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在中国神话历史中地位非常独特,因为他不仅是开创了世间第一个王朝夏禹的父亲,而且还是和普罗米修斯一样的悲情英雄,盗取息壤为天帝所杀。而围绕在鲧善生的生死谜团,很可能正是隐藏的神话学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山海经中的鲧二三事

《山海经》中对于鲧的记载着墨不多,但也基本上交代得比较清楚,包括其世系、族属和主要事迹。关于世系,鲧的父亲是白马,爷爷是骆明,曾祖则是黄帝,说明鲧从根本上讲,是属于黄帝一脉的,先记着这点,后面会说。

《海内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关于鲧的后裔,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大禹之外,在《山海经》中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做“炎融”,而他儿子炎融的后裔,就是看起来类似于“企鹅”的驩头一族。

《大荒南经》:“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驩头之国。”

鲧的事迹主要有两个,一个便是熟知的“窃帝息壤,以湮洪水”,另一个就是“是始布土,均定九州”,这两件事在《山海经》曾被反复提及,主要记载于《海内经》之中。

《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看完这些记载之后,我们似乎看不到关于鲧的神奇之处,但这正说明了《山海经》的原始性,要知道越晚出的文献,其添油加醋的成分也就越多,鲧的神乎其神也正是从这里开始。

(二)鲧的熊、鱼、龙三变

关于“鲧”之死,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如《海内经》中的“祝融杀鲧于羽郊”,另一种则是先秦其他文献中的“尧殛鯀于羽山”,关于“杀”与“殛”的区别之前已经说过,这里就不重复了。我们更加关注的是,鲧死后化生的神话传奇。

1.鲧死后化熊的说法,来自于《左传·昭公七年》:

昔尧殛鯀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为什么化熊,而且是还是黄熊?因为他的曾祖黄帝,号“有熊氏”,黄帝之前的伏羲则号“黄熊氏”,这么看其实是一种死后回归本族图腾崇拜的一种神话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人都是从其神圣图腾祖先那里降生,在死后自然也要回归其神圣祖先那里去,怎么回归?当然是以植物或者动物的形式,回归其神圣祖先之本相。

2.鲧死后化鱼的说法,来自于晋人王嘉的《拾遗记》中:

《拾遗记》“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鲧字或鱼边玄也”

为什么王嘉要把鲧之死化熊改为化鱼?不仅是因为从“鲧”这个字本身具有鱼和玄两部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鲧死后的特殊场景“羽渊”,所谓羽渊,就是一个由羽水汇集成的渊池。

而有的地方还把它叫做“虞渊”,也就是日落之处。这表明,鲧死后回归之处,应该是一片黑暗混沌的水中世界。那么,黄熊是陆生动物怎么入水?于是改做玄鱼(黑色大鱼)就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了。

3.鲧死后化龙的说法,则来自于《海内经》郭注引《启筮》云:

“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鲧已经被天帝诛杀,但是有神巫不死之药的护佑,不仅尸体三年不朽,以吴刀剖之,不但生出了大禹,自己也再次复活化为黄龙而去。于是乎,鲧最终化为龙这种腾跃于天空的神物,实际上,鲧禹之族的确与龙关系密切。

(三)神话学密码——天地水

在中国的神话宇宙世界中,垂直系统中是以天地水三种不同的物质形态所构成的三分世界为代表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鲧作为夏人的始祖神,在他的身上就生动地体现了生命贯通于三界,彼此是可以统一互化的。

在世界各民族神话宇宙中,上中下三分的世界一般由水陆空三类不同的动物形象来象征,而且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比如,大地之下是混沌黑暗的水域,而处于拟象底部的,无一例外都是用龟或者鱼来作为其象征,而鲧,不仅有玄鱼的说法,也有三足鳖的说法,就比较符合这个设定。

中间世界常用各种陆栖动物来象征,当然也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而鲧在陆地上则是化身成了黄熊,体现了人类死亡之际,魂灵返归于其氏族图腾的形式。

而天空世界,向来是属于各种飞行动物的王国,所以其象征基本上无一例外用鸟类来充当。值得注意的是“龙”这种生物,所谓“飞龙在天”,它实际上是一种水陆空三种属性兼备的神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水中可以化为鱼(鱼跃龙门),在陆地上可以是四足爬行动物,在天上又可以翱翔宇内。所以鲧从开始的玄鱼、到黄熊、再到黄龙,便是其生命形态发生转换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体现了神话世界观中的三界贯通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