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健康委1月11日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已有超过100万人接受了新冠疫苗接种。对于9类重点人群,预计在1月15日前完成第一针剂接种,2月5日前完成全部两针接种。

这次接种的新冠灭活疫苗,据Ⅲ期临床试验期中数据,其保护效力为79.34%,意味着79.34% 的受试者因接种疫苗免于被感染。 保护效力越高,就有更高比例的接种者可以免于被感染,就可以更快更高效实现群体免疫。关于疫苗的这些事儿,一起来了解一下↓↓↓

79.34%的保护力意味着什么?

这次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根据Ⅲ期临床试验期中数据,其保护效力为79.34%,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99.52%。

中和抗体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能够对抗病原体的抗体,是疫苗起保护作用的基础。99.52% 的中和抗体阳转率意味着,在接种两针疫苗的人中,有99.52% 的受试者产生了中和抗体。但是,产生中和抗体不代表疫苗就能起到保护作用,还需要抗体达到有效的浓度,并且由于个体差异,相同浓度的抗体对不同人的保护作用可能也不同。

该灭活疫苗的保护效力为79.34%,意味着有79.34% 的受试者因为接种了疫苗而免于被感染。这一数据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不低于50%的标准。疫苗的保护效力越高,就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实现群体免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新冠疫苗保护效力79.34%意味着啥?张文宏接种后发出重要提醒!

Ⅲ期临床试验为何在国外做?

新冠疫苗的研制需通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我国首支新冠病毒疫苗,是在Ⅲ期临床试验期中数据合格后才获批附条件上市的。

Ⅲ期临床试验必须在疫区进行因为有人被感染,才能证明有人因为接种疫苗而不被感染,这样才能证明疫苗的保护力。

由于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Ⅲ期临床试验只能到国外才能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接种的首支新冠疫苗为何是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将体外培养的新冠病毒进行灭活和纯化,从而得到的疫苗。

被灭活后的病毒没有致病能力,但仍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抗体。

灭活疫苗的优势是采用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研发速度快,且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判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9日,全世界共有60种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15种疫苗中,中国占据了5种。

新冠疫苗保护效力79.34%意味着啥?张文宏接种后发出重要提醒!

张文宏“直播”打疫苗

张文宏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他已经接种了疫苗。

根据疫苗接种的时间表

2021年1月11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启动新冠疫苗第二剂接种!

与第一针的步骤类似:

取出疫苗,

在上臂三角肌部位注射……

“第二针可能会有点酸胀,打完留观30分钟,24小时内不要洗澡,多喝水、多休息。”接种后,张文宏再一次收到了这样的提醒。

张文宏表示,接种疫苗非常重要,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接种疫苗后,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接种疫苗会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

提醒:不推荐刚打疫苗就出国

“因私出境人群有些不得已第二针刚打完就要走,原则上这样的做法不是最理想。”张文宏认为,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值大约是在完成接种的第四周。

张文宏强调,“打了疫苗不代表百分百不会感染,现在对疫苗的保护只是不生病,而不是不感染。正因此,我们还应坚持非常好的防护,这其中包括戴口罩、社交距离、勤洗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同时建议,应该推动疫苗全民接种,分层分批接种,达到最理想的防控状态。

最新发文:全球疫苗接种情况令人遗憾

1月12日,@张文宏医生 微博发文 :今天(11日)接种疫苗第二针,宣传疫苗接种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全球的需求。

他表示,目前的接种情况似乎令人遗憾,据《纽约时报》报道,截止2020年的最后一天,美国在发放的2000万支疫苗中,仅注射了280万支。实际接种人数只达到了全员接种的13%左右(当然这可能包括了很多原因:天气寒冷,接种初期的犹豫等)。如果按照这个速度预估,那么一年内的接种及获得自然免疫的人群比例在年底也只能达到30%左右,这样势必无法有效控制疫情。

面对全球在今年年底大概率还不能有效控制的疫情压力下,如果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推广安全且有效的疫苗接种,我们就能逐渐建立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这是我们未来的必然选择。

他在文章最后表示,今天不接种疫苗,明天排长队打疫苗。疫苗接种将是全球性的共同理性选择。

已接种900多万剂次,国产新冠疫苗安全有效

2021年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介绍,迄今为止,已累计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900多万剂次,证明了中国新冠病毒疫苗良好的安全性。

“当然也发生了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曾益新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苗研发过程中,从动物实验到I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就是为了保证疫苗的安全有效,“能够获批附条件上市的疫苗一定是经过了严格的审查、检验和数据分析,一定是安全的,大家不用担心”。

同时提醒:

疫苗不是万能的,

即便打完疫苗,

防控丝毫仍不能松懈!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