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说,秦直道就像这样的一位绝顶高手:

这位高手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他的招数本身有多么华丽,而是他虽然使用的是江湖上很常见的拳法,拳速却比常人快5倍,每一招每一式的力量都大得惊人,普通人打一个时辰就精疲力竭了,而他却能打五六个时辰还面不改色。

这样的秦直道可不可怕?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公元前212年, 命大将蒙恬修筑的一条长1800 里(约今752公里) 的“军用高速公路”。

虽然在今天互联网上,秦直道赫赫有名,但说实话我们历史上却不怎么重视它,记载寥寥不到百字而已,被提到最多的也不过是《史记·蒙恬列传》的那段话: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就整段路而言,秦直道的使用时间并不长-------据考古发现,在汉代秦直道曾经遭到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原因可能是汉朝衰落后要防备匈奴沿这条路线反过来入侵关中。

当然,路被截断了,不等于整段路完全失去价值,有些有人烟的路段一直延用到清代甚至现代。在2013年据估计整段路中大约有1/5到1/6还在被使用。而其他的都已经被自然的力量所掩盖了。

所以今天的秦直道考古,首要难题是没法完全确定秦直道的走向-------很多地方连考古学家都没法判断到底是不是秦直道的一部分。

所以,“秦直道历经两千年保存完好”根本是说梦话,连考古学家都找不到路了。

秦直道使用了特殊的筑路技术使得草长不出来?

很多自媒体振振有词的说“秦直道的路面是炒熟土,再加上盐碱后修筑而成的,所以不会长出草”。

听到这句话大概很多网友会惊叹2000年前的技术之高超。但我们再仔细想一下,现代的水泥公路,水泥是生石灰等材料煅烧到1400度以上制造出来的,用现代技术造出来的水泥路,能保证2000年都不长草么?

很可惜,据BBC的科学纪录片所叙述,即使是今天的水泥道路,如果没有人为维护,仅仅五十年时间,就可以让今天的水泥道路上长出青草。

其实有现成的例子:位于俄罗斯北极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小城奴姆基(Нумги),该城于2001年废弃,我们看看仅仅20年,水泥路就变成什么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20年顽强的小草就突破了水泥的阻拦

仅仅20年,自然的侵蚀就战胜了人类工艺,顽强的小草突破了水泥的阻拦顶出了路面。自媒体中讲的“炒熟土加盐碱”这招真的比现代水泥还管用?这恐怕不是科学而是玄学了。

就算这种方法真有用,我们也要考虑到,秦直道的建造时间很短,在那个连铁锅都稀少的时代,不少路段还缺乏燃料。把一条750公里的路面用土全部用火炒一遍,这可能吗???

而我翻遍历史记载和考古学报告,里面没有任何一份报告提到秦直道的修筑是采用“炒熟土加盐碱”这种方法。倒是很多不同地段的考察报告都提到:秦直道的筑路土是就地取材,附近有什么土就用什么土。

很多路段的原貌

通过百度我搜索了下关于互联网上关于秦直道的记录,在2000年之前关于秦直道的资讯只有四条,还都是在考古学术相关杂志上,大众媒体的报道基本没有。

而到2000年后,光明日报等大媒体专门报道了秦直道遗迹的发现和意义,2004年新华网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被遗忘的奇迹--秦直道:古代高速公路》。

这段文章非常重要,因为记者写道:在陕西甘泉县方家河路段这数公里的路段上发现 路上不长草,只长耐盐碱的黄篙,于是有人推断这几公里的修筑中在土里加了碱性白灰。

但查阅秦直道其他地段的考察报告,却没有发现同样的记载。这可能说明,秦人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利用盐碱土杀死草根,他们只是有什么土用什么土,恰巧在这一段路上的修建上用了盐碱土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容我做一个大胆的推测,2004年新华网上那篇文章的这段记载,可能是十多年后互联网上充斥的”秦直道上寸草不生“这一谣言的发源地。

某些路段是因为一直在使用才没被草完全覆盖

2009年后,内蒙古东胜段的秦直道得到了当地旅游部门的开发,最后做成了一个风景名胜区,这就是我们今天很多图片中“巍峨壮阔”的秦直道印象来源。当然这种影视城风格的遗迹还原,有多少真实度我们就要打个问号了。

经过旅游开发的秦直道东胜段---当然不能代表秦直道的现状

最后说一句,说秦直道的修建没有用什么特殊技术,并不是贬低它的价值。秦直道的伟大在于,虽然没有用什么超出那个时代的技术,但工程量如此浩大,在路程规划方面却做得很严谨,最厉害的一点是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能按期完成(工期判断最短是二年半时间),这本身就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参考文献:

秦直道研究综论

旬邑县秦直道遗址考察报告

正宁境内秦直道遗址调查

秦汉时期道路交通发展述评_魏继生

秦直道若干问题研究_喻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