熟悉的领域上无疑有着天然的优势。

结语

总的来看,科技互联网巨头都已经下场造车。值得注意的是,国内BAT都在该领域内集结完毕。其中与传统车企联合,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有望推动汽车行业的加速变革。

在竞争层面,各巨头大胆又谨慎地渗透,无疑对特斯拉、蔚来、理想和小鹏等车企构成不小的威胁。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着优势,也因此构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造车新势力依然未褪去"新"字,暂时跑在前面,但是后来者的追赶也在如火如荼进行。面对这样的威胁,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们肯定也没有理由退让。

因为他们的高估值,本身就是建立在硬件、软件自主的基础上。会尽可能利用自有资金,来增强整车制造能力。而且,在软件自研方面也不会甘于被落后,同样不会在这个方面与互联网巨头有着太多的关联。

回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上看,大家都盼望着从硬件到软件无所不包,将来把全部都囊括在自身。由此,互联网巨头和造车新势力们很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这个行业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无论是谁都面临着高投入、重资产等问题,倒下的车企并不算少。

在这样的产业变革浪潮中,谁会成为先驱十分值得期待。

相关新闻:

续航超1000公里,永不自燃!智己叫板蔚来?背后是上汽、阿里

上汽又失去了一位潜在客户。

“智己汽车发布日若上汽股票都不涨,发誓一世不买上汽车。”一位网友在“新出行”关于智己汽车发布会图文直播下评论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出行”网站截图

1月13日下午,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智己汽车举办了第一场发布会,于中国上海、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和英国伦敦三地同步首发两款量产定型电动车(轿车和SUV),新车预计今年四季度实现量产交付。

据了解,两款新车搭载上汽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首次采用“掺硅补锂”技术的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00Wh/kg,并可做到20万公里零衰减(NEDC工况)、永不自燃。量产车型全系标配93kWh电池包,高配为115kWh,最大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

这样的续航里程追平了蔚来于1月9号发布的旗舰轿车ET7,智己汽车也因此成为继蔚来之后,国内第二家发布1000公里续航量产车的车企。

按照永不自燃与最大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的说法,智己汽车已然一下就解决了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两大问题:续航与安全。而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动力电池上。

那么,智己汽车采用的“掺硅补锂”技术的电池究竟是怎样一种电池呢?

根据财联社的报道,从定义来说,此次智已汽车推出的“掺硅补锂”技术与蔚来固态电池所用的“无机预锂化碳硅负极”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其实质均为提高负极中硅的含量,同时增加锂的含量,来弥补因硅含量提升而导致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损耗的提高。

为什么要提高负极中硅的含量?因为硅这一元素的质量比容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或活性物质所能放出的电量)比目前商用化更为普遍的负极材料碳(石墨)高很多(硅最高可达4200mAh/g,碳材料372mAh/g)。

但提高负极中硅的含量会带来其他问题,这时候增加锂的含量则刚好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出现了“掺硅补锂”这一电池技术。

光大证券分析师李伟峰便认为,超高镍化三元材料+硅碳负极将成为锂电池未来发展主流方向。从产业链角度,硅碳负极材料商业化将提升金属锂的需求预期。在碳硅负极上已先行布局的负极相关公司,也有望受益于“掺硅补锂”技术的发展。

即便拥有如此亮眼的优点,在智己汽车全球首发两款量产定型电动车后,上汽集团股价还是以下跌4.24%收盘。

实际上,上汽集团今日(1月13日)股价下跌或许与它近期发布的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有关。

1月11日收盘,上汽集团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约200亿元,同比减少约56亿元,下滑约21.89%。对本期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上汽集团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经营挑战加大,2020年度整车销量560.0万辆,同比减少10.22%。

2020年对于上汽集团来说打击不小,一方面,作为国内车企一哥,下半年以来,公司市值先后被比亚迪、蔚来、小鹏3个“晚辈”超越(目前小鹏市值回落,已低于上汽),如今比亚迪的A股市值已经超过6500亿元,蔚来市值接近6300亿元,均达到上汽(2927亿元)的两倍多;另一方面,在销量上,蔚来、小鹏均实现了翻倍,比亚迪下降7.46%,上汽集团下降了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