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儿子正在青春期,因为厌学而束手无策,危急关头爸爸站了出来。丹东的徐先生说服家人,放下工作,驾驶房车带着自己的孩子,途经山海关、济南、开封、洛阳、西安,准备一路前往丽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给徐先生贴上了“温暖”、“勇敢”、“负责”的标签,也有人用“有钱”、“任性”、“嘚瑟”为标签,对他冷嘲热讽。以我来看,用五个字来形容他最贴切,那就是“真正的父亲”。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青春期的各种烦恼

青春期的逆反不是病,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身为父母的我们,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有没有为了小事跟父母开杠?是不是特别容易情绪激动?

青春期是美好的,青春期也是烦恼的。青春期最需要的不是消极对抗,而是耐心倾听和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春期的孩子是格外敏感的,当他察觉到你的怀疑、不屑和指责,就会像蜷起身的刺猬一样,将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让你看到他周身是刺的状态,让你感觉从任何角度都无法走进他的内心。

只有真正懂得如何去爱的父母,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父母,才会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放下自己的架子,绝不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地训斥孩子,而是用体贴、关怀、包容来展示自己厚重且深沉的爱。

二、离不开的柴米油盐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而为人,谁又能离得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件事儿呢?父亲能够说服家人(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离开自己的工作,亲自驾车带孩子出行。客观来说,还是挺了不起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难以企及。

但同时也有些人提出,能开房车出去旅行,并且远离工作,这一定是家里有矿吧?这种教育看似很好,没有资本的支撑又怎么能完成呢?

对此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并不是每一个家庭条件不错的家长,都愿意陪孩子开眼界、走山河。没有教育理念的人,任他想破头,也想不到这种方法。

其次,即便我们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也一样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比如说给他一定的空间、不要跟在屁股后面唠叨、帮孩子多多思考自己的处境、带孩子在当地游山玩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经常提的因材施教

对这位父亲的做法,有些人也不认同。他们觉得与其带孩子耗费这么长的时间出去旅行,还不如带他到工地上看一看辛勤劳作的工人,或者到农田里看一看顶着风吹日晒,天天弯腰务农的农民,让他能够感受到压迫感,懂得去努力。

这里咱们就说说“因材施教”施教这四个字吧。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孩子适用的教育方式也都是不同的。同样的课堂,同样的老师,每个孩子学习的情况都不同。只有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最吃哪一套,你才能想出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并且循序渐进地加以应用。

从青春期的彷徨无助当中走出来,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些孩子适合忆苦思甜,有些孩子却适合发散关联。好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的。

四、教不会的眼界情怀

陪着孩子游遍中国,能够帮助孩子拓宽视野,提高认知事物的角度,广泛把文化知识与社会进行关联。这些东西是坐在课堂当中学不来的,是真正能够提高孩子今后发展的天花板的。

有个成语叫做“见多识广”,它的反义词是“孤陋寡闻”。所谓见多识广,无非是见过的人多,见过的事儿多,去过的地方多。见得多了,自然就容易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事物。

还记得有一年的高考题当中,出现了“小黄车”,这道题当时可是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很多小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从来都没有见识过小黄车,又如何能够去分析共享经济呢?

今后的选拔性考试将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孩子们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未来的就业市场会更喜欢复合型人才,他们有着文科的批判思维,有着理科的缜密逻辑。这样的考试,这样的用人标准,是不是对那些既读了万卷书,又行了万里路的孩子更有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最重要的教育关系

每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们通过观察父母的表现和与父母相处,搭建了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当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他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与这个世界相处,这是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在教育当中,“关系”二字意义非凡,什么样的孩子上学不愁?是那些在学龄前就能够与父母和周边环境相处融洽的孩子。什么样的毕业生能够快速有所成就?是那些在毕业时与整个社会相处融洽的孩子。

想要达成这些目标,孩子周围的其他关系至关重要。比如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看看父子二人接受采访的视频,在最后爸爸与儿子击掌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而且我认为这种关系是健康的,是对孩子的未来有利的。

如果有机会,你愿不愿意放下手里的工作,带孩子云游四方?你对这位父亲自驾4000公里带孩子出行又怎么看呢?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我是缪老师妙笔生花,欢迎关注。